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各地的生鲜鸡政策一览
时间:2014-07-16
来源:博亚和讯
![]() |
生鲜鸡又叫冷鲜鸡、冰鲜鸡,是指生鸡在集中屠宰以后,始终在0℃~4℃之间保存,这种鸡肉的口感良好,与鲜活鸡肉无异,与活禽相比较,生鲜鸡具有安全卫生等优势。
澳门、上海等地生鲜鸡政策
澳门:2003年供应生鲜鸡后,澳府在推行生鲜鸡供应时,选择了让养鸡生产商转行,在政府的没妥善安置引导下,养鸡生产商大力参与发展种植业,并且所得更高,受到了当地养鸡生产商的欢迎,推广生鲜鸡阻力小了很多。
北京永久关闭活禽市场后,未找到有关生鲜鸡的报道,市场上供应冰冻鸡居多。
成都2006年之后在中心城区三环路以内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杀,推广生鲜产品,散装的畜禽的脚上或翅膀必须要有“四川动检”的蓝色标志,对于袋装的冷鲜产品,包装袋上也贴有白色的检疫标志。成都农委、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还联合组织多次检查,对冷鲜店进行抽查,对达不到卫生要求的要依法处理,并引导水盆鸡经营户按规定办相关证照,从事冷链运输、生鲜销售的经营。在一系列行政和政策推动下,生鲜鸡的大量销售的目标得到实施并实现。
上海在2013年5月31日公布了第一批冷鲜鸡销售试点市场,2014年4月1日出台的《冷鲜鸡生产经营卫生规范》更是以法规的形式推动生鲜鸡的上市,其中规定屠宰后温度始终要求保持在0℃~4℃。该标准是国内首个覆盖检疫、屠宰、冷却、包装、贮存、运输、检验、销售等全过程的生鲜鸡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规定,生鲜鸡最长保质期不得超过6天。此外上海露面的生鲜鸡全部投保,一旦市民食用后出现问题,最高可得到10万元赔偿,为市民放心使用生鲜鸡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香港:尊重市民饮食习惯,让市场主导发展
政策:
1.针对禽流感疫情风险,控制养殖规模,减少活禽市场。1997年至今,港府先后5次扑杀全港活家禽。随着针对活禽饲养零售入口的管控逐步升级,2004年起港府禁止活鹅、鸭入口香港。2006年港府宣布压缩本地家禽业,街市鸡档减至400档,本地鸡场生产量减半至185万只。从2008年开始,香港政府以一个牌照按150多万到500多万不等进行收购,目前只剩30家养鸡场、23家批发商及130家零售档。2008年起规定市场上所有活禽不过夜,档口活鸡“日日清”
2.在香港的家禽档口,可以同时售卖活禽与冰鲜鸡。而对于违法偷卖活禽,可一次罚款五万至十万港元。
3.严格的四道检验关防止冰鲜鸡以次充好。
现状:
从回归前香港每日活鸡销量约10万只,直到今日每日活鸡销量只有约2万只,在香港肉鸡消费中,有九成都是冰鲜鸡。期间港府并没有灌输市民拒绝食用活鸡,而是香港市民吃活鸡的心态逐渐调节之后的自然变化。
虽然有九成受访港人仍爱吃活鸡,但如今香港一只活鸡最贵高达300多港元,是冰鲜鸡40港元/只的近10倍,香港人“被迫性”选择了冰鲜鸡
杭州:光鸡上市,准入机制相对完善
杭州冷鲜禽/光鸡上市之路:
2014年1月27日,杭州市政府通告,7月1日起,全省设区市主城区要永久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
2月24日,杭州萧山新农都市场率先开卖冷鲜禽肉。冷鲜禽来源为当浙江省内大型家禽屠宰厂,政府未明确指定供货商。
3月5日,要求全省政府机关食堂即日起带头采购冰鲜鸡。
3月11日浙江将对家禽业实施紧急救助。。
4月3日,规范改造后杭州首家农贸市场开卖冷鲜禽。
5月26日,杭州市政府发布《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家禽定点屠宰的通知》,确定从7月1日起,正式实行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
