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在家禽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时间:2015-03-26
来源:《北方牧业》作者:史万玉
目前我国家禽疾病的防治技术较30年前有了质的提高,但家禽的各种疾病却越来越严重;我们的饲料原料储存技术和饲料脱霉技术在不断提高,而饲料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却并未减轻,甚至变得更加严重。
近年发生的“白羽肉鸡事件”真正的根源是鸡体中的抗病毒药等违禁化药的大量残留。该事件看似对我们整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可以促进整个养殖行业的规范,并逐步走向健康的轨道。为什么我国动物疾病的防治技术较30年前有了质的提高,但畜禽的疾病却越来越多?为什么我国的饲料原料储存技术和饲料脱霉技术在不断提高,而饲料霉菌毒素对动物造成的危害却并未减少,甚至还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解决动物疾病复杂难控的现状?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就要从我们这些年的动物疾病防控及用药理念来分析。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纠正以往的做法。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兽药对家禽进行预防保健成为当前养禽行业的一种重要选择。
1.当前家禽疾病防治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禽生产国之一。同时,每年家禽的各种疾病也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对我国养禽业有威胁的疾病高达80多种,其中传染性疾病占到了75%而传染病中尤以病毒性疾病(如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鸭病毒性肝炎等)危害最大。虽然,许多病毒病目前都有疫苗用于免疫保护,但由于鸡体的免疫抑制以及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许多家禽免疫疫苗后,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而发病。
另外,为了避免人用药物长期用于畜禽养殖,导致药物通过畜禽产品的食用进入人体产生耐药性。我国从2005年起,抗病毒化药己全面禁止用于食用动物。所以,目前畜禽爆发病毒性疾病时,便再无抗病毒化药可用。这种情况下,病毒病的治疗就只能应用中兽药和生物制品了。尤其是具有生物同源性,作用功能多,毒副作用小,且来源广等优点的中兽药,显出了它的优势。
2.中西药物的耐药性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十年前还特别有效的抗生素,现在许多病原已对其出现了很强的耐药性。为何细菌、病毒等病原对化药如此容易产生耐药性呢?这主要是由现代医学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理念以及化药所追求的成分明确和单一所决定的。
现代医学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理念主要是用药物对引发传染性疾病的细菌、病毒等病原进行抑杀。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已存在几十亿年,其不会轻易被消灭。正如哲人所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化药的穷追猛杀不但杀不尽这些病原,反而促使细菌、病毒等病原通过不断变异进行逃避。另外,化药所追求的“成分明确和单一”,决定了化药对病原作用靶点的单一性。作用靶点的过于单一,使得病原在逃避药物抑杀作用时变得较为容易。病原的成功逃避,药物便对其失去作用,这就是耐药性的产生。
与之相比,中药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就很小。首先,中药对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而发挥作用。其很少对病原进行直接抑杀,而是将机体调节平衡后,使病原失去生存的环境而“知趣离开”。比如,藿香正气水用于治疗夏季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较为有效。但试验证明,将大肠杆菌分离后直接泡到藿香正气原液中都抑制不住它的繁殖。这就说明藿香正气水并非通过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而发挥疗效,而是通过调节肠道机能状态来实现的。另外,有些具有“祛邪”功效的清热类中药,对病原也发挥抑杀作用。但是,一味中药就含有几种有效成分,由多味中药组成的中药组方,作用成分就更加多样复杂,其对病原的抑杀也是多靶点同时作用。比如,由大黄、黄连、黄柏和甘草组成的治疗畜禽葡萄球菌病的中药组方。方中大黄主要抑制金葡菌的脱氢酶;黄连抑制金葡菌的呼吸和核酸代谢;黄柏抑制金葡菌的核糖核酸合成;甘草抑制其脱氧核糖核酸的代谢。诸药合在一起,多靶点同时作用,病原想逃避也难以成功。再如,曾对痢疾杆菌特别有效的黄连素,近年也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然而,用于提取黄连素的黄连,在临床上已应用近千年,但现在用于治疗痢疾杆菌引起的相关疾病时仍然非常有效。这就说明,黄连治疗痢疾杆菌引起的腹泻时,不只是其中所含的黄连素在起作用。这也是黄连较黄连素不易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3.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
中医认为正常的机体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之中。疾病的发生就是机体处于不平衡状态的一种临床表现。所以,疾病就是在邪气(即,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等)的作用下,导致机体失去平衡的一种状态。
“邪气”在环境中无处不在,但动物机体大多数情况下仍能维持健康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动物体内充满了与邪气相抗争的“正气”所致。即《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就是机体内的“正气”难以抵御“邪气”而引起的。中药之所以能够防治各种疾病,就是因为中药具有“扶正”和“祛邪”两种功效,它可以使机体“正气”的力量不断增强,“邪气”的力量逐渐减弱,最终实现正盛邪衰,疾病痊愈。
中兽医学认为,真正健康的动物是不需要补益“阳气”的。阳气太过会“化为火”(俗称上火)。例如,日常生活中体质健壮的青少年食用“大补元气”的人参,极易出现上火而流鼻血,便是这个道理。但在我国目前的家禽养殖中,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劣、化学药物的滥用、饲料霉菌毒素以及免疫抑制疾病的普遍存在,大大损伤了动物的阳气,使其处于阳气不足的“亚健康”状态。尤其是阳性之物“鸡”更需要大幅度补益阳气,所以,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完全不用担心补益太过而上火。目前,提取自“补气”中药黄芪的黄芪多糖在家禽养殖中的普遍使用,便是这个道理。
