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免疫的辩证观-天津瑞普公司行业发展高峰论坛集锦
时间:2012-08-30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刘秀梵:以马立克氏病防控为例:免疫还应是最后一道防线
1、疫苗免疫只能作为最后一道防线,而不是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应该前置,就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不建议同一疫苗免疫两次。
2、马立克氏病(HD)抗病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路:几个基因和位点与MD有关,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这些基因和位点的作用不同。
3、对鸡肿瘤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发生困难时,应以组织病理学为准。一马立克氏病的疫苗免疫
一 马利克氏病的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最主要的防控手段。马立克氏病有年龄易感性,为了抵抗强毒早期感染(出雏箱、孵化厅、育雏室),通常采用18胚龄和1日龄雏免疫。疫苗免疫不能阻止强毒感染和复制,但防止肿瘤发生和免疫抑制。
马立克氏病疫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预防肿瘤的疫苗。1970年,HvT疫苗使用,MD迅速得到控制。1970s末,美国出现HVT免疫失败。开始改变策略,使用二价苗。但1972年,欧洲、澳大利亚、南美开始使用cvl988,到1990s初,没有免疫失败出现。1990s,美国二价苗出现免疫失败,开始应(2V1988。欧洲开始使用二价苗或三价苗(血清1+2+3型,含cvl988)。在美国,使用疫苗后,肉鸡群MI)引起的损失由1970年的1.5%下降到2006年的o.003%.
MDCVI988+HvT(1+3型双价)疫苗与cvl988单价疫苗相比的优点:(1)HvT在鸡体内复制能力比CV1988强.(2)血清3型HvT比1型(2V1988抗母源抗体能力强;(3)血清3型HVT和1型cvI988优势表位互补。在MDv强毒高污染地区可提高保护力。
疫苗不是防控MD的唯一方法,疫苗仅防止MI)肿瘤发生,但不能阻止强毒感染!因此应加强管理。
单一年龄(全进全出);实施生物安全措施解决早期感染问题;注意疫苗的运输、保存和使用;1Vff)疫苗稀释液中加抗生素应十分小心!MD)抗病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路:几个基因和位点与MI)有关,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这些基因和位点的作用不同。
二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
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失败有如下,一些原因:(1)疫苗质量不合格、疫苗保存和使用不当(疫苗免疫剂量不足);(2)母源抗体干扰,环境严重污染(早期感染);(3)免疫抑制病(包括疫苗外源病毒污染);(4)高毒力MDv野毒感染。
1 疫苗保存、使用方面的问题
疫苗冷冻保存环节出问题(特别是细胞苗,一旦有问题,后果严重);疫苗使用不当如(1)疫苗稀释后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用完;(2)在疫苗稀释中添加抗生素(改变稀释液的pH、渗透压);(3)漏注射。
严格的消毒制度是防止雏鸡MDv早期感染的关键之一。尽量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18日龄鸡胚内接种,能建立更早的免疫。(InovojectR,:Embrex,30,000枚/h)。HVT在胚内生长最快(st Hill,2000)。
使用(2V1988或多价疫苗对预防MDv早期感染也有一定效果。因为细胞苗一旦进入鸡体内,可通过细胞一细胞迅速传播,使其激发的免疫要比冻干HvT苗快得多。
2 应激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苗鸡运输问题(饥渴、寒冷、过度拥挤)导致免疫机能下降。IBDv感染,不仅侵害法氏囊,而且损害脾和胸腺,导致长时间B细胞免疫抑制和短期的T细胞免疫抑制。试验表明,由于IBDV的早期感染,而使HvT的免疫效力下降20%~40%。已接种过HVT苗的鸡群感染了IBDv后,再发生MD的比率超过没有感染IBDv鸡群的7倍以上。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和淋巴白血病病毒感染(或垂直传播)。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CAA)感染。可经蛋垂直传播,在种鸡、蛋鸡、肉鸡中广泛存在,所有年龄的鸡都易感。cAA感染可引起胸腺、法氏囊(还包括骨髓)萎缩,而致免疫抑制。
三 关于三种肿瘤性疾病鉴别诊断
当鉴别诊断发生困难时,以组织病理学为准。
崔治中:不能不用疫苗,但不能只靠疫苗
1、感染与发病并不是一回事,感染了不一定发病,发病了则一定先有感染。
2、分离到病毒,并不一定说明机体有肿瘤,有肿瘤,则一定有病毒感染。
3、过度频繁的免疫注射会造成机体不良应激,另外过多的佐剂油注入体内会有不良生理效应。
一 产蛋下降
引起产蛋下降的病原主要有如下:NDv、AIv—H9、AIv—H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EDs76)、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AEv)。
1如何判断是哪一个病毒引起的?
