贵州农民养乌骨鸡 年收入抵得上过去10年
时间:2015-04-21
来源:《贵州日报》
早上8点钟,冯平抱出堆放在储藏室里的青菜叶放在粉碎机里打碎,并撒在鸡舍外的食槽里。“饲养两千只乌骨鸡,每天要准备400斤青菜叶和玉米,包括清扫鸡舍、捡拾鸡蛋,经常要忙上4个钟头。”说起这些,冯平的脸上挂满笑容,似乎又回到两年前创业成功时的状态。
冯平是贵州贵阳乌当区高新社区新添村的一名创业农民,眼下这两千只乌骨鸡便是他的创业成果。从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转变为乌当区唯一的乌骨鸡养殖户,冯平说这一路走的并不平坦。
2011年,像新添村的大多数村民一样,当时的冯平靠自家种下的4亩时令蔬菜营生。“村子离城区近,种上几亩蔬菜挑到城区卖,一年也就收入2万元,仅够换回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冯平说。
做点什么营生赚钱,成为冯平那些年最常思考的问题。而朋友介绍,在贵阳市,兼具药用与食用功效的乌骨鸡养殖这是一个空白。得知这一信息的冯平开始留意贵阳市的活禽交易场所。从青云路、大营坡,到老客车东站、威清门,那一年冯平把贵阳市的菜市场几乎逛了一遍,得出的结论便是,在贵阳养乌骨鸡有得赚头。
动了心的冯平,当年便携带数千元到云南引种。“刚开始饲养时,用的是云南当地土鸡的饲养方法,几个月下来鸡苗的存活率只有20%。”冯平说,失败的教训让他认识到学好养殖技术的重要性。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请教畜牧专家,有了技术基础的冯平再次到云南引种,在花了五六万元后,终于在2013年6月饲养成功。
目前,冯平的乌骨鸡养殖基地已达5亩,散养的乌骨鸡有2000只,基地还添置了专业化的孵化机和饲料粉碎机。“仅去年一年,养鸡场就收入了20多万元,抵得上过去10年的收入了。”冯平说。
对于养殖场今后的发展,冯平又有了更多的思考。由于养鸡场目前所处位置在南明河附近,按政策不能再扩大规模。经过多方考察,他准备把养殖场搬到新堡乡,在那里租用一块面积达40余亩的放养林地。
“林地里的青草和虫子会是乌骨鸡的天然饲料,在这样的环境下放养的乌骨鸡,不管是肉质还是鸡蛋,品质都会非常好。”冯平说。在他看来,养鸡场搬到新堡乡后,最重要的是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商标,走一个品牌化发展的道路。将来,他要把自己的乌骨鸡推向贵阳市的大酒店,给这些餐饮场所做上档次的菜肴。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