另外,我们知道,霉菌毒素可通过肝脏来代谢,肾脏来排泄。当摄食到体内的霉菌毒素的量,不超过肝脏的分解和肾脏的代谢能力,其便不会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但当肝肾功能受到损伤后,即使食入少量的霉菌毒素,也难以及时被分解和排泄,进而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30年前,我国的兽医兽药技术较为落后,畜禽不发病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应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而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兽药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越。畜禽养殖过程中,在未发病的情况下,向饲料或饮水中长期大量添加抗生素等化药已成为普遍现象。畜禽的肝,肾在化药的长期作用下,普遍处于功能低下的受损状态。所以,即使每天只食入少量的霉菌毒素,机体也无法及时将其代谢出去,进而引起蓄积中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饲料原料玉米的质量以及玉米的存储和脱霉技术较30年前有了质的飞越(30年前由于粮食匮乏,许多人吃的玉米都是国库中存储了若干年,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霉败。用于生产饲料的玉米的霉败程度便可想而知;另,当时也没有脱霉剂),但霉菌毒素的危害却比过去严重的根本原因所在。
3.1.2 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
中兽医学认为,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足,是机体内部能够维持平衡的表现。但要想真正维持机体的健康,机体还必须时刻与外界环境维持平衡状态。否则,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不能够及时与外界环境构建平衡,也会引起发病。这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应激发病。所以,中兽医学在强调机体自身平衡的同时,也特别注重提高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能力。即现代医学中的“抗应激能力”。那么,如何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呢?中兽医学认为“心藏神”,机体抗应激能力的强弱与“心藏神”的功能密切相关。当“心不藏神”时,轻微的环境刺激,就会引起心悸、躁动不安等全身不良应激反应。
3.1.3 提高机体对致病因素特异性的抵抗力。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有些疾病除了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要强盛外,机体还必须具备对这种疾病特异性的抵抗力。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掏取疯狗的脑浆,蒸熟后往伤口上涂抹,可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这其实就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疫苗接种。
现在,我们为了提高家禽对传染性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常给家禽接种多种疫苗。但目前的现状是由于鸡群的免疫抑制以及毒株的不断变异,许多家禽接种疫苗后,仍然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发病。研究发现,在应用疫苗给鸡群免疫接种的同时,配合应用一些具有补益功效的中兽药制剂可大大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使鸡群对致病因素特异性的抵抗力大大增强而减少发病。
3.2 中药的祛邪作用
祛邪具体的做法是在扶正的同时,可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应用中药从不同途径祛除“病邪”。
3.2.1 解表法:
解表法又称“发散法”。即使用具有解表发散的药物,将侵入肌表的“病邪”发散出去。表邪有寒、热之分。表热证,治宜辛凉解表。多选用味辛性凉的药物与清热解毒药配合使用。
3.2.2 宣肺法:
宣肺法就是使用清热宣肺的方药,使侵入肺脏的“病邪”,随着肺的呼气散出。
3.2.3 泻下法:
泻下法就是使用具有泻下通便作用的药物,攻逐体内结滞的湿热之邪。使体内的“毒邪”随大便出体外。
3.2.4 通淋法:
通淋法就是使用具有“清热通淋”功效的方药,通利小便,从而使蕴积在体内的“热毒”随小便排出体外。
3.2.5 凉血法:
凉血法就是采用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的方药,进行泄热养阴、凉血散瘀。使侵入营血的“热毒”从营血中透出。
3.2.6 攻毒法:
攻毒法就是采用本身具有较强毒性的方药,达到以毒攻毒,使“毒邪”就地失活,快速失效的目的。如当热毒在体内快速增殖时,有时利用解表、宣肺、泻下、通淋、凉血的方法难以及时排除使体内的“热毒”。此时,若配以蜈蚣、全蝎、蟾酥等本身具有较强毒性的中药,可以达到以毒攻毒,以毒制毒,一物降一物的效果。从而使热毒失去活性,不再对机体造成危害。本法适用于烈性“热毒”入侵,发病较为骤急的病例,如高致病性的流感等。
总之,所有药物都是通过辅助机体来战胜疾病的。如果机体罢工,任何药物都不可能把疾病治好。所以,即使最好的药物,在战胜疾病中的贡献一般也不会超过30%。
另外,西医的抑杀理念和政府对兽药的监管不力,导致了化药的过度使用,加重了机体的负担,破坏了机体的平衡,为其他病原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如此恶性循环,各种禽病愈演愈烈。因此,要想有效解决禽病复杂难控的困局,必须彻底规范化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让抗生素等化药回归到原来的治疗角色。同时,建立以中兽药为主进行“预防、保健”的养殖理念,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简介:史万玉教授 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动科学院 专业:临床兽医学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硕导 社会兼职:现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