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现阶段家禽业主要特点及发展方式创新

时间:2012-10-13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一 现阶段家禽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 饲养方式明显改进   

  家禽饲养由最初的地面散养、栅(网)上饲养到笼养,由零散养殖向规模化、小区化养殖,再到生态健康养殖,饲养方式不断进步;从三层笼具到四层笼具,从平面育雏到立体笼育,鸡舍利用率明显提高;从鸡舍环境调控、日粮平衡、自动饮水、程序免疫及机械喂料、捡蛋、清粪等先进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看,规模养禽正在提档升级。

  2 生产规模扩大及劳动生产率提高

  实施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使得养禽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快速退出,较大规模养殖户有所增加。例如江苏东台市2009年饲养蛋鸡2000只以下的农户比1999年减少940户,饲养蛋鸡5000~10000只、10000只以上的农户同比分别增加了174户、98户。在喂料、集蛋均实现机械化的条件下,人均饲养蛋鸡2万只以上、肉鸡10万只以上的农户是1999年的4~5倍。

  3 禽蛋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待提升

  2005年禽流感事件,2006年苏丹红“红心鸭蛋”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给业界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频频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畜禽产品日益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作为大众日常生活消费品的禽蛋产品更要把好质量关,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4 生态环境制约更加显现

  一家一户的庭院式养殖和联户养殖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要求。由于生产生活不相对分离,粪污治理滞后,河流受到污染,空气质量差,给农村生活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要求,迫切需要转变家禽发展方式。

  二 家禽业发展方式创新的内涵

  1 发展理念的创新

  在发展模式定位上,一是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和高产良种,进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配套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注重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作为我国养禽业今后的基本取向;二是采用农牧、林牧、渔牧结合形式,实现家禽养殖与生态环保的有机结合,达到资源循环增值和利用最大化。在产品质量控制上,采用科学规范的技术规程,完善养殖档案,强化溯源管理,推行质量认证,加大对生产全过程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控制药物残留,保证禽蛋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经营机制转换上,由单纯一产向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转变,即由产加销脱节向产业化经营、品牌化经营转变。

  2 区域布局的创新

  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养禽业必然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贫困地区梯度转移,要因势利导,整合配置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致力发挥后发优势,提高家禽产业竞争力。传统生产区域要着力推进养禽场标准化改造和良种化、生态健康场创建,存栏1500万只以上蛋禽、出栏3000万只以上肉禽的重点县(市)要率先展开禽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新兴生产区域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加快标准化养禽场发展,适度扩大规模,拓展新空间。

  3 养殖方式的创新

  (1)布局小区化

  优先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居民生活区和水源的地点建设养殖小区,实现由人禽混杂居住的农家庭院式向布局合理、区化功能明显的小区式转变,小区一般包括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病禽管理区,清洁道、污道要严格分开,互不交叉,满足防疫要求。

  (2)品种优良化

  推广饲养京红1号、新罗曼、海兰等优良蛋鸡品种和AA肉鸡、艾维茵肉鸡、樱桃谷鸭等优良肉禽品种,以及区域适应能力较强的特色品种和乡土品种,提高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3)设施标准化

  根据不同禽种的特点对禽舍进行标准化设计改造,选择性配备机械喂料、集蛋、清污、除尘、温度、湿度及光照调节等设施设备,集成采用养殖内环境控制技术,实行工厂化设施化舒适化养殖,为家禽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4)防疫制度化

  更新改造兽医室、消毒室、消毒池等防疫消毒设施,制定并规范执行防疫制度,严把人员、车辆、物料的进出消毒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实施以免疫为主体的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5)粪污无害化

  因地制宜采用粪便脱水、沼气厌氧处理、静态通气堆肥、沼气发电等粪污处理技术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采用农牧结合饲养技术,配备禽粪储存、输送、加工设施设备,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6)产品品牌化

  建立可溯源的禽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合作社或公司加农户形式,注册禽蛋产品商标,叫响自主品牌,开展Is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周边养殖户按照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实现标准化生产。

  三 推进家禽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措施

  1 采取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发展方式转变

  因地制宜出台高效设施农业、标准化规模养禽场改造、生态健康养殖场创建等奖补政策,以及规模化养殖场用地许可、环境评价等政策规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组织项目实施,对达标验收的场给予奖励。同时将涉及到家禽养殖的笼具、喂料机、集蛋机、拌料机、粪便脱水机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

  2 加大技术集成配套,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在鸡舍环境控制上,采用纵向通风一湿帘降温、机械清粪、机械喂料及密闭式饲养环境控制技术;在饲料配制与营养调控上,采用新型饲料添加剂(功能性寡糖、微生态制剂等)、植物油应用、富营养蛋生产等技术;在疾病综合防控上,采用重大疫病(AI、ND)科学免疫与防控、隐性危害疾病(MD、IBD、MG、白痢、大肠杆菌)防控、生物安全措施及新型生物兽药应用等技术;并选择性采用规模化放养技术及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3 完善产业经营体系,保障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抓好种源基地。兴办大中型种禽场、孵化场,引进推广生产性能好、适应力强、抗病力强的品种,鼓励产学研联合攻关,培育家禽新品种;二是抓好典型示范。以挂县强农、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大力培植家禽科技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提高养禽生产水平;三是抓好质量安全。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式的“驻场监管模式”,对较大规模的场每场派驻一名技术人员对饲养、防疫、药品使用、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管,推进各项管理措施到位;四是抓好流通加工。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兴办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销一体化经营和产业体系提档升级。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公司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我公司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我公司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