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外国禁止活禽能成功或因不懂“吃鸡”
时间:2014-09-26
来源:新牧网
9月17日,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公布《广东省活禽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规定,珠三角9市城区将不卖活禽,实施活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市民、网友的热议,更激发了百余家家禽企业紧急筹建行业协会应对,认为将使广东优质鸡产业遭受灭顶之灾。珠三角主要城区是否仍然保留吃活禽?对此,笔者认为在符合安全和健康的情况下,广东的活禽文化不应随意丢弃,毕竟“食在广州”凭的就是粤菜的精致美味,而活禽就是这一美味的主要食材。
2013年4月和2014年1月,H7N9疫情两次来袭,禁止活禽让原希望可以放开肚皮享受粤菜美味的市民难免有所失望。广东家禽企业则更加凄惨,经历了两次重创元气大伤,本希望在肉鸡行情逐步好转时挽回损失,缓解高度紧张的资金链,来应对“今冬明春”可能再次来袭的H7N9疫情,却又要陷入另一场“生存危机”,难怪百余家家禽企业如此激动。广东是中国优质鸡主产主销区,年产12亿羽,年销活禽8亿羽,约有150万养鸡业直接从业人员。若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家禽养殖业作为广东省的拳头农业产业,农牧放养、鲜活销售,禁止活禽无疑阻碍了农民增收,摧毁本具有优势的广东优质鸡养殖产业,无异于有违“圣旨”。
广东活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适逢节日庆典、朋友聚会、拜神祈福皆用活禽作材;不少老字号粤菜饮食名店亦以活禽作材,烹饪出各种美味佳肴名扬海外,招揽各地食客慕名品尝。禁止活禽不单影响广东家禽养殖业,更间接影响着广东旅游、饮食等行业,负面影响大。
由于广州市民觉得冰鲜鸡不好吃,导致一场为了广大市民的“健康”为由,雷厉风行的冰鲜鸡推广计划效果不符预期,被迫推迟全市推广期限,采取光鸡过渡期措施。同样由于美国人认为鲤鱼腥味重刺多,无法像亚洲地区民众捕捞食用来控制繁殖,2014年1月奥巴马政府提议斥资180亿美元修建大坝阻止亚洲鲤鱼进入密西西比河,缓解美国鲤鱼灾祸,难不成禁止美国人吃猪、牛、羊肉,都动起来吃鱼肉,可见饮食文化之重要。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跳出来反对,禁止活禽交易就是因为活禽不符合安全和健康,列举出众多欧美国家为公共安全禁止活禽交易的经验让国人借鉴,饮食文化理应要为公共安全让路。对此,笔者认为公共安全与饮食文化之间两者并没有冲突。
农业部门一再强调,H7N9流感病毒主要存在活禽经营的场点,并没有在禽类的养殖场检出。可见H7N9的“乱子”并不在活禽,而在经营场点。香港从来没有禁止过活禽,却从08年以后再也没有爆发过禽流感,何不效仿香港实行养殖场注册制,从养殖、防疫、运输都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建起一条高质量的防疫配送供应链,严格执行活禽不过夜的“日零存栏”制度,定期休市消毒。亦可考虑根据流感病毒的气候传播特性,采用灵活变动的“上海活禽销售模式”,让市民、游客皆能品尝到以新鲜鸡作材的粤菜美味,这样不单最大限度地减少行业企业的损失,解决了广州市民的菜篮子,还可以保留了广东传统的活禽饮食文化,惠及各行各业,实在无需“一刀切”禁止活禽。
美国不好鲤鱼、日本好生鱼、广东好活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别总拿着外国的经验指导着国人,以活禽作材的粤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长期形成能量巨大不容被忽视。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