浙江省实施的《浙江省活禽交易管理办法》规定2014年7月1日起,浙江11个地级市主城区将永久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全部销售来自家禽定点屠宰厂、屠宰点,并经检疫检验合格的杀白禽,杀白禽必须要具有“一证二标”。即检疫合格证明、检疫合格标志和产品标识。
现状:
1、冷鲜禽销售预冷,一些市民心理排斥。
2、冷链配套设施不完善,冷鲜禽质量遭质疑。
广州:准备不足,仓促试点。
起因:2013年年底,H7N9卷土重来,广东人感染H7N9病例高发。为此,2014年年初广东各地活禽市场相继休市。综合公共卫生安全和消费者的需求考虑,集中屠宰,冰鲜上市的提议营运而生。
酝酿:“冰鲜试点”被提上议程,引起社会热议。2014年2月底,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透露,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将首先试点禽类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5月将在广州试点启动,10月推广。3月27日,广州市政府举行第20场市政府领导专场发布会。贡儿珍表示,作为全省的试点,广州市将于5月1日试点禽类集中屠宰,冷鲜供应。
启动:临近试点日期,广州各家禽档口改造、设施配备还未开始,冰鲜鸡售卖的相关标准、实施细节尚不明确。试点前最后一周,试点方案出台,并制定广州全面推行冰鲜鸡上市时间表。指定3家供货商,提出具体的补贴方案,改造方案,配送方案。
上市时间表:
试点:2014年5月5日起在广州4片区试点。7月31日前,试点内活禽档口完成升级改造。
推广:2014年10月份以后,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覆盖范围逐步在全市推广。
近期:2014年-2017年,覆盖范围达到70%以上。
中期:2018年-2020年,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
远期:2021年-2023年,覆盖范围达到100%。
现状:
1、冰鲜鸡销售情况不理想。由于广州人的饮食习惯偏好吃活禽,加上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冰鲜鸡品种少,价格偏贵等多种因素导致冰鲜鸡推广受阻。
2、“私宰光鸡”和“走鬼鸡”市场日益火爆。
生鲜鸡的发展潜力
生鲜鸡从屠宰到销售遵循了鸡肉生物化学的自然变化规律,使肉质变得柔软,有弹性,容易烧酥,口感细腻,鲜味、香味足,营养物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又因冷鲜鸡没有经过冷冻过程,所以不需解冻,不必担心营养素流失。
生鲜鸡相比活禽宰杀在卫生安全和管理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一些发达国家生鲜鸡已逐渐替代了活杀鸡和冷冻鸡。在美国和加拿大,超市菜场无活鸡鸭出售,销售活禽将被刑事起诉,国民可以到超市买鸡肉;在英国每袋生肉都标注生产日期,快过期时降价处理;日本则不卖活禽,而当天卖不掉要销毁;韩国城市农贸市场无活禽交易,活禽宰杀后才能售卖等等。我国与这些国家相比,生鲜鸡的推广尚刚刚起步,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有着喜欢活禽交易的传统,虽然随着近些年禽流感疫情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个人健康和饮食安全的重视,已经有不少地区开始关闭活禽交易市场,转而推广生鲜鸡,但是对于生鲜产品,市民仍不少带有抵触的情绪,生鲜鸡推广遇到的阻力很大。
生鲜鸡半月考
