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广州生鲜鸡上市试点期延至年底 范围暂不扩大

时间:2014-09-2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广州市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的试点期将延续到今年12月底,试点区域保持不变。记者昨日从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试点区域近期将试行“生鲜为主、光鲜补充”的过渡期措施,具体补充方案正在加紧制订,将于近期出台。

  过渡期措施包括哪些内容?据食安办新闻发言人林勇胜介绍,广州将继续鼓励家禽屠宰企业改善生鲜家禽产品的供应,支持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同时,增加活禽批发市场集中代宰的光禽供应试点市场,提供多样化家禽产品。

  林勇胜表示,过渡期将全面加强监管和执法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光禽代宰和销售过程的监管和禽流感监测工作。具体补充方案正在加紧制订,将于近期出台。“但防控疫情仍是第一位的,根据疫情需要,全市仍会有休市的可能”。

  代宰光禽供应试点市场如何确定?林勇胜表示,屠宰场的资质未必要求是供港企业,但卫生要符合标准,排放要符合环保标准,宰出来的鸡不能造成二次污染。比如屠宰场在更衣、洗手、消毒、拔毛、清洗、内脏处理等环节,都要进行物理隔离,即兴冷冻后进行物理降温,保证肉的质量。同时,产品质量要符合检验检疫标准,有相关的检验检疫证明。

  “在屠宰场进行最好,可能就要求屠宰量比较大,如果区里的屠宰量小,不划算,还可以建立屠宰车间、屠宰点等。”林勇胜表示,屠宰点和销售点应该相对集中,同时会派驻检验检疫人员,对代宰点进行监测和监管。

  从代宰点到档口之间仍有一段距离,如何保证光鸡的质量?林勇胜表示,如果光鸡质量不好,未必有人买,档主应该要采取措施保证质量。同时,广州也将制定光鸡的质量标准。

  但允许光鸡上市,是否会影响生鲜鸡销量?林勇胜表示,过渡期措施对生鲜上市“有可能起反作用”,但广州已做好扩大生鲜上市试点的准备。他透露,明年1月1日后,生鲜上市可能会全省铺开。

  声音

  试点供应商:市民可对比两者口味

  “这对生鲜鸡的销量肯定有影响,但不走这步的话,就很难走到生鲜鸡那一步,还是过渡一下好。”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游影中认为,目前生鲜鸡的加工厂生产量比较大,很难操作十几个品种,导致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市民需求。允许一部分手工相对较简单的代宰光鸡上市,这种改革的方式有好处,能够应对目前的“两难境地”。

  在游影中看来,不管是生鲜鸡还是光鲜鸡,从政府的层面看,达到了禁止活鸡的目的,“生鲜鸡和光鲜鸡还是同类,无非就是经过冷链和不经过冷链的区别”。但游影中认为,市民可以尝试和对比光鲜鸡和生鲜鸡的口味,鉴别其中的好坏,有利于生鲜鸡的推广。

  档主:消费习惯短时间难改变

  在艰难维持仅一周后,冰鲜鸡档主陈小美(化名)就扛不住了。“老顾客投诉说难吃,有时一天也难卖一只出去。”陈女士在共和西一市场经营鸡档,试点一周后已开始卖光鸡。“市场要求我们不能只卖光鸡,必须和生鲜鸡掺着卖。”

  目前她从番禺、滘口的批发市场进光鸡,和生鲜鸡一起卖,能基本维持日常经营。“其实除了口感,市民的消费习惯一时难改变也是生鲜鸡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光顾我档口的顾客好多都是老广,买了几十年光鸡,突然只能买冰冻的,心理上一下接受不了。”


冰鲜鸡怎么推广 不该政府一家说了算

  广州市食安办的有关负责人透露,10月后家禽生鲜上市的做法暂时还无法在全市铺开。“原则上广州市的家禽生鲜上市全市铺开工作要与全省同步,预计要推迟到明年元旦后。”(羊城晚报 9月23日)

  还记得5月份广州开始试点推行冰鲜鸡时,舆论就多认为,仓促上马缺乏配套,效果不会太好;眼下10月全市推广期限将近,有关部门果然表示,目前不适合推广,即试点效果确不符合预期。此种表态的背后,是“市民不买账”、“试点市场生意差”、“企业行业看不到希望”等一大堆负面因素。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悲伤得从一开始连结局都不必猜了。不过好在这份悲伤此时还值得玩味,毕竟现在也只是试点阶段,倘若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能从中吸取到足够多、足够用的经验教训,也不枉过去5个月来这么多的“阵痛”了。

