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政府“催产”冰鲜鸡显得“强买强卖”

时间:2014-06-03
来源:《南方日报》



  生鲜上市试点两周后,广州市食安办近日表示,将在试点期间,根据试点效果和市场供应能力,适时在中心城区扩大试点。试点范围考虑与第一批试点连成一片,设定在人流密集地。广东省政府已经明确10月份开始将在全省设区的市逐步推行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和生鲜上市。

  这架势看起来很像是又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行为,因而近期引出了有关“××这些都是市场出现的问题,不应由政府来解决”的非议之声。对此,市食安办回应:从试点十多天情况来看,市民和档主反映的价格、品种、配送问题,这些都是市场出现的问题,不应该由政府来解决。这也是我们的原则: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市场行为。

  诚然,不少专家都表示,人禽分隔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防止人经活禽传染禽流感的方法,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推广冰鲜禽类上市。大家非常明白政府大力推广冰鲜鸡试点的出发点正是防病防疫,在这一角度上也是支持的。但目前对活鸡“一刀切”的策略似乎多少露出些因噎废食的意思。“催产”的方式显得有点“强买强卖”,这是消费者们比较难以接受的。

  市场有市场自身的规律,市场的调整、过渡需要时间,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需要循序渐进,“一刀切”从来不符合市场的脾气。据媒体报道,有试点区的市民已抛弃原来的肉菜市场直接到有毛鸡销售的市场买鸡。而有的市场鸡档档主告诉记者,整个市场冰鲜鸡的销量只有原来活鸡的2.4%4.8%。在记者的采访中,多数市民表示,“现在家里的退休老人一大早就坐车去芳村或者其他地方的‘走鬼’档买毛鸡。毛鸡的价格才十多元一斤,一只鸡最多30多元。而一只冰鲜鸡要在50元60元,关键是品种少、不新鲜。”少了鲜味的冰鲜鸡居然贵过新鲜鸡,的确令人费解:大公司、大批量、自动生产线屠宰的企业,为何到头来批发价如此之高?如果市民反映的这些问题不先理顺,冰鲜鸡的推广遇到抵触是必然的。而将尚未转变观念的消费者“硬推给”规范市场以外的渠道,只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那样的结果就将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了,那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也许可以多看看我们的邻居香港的经验:“让消费者慢慢接受冰鲜鸡,让行业慢慢调整,适应这个东西。”据资深业内人士介绍,从1997年至今,香港曾因禽流感先后5次扑杀全港活家禽,虽对活禽交易的管控逐步升级,但直至今日,仍然有133家活禽档口可以进行活禽交易。香港政府只是在每拨疫情到来时呼吁市民改变吃活鸡的传统而已,并没有“一刀切”的禁令。

  坚持符合市场规律的市场手段来解决市场问题,这条原则非常重要!香港在推广冰鲜鸡的过程中,先是用经济补偿手段压缩活鸡供应行业,为活禽批发档、养鸡农场提供高达上百万港元的一次性退市补贴。对仍然在销售活禽的档口,进行严格管理,每天晚上8点前必须宰杀完,然后进行档口消毒,这导致活禽成本高,售价比冰鲜鸡贵很多,如此通过市场的作用来抑制活禽的消费需求。

  足见,只要完善退出补偿机制,建立起质量监控体系,冰鲜鸡的推广完全可以实现“多赢”,让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目前广东的冰鲜鸡推广之所以遭遇到来自经营户、养殖企业、消费者等多方面的抵触,乃是因为只着力于“推”,却忽略了“疏”。不疏则不通,往不通的地方使劲硬推当然就会产生反作用力了。改革注定会动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动一动并不是非得搞“强制牺牲”,要先给这部分被动到的利益相关人群规划好出路。一项好政策的制定偷不得一点懒。

  将尚未转变观念的消费者“硬推给”规范市场以外的渠道,只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那样的结果就将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了,那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