问卷调查90个档主:生意平均降七成,六成档口称亏本问卷调查725位网友:近五成人喊太贵,六成人不适应口感
禅城试点生鲜鸡上市已有半个月,街坊们对生鲜鸡的接受度如何,鸡档们的生意怎么样?近日,南方都市报佛山读本联合大粤网,开展生鲜鸡问卷调查。其中网上市民问卷调查共有725人参与,同时记者走访了祖庙、张槎和石湾三个街道26个农贸市场,共90个生鲜鸡档口接受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0份。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生鲜鸡市场仍然冰冷,与售卖活鸡相比,受访鸡档生意平均下降七成。买过生鲜鸡的一百多位受访市民中,有近六成认为生鲜鸡味道口感不好,近七成受访市民表示会跨区去禅城以外的市场购买毛鸡。
A面
两成多档主想退市
生鲜鸡上市半月以来,档主们普遍反映卖不动,生意额大幅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档主们平均每天采购的生鲜鸡仅1 5只,售出平均数为11只,与此前售卖活鸡相比,生意下降了70%。
卖不完,档主日日食生鲜鸡
近日下午三时多,记者走访莲花市场。原来卖活鸡的11个档口门庭冷落,只有3个档口开门。有些鸡档档主干脆在旁边的鲜花店玩起了纸牌。一鸡档档主说,附近居民都还不习惯买生鲜鸡,生意一直不好。此外早上6点左右,市场附近会有一些走贩依然贩卖毛鸡,这样他们的生意就更差了。以前毛鸡一天卖四五十只,现在生鲜鸡每天卖不到三四只。
只进三四只生鲜鸡,有时还卖不完。有档主称:“现在日日食生鲜鸡,都食到怕啦,有时候食唔嗮就送亲戚。”生鲜鸡档主陈生说:“现在政府的人天天来检查,看见没有开档就说这样子不算,说不能有补偿。”莲花市场的档主普遍拿货都只拿三四只生鲜鸡,就是为了应付检查。更有档主向记者透露说:“生鲜鸡很难卖,但它有三证,一般是用来应付一下检查。如果客人要毛鸡,有很多是私自杀鸡的。”
仍有部分私宰鸡混入
90个受访档主中,有55个档主表示目前经营生鲜鸡会亏本,约占61%;部分档主表示没到月尾清账,说不清楚。仅20个档主表示会盈利,约占24%。认为影响生意的因素,九成受访档主认为是生鲜鸡没有毛鸡现宰新鲜,市民购买毛鸡的消费习惯短时期内难以改变,此外生鲜鸡价格比毛鸡价格偏贵,以及市民跨区买活鸡也是重要原因。面对生鲜鸡遇冷,仅一成多档主明确表示不会退市,六成档主决定等待一段时间再考虑,还有两成多档主表示会退市。
按要求,市场出售的生鲜鸡必须是集中屠宰,统一配送,以保证肉品质量安全。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农贸市场出售的生鲜鸡,仍有部分私宰鸡混入。九成多的受访档主表示,自己出售的生鲜鸡是由屠宰厂代宰的,也有六位档主表示出售的光鸡由自己宰杀,还有一位档主表示代宰的生鲜鸡和自己宰杀的光鸡均有。
“配送不及时”成最大问题
目前佛山临时定点屠宰企业有三家,仅桂江家禽屠宰厂具备统一配送能力,且能出具三证一标,这导致市场上很多生鲜鸡没有统一标记。六成多的受访档主表示自己出售的生鲜鸡有三证一标,还有两成多的档主表示只有部分有标记,还有7位受访档主表示自己出售的生鲜鸡全部没有三证一标。
对于屠宰厂集中代宰,受访档主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配送不及时。开卖前两天,有个别市场反映上午九点后鸡只才能送到市场,导致无鸡卖。随后屠宰厂调整配送时间,增加配送车辆,配送时间有所好转。调查结果显示,90个档主中,49个档主表示目前档口早上6点至7点可收到统一配送的生鲜鸡,约占54%,有6个档主表示早上8点左右才能收到生鲜鸡。此外有35个档主表示自己在中南市场屠宰鸡只后自行送运回档主,约占39%。开卖生鲜鸡以来,仅两成多档主表示从来没有推迟过开档时间,近五成档主表示偶尔推迟,一成多档主表示经常推迟。统一配送的生鲜鸡,五成多档主表示没有出现过不新鲜变质的情况。三成多档主表示偶尔会不新鲜,还有一成多档主表示收到的生鲜鸡经常有不新鲜的情况。