建议可采用病毒分离。鸡群中多种常见病毒几乎都存在,每只鸡分离到的病毒可能不完全一样。只能做很有限的样品,不易下结论!需要进行群体抗体动态的检测。可同时做多个样品,这样下结论比较可靠。同时通过这个工作可为今后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2如何改进免疫程序?
选择合适的抗原型的疫苗、选择最有效的油佐剂、提高抗原浓度(选浓缩抗原苗)、适当的强化免疫间隔。HI抗体效价和动态是判定的指标。
3免疫次数不是越多越好
过度频繁的免疫注射会造成机体不良应激,另外过多的佐剂油注入体内会有不良生理效应。需要定期观测鸡群免疫后的抗体动态,如对几种常见病毒疫苗:NDv、H9、H5、IBV等。
4如何判断何时需要加强免疫?
比较群体中抗体的动态变化是否开始下降了。
二 肉鸡呼吸道病
可引起肉鸡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有NDV、IBV、AIV—H9、支原体等。
1如何判断是那一个病毒引起的?
建议可采用病毒分离。鸡群中多种常见病毒几乎都存在,每只鸡分离到的病毒可能不完全一样。只能做很有限的样品,不易下结论!需要进行群体抗体动态的检测。可同时做多个样品,这样下结论比较可靠。同时通过这个工作可为今后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2抗体检测
比较商品代肉鸡群对不同病毒的抗体动态,特别是出栏前后的抗体跟踪检测。比较发病与不发病的不同鸡群出栏前后的抗体水平。规模化鸡场应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3抗体的动态比较需要按统计学要求设计和分析
要有足够的数量:16~20份血清,避免个体差异性:选择同一批鸡前后比较。最大限度避免HI等抗体滴度测定的技术误差:遵守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尽量选用成对数据比较法:同一只鸡前后血清一一对应比较,有利于避免个体差异和技术误差。
4血球凝聚抑制实验受很多因素影响很大
红血球的实际浓度,每次不一样;抗原的实际浓度,每次不一样;稀释液的pH值,每批可能不一样;反应的温度,每次不一样;观察的实际时间,每次不一样;不同人甚至同一人不同板的操作,每次不一样。
三 白血病和其他肿瘤病
1 如何预防?
选择好的种源、种源要净化。选择好的MD疫苗,严防疫苗REV污染,对种源作抗体检测,选择净化种源,如鸡白血病和鸡白痢。
2 净化种源,预防蛋传病
有哪些蛋传疾病呢?鸡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鸡白血病毒(AL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鸡呼肠孤病毒(ARv)、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AEV)、鸡支原体感染、鸡沙门氏菌感染等。
种鸡场特别是原祖代种鸡场的自我净化、选择好的种源和苗鸡。选择净化种源,对预防控制白血病特别重要,因为ALv很容易垂直传播,垂直感染的鸡可容易在孵化厅及运输箱内造成很高的横向传播性,如20%。
3 如何选择ALv净化种鸡场
检测开产后种鸡群的血清ALv—A/B和1抗体,检测种蛋蛋清中ALv—p27抗原,检测2—3曰龄雏鸡血清ALv—A/B和I抗体,最少92份有效样品,选择阴性或阳性率最低的种源。
4 病原学诊断试剂和方法的研究和开发
以原种鸡群白血病净化用检测方法为例,改进的目标,比现有的金标准的检测率和可靠性更高,不用细胞培养直接检测血液样品。
四 禽流感
我国的针对禽流感的商品疫苗在不到十年内先后经历了,N28、r-1、r一4、r一5、r6疫苗株的过程。我们需要认识疫苗免疫的正反两面性:疫苗免疫对控制疾病流行、显著减少死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会造成免疫选择压,促进病毒变异。
我们面对的挑战:疫苗毒株的改变跟不上流行株的变异;疫苗的亚型太多后,无法选用;出现新流行株的同时,老流行株同时存在。
怎么办?不能不用疫苗,但不能只靠疫苗;实施全面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种源的净化。同时应该做好大环境的生物安全:调整各地养殖业布局,提高养殖业的准入门槛。
李旭东:细菌性疾病防控应多措并举
1、在一定时段、某些地区、少数场户,疾病的爆发和流行还是相当严重和复杂的。
2、对病毒病关注较多,而对细菌病关注较少,应引起注意。
3、开发新型、高效、低残留的兽用抗生素产品,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雏鸡42日龄时成活率为98%~100%;我国雏鸡42日龄时成活率为’75%~85%。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蛋鸡74周龄时的死淘率为0.2%~0.5%;我国蛋鸡500日龄时的死淘率为25%~30%。
禽病是导致家禽死亡、淘汰、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近几年来,我国因家禽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超过100亿元;而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值则远超过100亿元;另外,同比表明,我国用于每只鸡的药物和疫苗费用平均为美国的6~10倍。
