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杀白”上市 土鸡咋办?
时间:2014-05-26
来源:《绍兴晚报》
想吃鸡肉的市民等得嘴巴都淡出“鸟”来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杀白鸡鸭”终于要在6月18日正式上市(6月10日试营业)了。浏览这两天的报道,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是否安全?二是能否满足供应?据称两家企业年屠宰量多达750万只,从“进”到“出”每只家禽都要检疫,显然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不过,另一个老百姓同样非常关心的焦点可能被忽视了:“杀白鸡鸭”上市后,绍兴的土鸡土鸭咋办?
绍兴人爱吃“鲜”的习惯根深蒂固,对于土鸡土鸭的偏爱更甚,城里农贸市场卖得俏,农家乐也乐于拿其做“招牌菜”。不过,活禽“杀白上市”以后,难道城里人吃土鸡土鸭只能下乡了么?土鸡土鸭养殖户面对“进城”的壁垒该怎么办?
今年“五一”小长假我去了一次王坛,当地人告诉我往年要卖100多元一只的土鸡,今年降到了60元。这跟活禽交易退出市场自然是有关系的。绍兴挺有名的一个土鸡品牌丹家家鸡,据说在市区的零售点目前只能卖卖鸡蛋。与土鸡市场骤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绍兴的土鸡养殖规模却一直不小,尤其是柯桥区的稽东、王坛及诸暨、嵊州、新昌等地山区,这几年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养殖土鸡土鸭成了当地农民的一条致富通道。现在“杀白上市”时间表排定,家禽养殖大户们可以松一口气,但是对于土鸡土鸭的养殖户来说,如果不能融入“杀白”大军,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在市场的边缘生存。
从目前来看,土鸡要“进城”,存在几大难点。一是价格难定。相对来讲,土鸡土鸭生产周期长,养殖成本要比一般养殖鸡鸭要高得多,售价自然也要高得多,纳入“杀白”后,辨识度降低,市民对其信任度也降低,若要维持价格差,市场会答应吗?二是品质难控。屠宰场由于是规模经营,全自动设备宰杀,日屠宰量达五六万只,普通鸡与土鸡混杂宰杀,必然会使土鸡的品质受损,从而影响口感。三是标识难辨。虽然理论上每只鸡鸭都带脚环,可以判断其“出身”,但从市民的消费习惯来讲,“杀白”之后,却失去了土鸡和养殖鸡的习惯性辨别标识,如毛色、体形等。
一位土鸡养殖户的话印证了我的担忧:几万只鸡放在一起宰,污水会渗入毛孔,高端鸡和低端鸡的口感会互相混杂。另外还有屠宰成本,土鸡土鸭多为零散养殖,养殖周期较长,数量较少,农户如果送屠宰场“杀白”,势必不划算。
“我们只能边走边看,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应对之策。”但不管怎么说,土鸡土鸭游走在城市边缘的问题会一直横亘在我们面前,因为问题的背后,是一个产业的兴衰和一种消费的需求。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