B面
八成市民不曾买生鲜鸡
家住依云上城的周姨,以前经常会买鸡做菜,但自从禅城试点生鲜鸡以来,周姨坦言 ,“ 还 没 买过”。生鲜鸡上市 正 好 半 个月,调查显示,自禅城试点开卖生鲜禽肉以来,有8 0%市民表示,无买过生鲜鸡,买过1~3次的市民 仅 点 占 到12%。约45%的市民认为禅城市场上生鲜鸡的售价相对毛鸡而言“太贵了,不能接受”,认为“比较贵”和“有点贵”的市民分别点到26%和20 %,而认为价格合理的约占到一成。
无鸡不成宴,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市民表示经常购买活鸡,其中经常去农贸市场买鸡的市民接近九成,而选择在超市、路边鸡贩等其他渠道购买的仅占一成。
新鲜程度成为首选条件
购买活鸡,市民最重视鸡的品种和品相(羽毛、鸡爪、鸡冠等),而购买生鲜鸡的选择标准中,鸡肉的新鲜程度占的百分比最高,近23%,屠宰日期占15%,品种占18%,销售价格占11%,二维码脚环约占9%,生产厂家约占7%,品牌包装盒、其他分别约占5%,随意买约占3%。
不少佛山人喜欢现宰现杀活鸡,认为口感较好。在调查中,有近八成市民表示毛鸡和生鲜鸡的味道区别大,生鲜鸡口感不好,仅一成多的市民表示区别有一点,但可以接受,还有约5%的市民表示新鲜程度差不多,4%的市民则认为生鲜鸡的味道更新鲜口感更好。为了追求口感和习惯,近七成市民表示会跨区去禅城以外的市场购买毛鸡。
记者同时将买过生鲜鸡的受访者筛选出来,一共139人。其中有59.71%(83人)的人认为生鲜鸡与活鸡现宰的味道区别非常大,生鲜鸡口感不好;另外22.30%(31人)的人认为味道有一点差别,但可以接受;13人(9.35%)认为味道差不多;仅12人(8.63%)认为生鲜鸡口感觉更好。
近六成市民不会扫脚环
市场上统一配送的生鲜鸡戴有二维码脚环,市民可以用手机扫描,获得禽只的屠宰厂和屠宰日期等信息。不过也有部分生鲜鸡没有任何标记。调查数据显示,约六成市民认为二维码脚环没有必要,其中约18%的市民认为完全没必要,看着很奇怪,甚至会影响购买欲;约42%的市民认为多此一举。而认为二维码上的信息很重要的市民约占23%,认为很有必要,扫码才安心的市民占18%。
购买生鲜鸡时,市民可以通过检疫合格证和脚环信息查询相关信息,但超过一半的市民表示太麻烦了,不会多问;想起来,偶尔问一下的市民约占29%。
动态
生鲜家禽供应量和月初持平方便档主,将实施一证一标
昨日是禅城试点生鲜鸡上市刚好半月,据市农业局统计,昨日供应的生鲜家禽数量为3916只,半月来供应量最高峰为前日,供应4284只生鲜家禽(指符合条件的有三证一标的生鲜家禽),而本月生鲜鸡上市的前三日供应量分别为2800、3900、4200多只。半个月后生鲜家禽供应和月初基本持平。禅城试点区域内原来售卖活鸡的共325档,选择退市的有45档,有280个档口经营生鲜鸡。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为了方便鸡档主,近期将实施一证一标,即生鲜鸡须配备产品检验证和脚环标记,另外两证(即检疫证和来源证)由屠宰厂输入至脚环上的二维码,不用鸡档主再自己拿证。除市内三家临时定点屠宰企业外,目前清远天农也已为佛山供应生鲜鸡,接下来,云浮温氏集团也将参与佛山家禽集中屠宰,加大对佛山生鲜家禽产品的供应。
延伸
推广生鲜鸡,市民希望信息公开
肖小姐是一名家庭主妇,她说,最担心的是买到病死鸡。调查显示,买生鲜鸡37%的人担心“病鸡死鸡混入市场,质量无法保证”;其次是担心口感不新鲜,约占27%。“现在天气这么热,冰鲜鸡从早放到晚,想想感觉都不新鲜了。”肖小姐说,如果想吃鸡肉,就打算坐车去桂城购买。
到其它地方购买活鸡只是权宜之计,调查中,近半市民希望政府在推广生鲜鸡时,在毛鸡采购、屠宰、保鲜、运输等环节信息公开,方便参与监督;其次希望相关部门加强质量监管,严禁私宰鸡、病鸡等混入市场。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