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市场行情
  3. 市场分析

10月过半猪价仍不见涨势 拐点究竟何时出现?

时间:2014-10-17
来源:猪e网



10月过半猪价仍不见涨势 拐点究竟何时出现?

  农业部数据:白条肉出厂均价已连降4周 仔猪价格降至“冰点”

  根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监测,今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平均价格已连降4周,上周均价已跌破20,为19.8元/公斤,环比下跌0.7%。

  与近期低迷的猪市相对应,仔猪平均价格已经连降5周。根据农业部兽医局发布数据,上周仔猪均价为23.63元/公斤。仔猪价格自9月10日至今跌势不休,直线下降。如今已经进入补栏高峰期,却始终不现扭转势头,反而一路下行,近乎跌至近四个月内的最低点。多地反映有仔猪满圈、难出手现象出现,可见受猪价影响,养户补栏意愿不强,持续影响仔猪市场。

  肉价长显颓势 猪价能否上涨?

  在白条肉均价持续下降的前提下,猪价能否出现逆势上扬呢?我们可以看一下根据农业部数据和内部监测数据得到的今年白条肉均价和生猪价格变化趋势。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年截止到41周(即10月12日),白条肉均价和生猪价格走势基本保持一致,短期内价格涨跌率会有差异,但肉价上涨时猪价必然同时上涨,肉价下跌时猪价必然下跌,这也与基本的市场规则相符。如今白条肉均价和生猪价格都持续下跌,屠宰企业追求利润,无意上调生猪收购价格,导致猪价上涨乏力。若要看到猪价逆跌为涨,则需要猪肉消费出现大的利好因素刺激,提升肉价,生猪收购价格才有望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经过连续4周的阴跌,猪价肉价依旧处于全年高位,尚未出现年初春节后的低谷。业内人士都在猜测2014年最后一个猪价高点会在何时出现。有人看好11月,有人认为在12月。如今10月已经过半,猪价仍不见上涨苗头,反而出现局部地区受疫情影响猪价长期“唱衰”的现象。距离下一个大型节假日时日尚久,秋冬寒流带来的肉类消费高峰还不见踪影,短期内全国生猪均价怕是难现涨势。而对局部生猪均价而言,除了全国大势的影响,当地情况也不容忽视。苏凡建议养殖户多多关注当地疫情和省内市场情况,尤其注意附近是否有疫情爆发,东北和河南省实例在前,就算疫情尚未扩散,也会因言论扩散、恐慌情绪弥漫而拉低猪价。而广东、贵州等猪价高企的省份则要防备北猪南运带来的冲击。总而言之,养猪是本说不清的账,多加防备,小心为上。


从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看猪价涨跌

  10月15日农业部发布了2014年9月份4000个监测点的生猪存栏信息,数据显示,9月全国生猪存栏量比上月增加0.8%,比去年同期减少5.8%;能繁母猪存栏量比上月减少0.5%,比去年同期减少10.4%。

  小编整理了农业部畜牧业司每周发布的48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数据,分析结果显示,9月份仔猪平均价格出现持续下跌,说明市场仔猪补栏情况不佳。而9月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0.8%,一定程度上说明9月生猪市场大中猪所占比重较大,生猪供应充足,而猪肉消费提振不利,导致9月猪价整体弱势下滑。

  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进一步减少,说明9月生猪价格的不给力不仅影响了仔猪补栏,同时也造成了生猪产能的进一步淘汰。不过我们同时应看到,7、8、9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百分比分别为1.2%、0.8%、0.5%,环比减少百分比在逐步缩小。自2014年初到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一直在减少,这无疑对于长期猪价形成利好,2015年猪价有望摆脱近两年的低迷行情,呈现上涨态势。但是不是意味着2015年一定大涨呢?农博畜牧小编认为我们还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近年来养殖效率大幅提升,单头母猪的产子率不断提高,或将削减产能淘汰的影响。

  二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当前人们更加注重营养和搭配,对高端食品的热情度提高,作为大众化食物,猪肉渐渐不再吃香。而且政府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猪肉终端需求。

  猪价的涨跌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除了整体供需层面的因素,还有屠宰企业与养殖户在博弈中采取的种种策略,疫情发生情况等等,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农博畜牧小编认为,预计长期猪价突然猛涨的可能性较小,整体或将呈现上扬态势。虽然目前猪价仍存在微跌,但由于传统消费旺季及生猪产能持续淘汰的影响,预计猪价下跌空间不大,随着后期消费需求的转好,猪价或将稳步上行。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