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东北各地临储年后收购能力需引关注
时间:2014-01-28
来源:中国玉米网
新粮上市至今,农户卖粮意愿较强,参与市场收购主体数量不多,补贴政策“挤掉”产销区利润空间,储备库成为产地粮源主要流向。在特殊的供需环境下,截止至1月20日东北临储入库总量已达3275万吨,经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并突破12/13年临储入库总量,春节后各省临储收购能力需引关注。
一、 去年收储情况回顾
截止至2013年5月31日,12/13年度东北临储玉米累积入总库量为3080万吨左右。从收购节奏来看,临储是在年后“发力”。回顾去年,春节前农户卖粮意愿不强,市场价格偏高,为避免哄抬粮价,临储年前收购量数并不多。由于缺乏收购主体和农户集中于年后卖粮,导致大量玉米滞留到年后出售,冲击粮价大幅下跌。市场行情欠佳、收购主体较少,农户卖粮难,随之而来的是天气回暖和保管不善带来的玉米高霉变、高损耗,不仅农民收益受到影响,也降低了优质玉米供应能力。为保护农民利益和降低损耗,春节后临储收购力度明显加大,并将收储日期延后一个月至5月31日,收储标准也有所放开。虽然国家采取了补救措施,但仍有一部分农户蒙受了经济损失,此外,年后临储入库的玉米质量较差,猪料生产企业无法使用,这不仅加大了临储粮后期的出库难度,也增加了财政负担。
二、 临储年前提速收购在情理之中
截止至1月20日,东北临储累计入库总量3275万吨,已经突破去年全年入库总量,并远远高于去年同期359万吨水平。年前收储速度大幅提升,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去年的历史重演,另一方面是因为今年粮价过低,农民利益急需保护,在疲弱的市场行情下,临储吸粮并不会引发玉米价格大幅上涨。
春节前为临储收购优质玉米的最佳时期。在经历去年春节后粮价大幅下跌后,今年东北农户卖粮意愿较强,虽然有政策支撑,但当前产地玉米价格仍较去年同期偏低50-70元/吨,为避免粮价进一步下跌,临储及时展开收购。这一方面支撑了东北粮价,另一方面也能吸纳优质玉米入库,降低年后“好粮变坏粮”的概率。
三、 关注年后临储收购能力
至1月20日各地临储入库数量如下,黑龙江1018万吨,吉林1329万吨,辽宁425万吨,内蒙503万吨。
时间 |
总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内蒙 |
5月31日 |
3083.2 |
1342.9 |
1031 |
332.6 |
376.6 |
1月20日 |
3275 |
1018 |
1329 |
425 |
503 |
从临储入库数字来看,辽宁、吉林、内蒙三省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说明好粮入储备速度要明显快于品质略差的玉米。以上三省农户手中剩余粮在不同程度上低于去年同期。
现辽宁省农户整体售粮进度约70%,去年同期为46%,吉林省农户整体售粮进度约50%, 去年同期为26%。内蒙古约50%,较去年偏快。黑龙江因质量问题外流难度较大,临储收购不高,农户售粮进度偏慢。
目前,辽宁、吉林、内蒙古当前临储收购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收储数量。春节后,这三个地区临储的收购能力、库容情况需要重点关注,用当前的收储进度去推算年后的进程,在逻辑上很难说通。
今年优质玉米外流量较大,好粮剩余量降低,后期临储吸纳好粮难度增加,辽宁、吉林、内蒙入库速度或在年后有所减慢。预计黑龙江省临储入库量将在年后明显提升,因农户处玉米质量差、不易保管。
总体来看,东北玉米外流量增加、临储收购进程加快等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年后玉米供应量,从供应的角度来看对市场构成利好,但年后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如何仍要看临储的后期的收储能力和下游的消费情况。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