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萧山:活禽市场陆续重启销售尚未恢复“元气”

时间:2013-06-25
来源:萧山日报



  昨日(6月24日),记者走访城区几家菜场后发现,部分活禽交易已陆续开展,但销售量相比禽流感前略有下降;而面对重现的活鸡活鸭,吃,还是不吃,成了市民颇为纠结的一个选择。

  活禽再现,菜场较热闹

  走上西门菜场二楼,鸡、鸭叫声此起彼伏,全然不见禽流感期间的冷清。时至傍晚,各商户忙碌着整理东西,准备打烊,但不时仍旧可看见,有市民跑上来买家禽类产品。

  徐惠珍在菜场内已经卖了二十多年活鸡,她的摊位前摆着3个大铁笼,里面的鸡正在啄食。她说,在禽流感期间,自己天天盼望市场能早点开放,“一天不开,就会产生损失。”

  据了解,西门菜场经营活禽交易的摊位有20多个,目前已全部处于正常营业状态,人上人下,好不热闹。“早上来买的人较多,下午到傍晚较少些。”徐惠珍介绍,开张3天以来,尽管每天都有点忙,但心里还是挺高兴。

  昨天,东门菜场活禽交易开始,商户们早已等不及,一见到有人走近市场,就大声叫喊“卖活鸡、活鸭”。“整整歇了两个多月,总算能卖了。”市场内一名王姓老板长吁一口气。

  但记者注意到,并不是所有菜场都重新启动了活禽交易,部分菜场的家禽区仍旧见不到活禽销售,比如江寺菜场、高桥菜场。在江寺菜场,家禽区店面都紧锁大门,玻璃窗上还贴着最初取消活禽交易的通知,高桥菜场情况也类似。

  生意下降,商户挺着急

  尽管活禽交易重启了,但跟王老板一样,不少商户心里却又开始另一番“着急”:相比禽流感前,生意下降了,销售量大约只恢复到五成,但鸭比鸡好卖。

  记者注意到,虽然活鸡不如以前畅销,但活鸭销售情况稍好一些,相比禽流感前,销量差距不是很大。据朱小芳解释,由于目前天气比较热,而鸭肉又是清热的食品,因此卖得较好。

  这在价格方面也体现得较为明显。据了解,普通的鸡价格一斤八九元,基本上与禽流感前持平。“因为现存鸡数量少了,进货价格其实还上涨了一两块。”徐惠珍说,而零售价不变,导致中间利润减少,“买的人少,竞争又激烈,提价的话更没人买了。”徐惠珍解释。

  而鸭子,目前普通的已涨到十四元每斤,上涨了五块钱。“我这里的野鸭现在三四十一斤吧,略微涨了一些。”朱小芳说,但生意若想恢复到之前水平,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吃不吃,市民很纠结

  走进东门菜场,看到一位妈妈拉着六七岁的小朋友正在选菜,而小朋友嚷着要吃鸡、让妈妈炖鸡,甚至耍起了小脾气,但妈妈不为所动。

  当记者道明来意后,这位蒋妈妈解释,前段时间被禽流感搞怕了,也不知道这种疾病还会不会重头再来,“到现在为止,这两月来我们家都没有鸡鸭产品。”蒋妈妈说,短期内都不会再考虑,“等风头过了,大家都吃了再吃。”

  “有一段时间没吃到鸡肉了,今天回去开开荤。”倪小姐笑笑告诉记者,自己和男朋友都是鸡肉的“忠实粉丝”,刚看活禽市场重启的消息,就来买一只。“鸡既然都能卖了,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吧。”倪小姐说,禽流感对自己的影响不大,“没感觉到有心理阴影,呵呵。”她说。

  饮食习惯悄然改变

  从目前情况看,活禽交易市场仍带有禽流感后遗症,至于交易状况能否恢复到之前水平,目前各有说词,难以定论。但不可否认,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最大变化在于,以水产代替活禽,成为部分市民的新选择。