  正如政府一开始所规划的那样,冰鲜鸡的销售试点,除去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还肩负着“建立生鲜家禽产品稳定供应及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和“让市民逐步接受生鲜家禽消费”等职能。然而现实中给人的感受,是H7N9禽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确实效果明显,冰鲜鸡这一原本要颠覆旧世界的“新事物”,却连在市场站稳脚跟甚至都成了问题。

  市民为什么不买账?原因很简单:觉得不好吃。冰鲜鸡的好吃与否,美食家庄臣有一套说辞:“冰鲜鸡吃起来口感会变软,而活杀的鸡口感比较有弹性、有嚼头。”这应该是地道广州人才会有的说辞,也反映了广州人独特的吃鸡文化:讲究原味。不过,在看重疫情防控、食品安全与市场效率的政府部门看来,这些似乎都成了矫情,所以为了广大市民的“健康”,冰鲜鸡的推广不容任何阻力,并且雷厉风行,一刀切下去。试点档口全部改卖冰鲜鸡,结果就是不少市民选择“用脚投票”,去到别处非试点的地方,或者在街头巷尾买走鬼鸡—政府不愿“将就”传统,则市民不愿“将就”政策。

  试点市场为什么生意差?无非是过来买鸡的人少。其实在选择试点档口时,相关部门也考虑到了市场反应的问题,对档主有一定的经济补贴。只是工作一旦铺开来,所遇到的情况就并非文件规划上那么简易。市民“用脚投票”,竞争者的生意大火,不安分守己的走鬼也发了大财,给予档主的补贴却微乎其微(据称只有一月1000元),原本是响应政府号召的好生意,却做成了亏本的坏买卖。不合法的走鬼都从中牟得暴利,政府监管部门是否尽职,让人怀疑;制定政策之初将补贴定为一月1000元许是预判不足,如今档主连日亏损,有关部门是否考虑,酌情上调额度?

  企业行业看不到希望,则是一个更令人纠结的问题:无论休市、禁卖,对已成规模的行业来讲都是巨大的打击,而他们也“挺冤的”,一来病毒不是行业自己造的,二来其实现在还“没有一个证据、案例能够证明禽流感是‘人禽共患病’的”(中国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语)。冰鲜鸡的推广是大势所趋,如何让早成规模的行业企业平稳转型,如果没有政府及时有力的政策支持,将又引发一场行业内的新“疫情”。

  总之,推广冰鲜鸡,从一开始就不该是政府一家“说了算”的,如何针对广州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方案,如何在执行过程中保证公平公正和政府的有力监管,如何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行业企业的损失,如何像香港人那样最终慢慢习惯冰鲜鸡这一事物,都是当前推广受挫时(最起码已经被时间表“打脸”了),包括市民、企业和政府所需要共同破解的困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见诸本地媒体版面的报道中,颇为灵活的“上海模式”被屡次提及:今年1月禁卖活鸡,到5月又恢复市场隔离卖活禽,即根据禽流感传播的气候特性,季节性允许卖活鸡。联想上海也是一线大城市的地位,和上海人亦喜食白斩鸡这两个共同点,南国穗城以东方沪上作为参考对象,也未尝不可。


广东拟试点肉鸡养殖险

  9月23日,省农业厅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广东将推动实施玉米、甘蔗、花生、马铃薯、奶牛等5个补充项目,出台政策性肉鸡养殖保险试点方案。

  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表示,2009-2013年,受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霜冻等灾害影响,我省农业生产损失严重。今年,仅超强台风“威马逊”就造成损失130亿元。由于我省尚未实施岭南特色水果等政策性种植保险和生猪、家禽、水产品等政策性养殖保险,种养上述品种的农民损失主要靠政府救助。

  接下来,广东将研究开办水果种植、生猪、水产品养殖保险等具有广东特色的农业保险项目。2015—2016年计划开设家禽、生猪、水产品养殖保险试点和香蕉、荔枝、龙眼种植保险试点,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范围。

  此外,截至去年底,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有能繁母猪、水稻种植2个险种。据统计,全省能繁母猪保险覆盖率由2011年的20.73%提高到2012年的48.3%。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