  在西门菜场的水产区,近期一直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甚至在菜市场外面的路摊上,曾专卖活禽的商户也该卖野生鲫鱼,据称销售量不错。一名正在挑选水产的张阿姨如此告诉记者,反正都是肉,鱼肉跟鸡鸭肉差不多。“以前一家人都爱吃鸡,隔三差五换着方式做;现在改换鱼了,什么草鱼、鲫鱼、鲢鱼,各种鱼轮流着吃,时间久了,发现鱼肉并不比鸡鸭差。”张阿姨说,一家人现在已不再是鸡肉控了。

  不仅如此,据记者了解,猪肉、牛肉等相关肉类替代品也较畅销,并日益成为市民餐桌新选择,而这些细微的改变,全部源于这场禽流感。  

  相关阅读:

  萧山:养殖户逐渐走出“禽伤”阴影深加工或成规避风险良策

  自禽流感疫情来袭之后,萧山整个家禽产业链都“躺着中枪”。6月21日,随着萧山《关于重启活禽交易市场的通知》的正式下发,活禽交易解禁的这一利好消息,让许多的养殖户终于松了一口气。

  行情回暖养殖户恢复信心

  沈志伟养了十多年的鸡,年出栏量在110万多羽之间。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他几乎每天都在犯愁。“我的养鸡场平时每天销售3万多羽鸡苗,现在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卖了近20万羽。平均一只鸡从鸡苗开始养起,到出栏的成本在5.8元/斤左右。”沈志伟告诉记者。他大致算了下,养鸡场一天综合下来的成本大概就要11万元。“据保守估计,损失已经超过600万元了,相当于去年一年都白干了。”沈志伟无奈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的不少养殖大户还因为吃不准市场走势,至今还选择空栏观望。虽然沈志伟也曾经对自己的补栏决定是否正确产生过怀疑,但是凭借着多年的养殖经验,他决定还是再赌一把。

  “一般来说,9月到10月这段时间,鸡的价格是最高的,我现在补栏的话,按照75天可以出栏的时间计算,正好能赶上行情最好的时候。但如果这批鸡再砸了,那就真伤元气了。希望政府的补助资金能够尽快到位。”他说。

  沈志伟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肉鸡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涨。一方面活禽交易的开禁需要逐步恢复,禽流感对消费者心理上的影响也需要时间去恢复。另一方面,禽类价格上不去,和目前冷库里面储存的在禽流感期间屠宰处理好的禽类冻品有关。由于在价格上,活鸡的批发价格在6.5元/斤-7元/斤,而冰鲜鸡的售价比活鸡要便宜三分之一,所以比较有优势。而从目前冻品库存消耗来看,至少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才能消耗完,这对活鸡交易来说也是一个冲击。

  “现在行情慢慢好转了,每天能卖30箱左右的鸭蛋。虽然量还没有恢复到之前,但价格毕竟比与皮蛋厂合作要高些,就自然不找他们合作了。”该合作社负责人黄银利说。

  养殖户们表示,现在最大的压力还是在饲料成本这一块,因为销售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来偿付购买饲料的欠款,但是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大家都相信销售会越来越好。

  禽类深加工或成良策

  据初步统计,这次禽流感,萧山家禽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这一个数据再次暴露出萧山家禽加工业的滞后。

  据业内人士分析,萧山家禽绝大部分都是以鲜活销售或外销全国各地,抗市场风险能力很低。出现危机后,养殖户只能干坐着等危机过去,或者以较低的价格被其他地方的屠宰加工企业收购。而在山东、江苏等家禽生产大省,因有较多禽类屠宰加工企业,养殖户基本上与其签订购销协议,实行订单生产,市场价格较稳定,出现危机后养殖户损失较轻。一旦危机来临,还可实行紧急屠宰冷冻冷藏,等危机过去市场行情回暖,把冷冻冷藏禽产品销售出去,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这都给予萧山养殖户启示,那就是在禽类产品深加工方面做研究,延长产业链。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家禽类抗风险的能力,还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