一 家禽细菌性疾病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在以往的认识和实践中,对家禽细菌性疾病的控制包括预防和治疗,依靠药物比较容易着手而且效果显著,这一点也曾是家禽病毒性感染防制工作无法比拟的优越之处。然而,近几年来,这一优势已快丧失殆尽,实际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预防和控制家禽细菌陛疾病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在此特别强调:近年来烈性的病毒性感染如禽流感、新城疫等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对细菌性疾病却较少留意,这不太正常。须知,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细菌性疾病始终是禽业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1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们在细菌性疾病防治方面所面临的所谓严重问题,最主要有以 下三个方面:
(1)药物的受控使用与耐药性日益严重;(2)老的细菌陛疾病呈现新的特点;(3)新的细菌『生疾病时常出现。
2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尽快适应养殖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转变旧有的观念;针对疾病的复杂性,改变单纯用药或单纯用疫苗的观念;不断提高疾病诊断能力,掌握家禽细菌性疾病发生与控制的相关动态;遵循疾病预防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科学用药,合理用药:针对性用药、预防性用药、选择高效能药物,对因用药,而不是对症用药。
二 对鸡沙门氏菌病和禽霍乱的认识
1鸡沙门氏菌病
(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一些地区鸡群的鸡白痢阳性率高达40%以上,某些地方品种种鸡的阳性率甚至高达90%。
(2)来自沙门氏菌阳性鸡的种蛋有50%左右带菌,通过垂直传播给后代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后代雏鸡极容易遭受其它应激而发病或继发于其它疾病。
(3)在兽医卫生防疫措施比较薄弱的鸡场,雏鸡往往在8~10日龄之间“准时”发生鸡白痢,而且多呈急性败血性经过,死亡率较高;严重污染场的最早发病日龄提前至2日龄新生雏;常常出现鸡白痢沙门氏菌与鸡伤寒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成年鸡急性感染的病例渐渐增多;以前被认为对沙门氏菌具有抵抗力的水禽,感染与发病也时常可见。
(4)现阶段,我国曾在施行鸡白痢净化工作中检测达标的原种场,大多数已经不复存在;而在许多父母代和商品代鸡场,鸡沙门氏菌病业已成为背景性疾病,靠药物和疫苗很难控制。
2禽霍乱
(1)之前关于禽霍乱发病日龄的经典描述是2月龄以上;而今,2月龄内的各种家禽发病也较常见,最早的可在2周龄时感染发病(自然病例)。
(2)之前关于急性禽霍乱剖检病变的经典描述是三大特征,即:心冠脂肪泼水样出血、十二指肠弥漫陛出血、肝脏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而今,这些特征难得完全显现,有时只能见到其中之一,甚而全无。已由“典型”转变为“非典型”。
(3)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禽霍乱急性或亚急性病例相当多,死亡率较高;而今,慢性禽霍乱病例更为常见,表现为局部感染后的肿胀、渗出性炎症、坏死等。
(4)之前水禽发生禽霍乱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今,鸡的发病病例明显增高,一方面与养鸡业大规模、集约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另一方面由于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不同禽种之间相互传播或经由媒介动物传播所致。
(5)当前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率相当高;与此同时,曾经当作“王牌”抗生素的氯霉素以及特效药物的喹乙醇已退出历史舞台。这使得选择治疗禽霍乱用药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韦 平:传染性法氏囊炎防控应注重主动免疫策略
1、早期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2、传统疫苗株高滴度的抗体不能抵抗vvIBDV的攻击。临床症状与经典毒株相同,病变却更严重。
3、选择I B D活疫苗时要考虑活疫苗毒株不伤害法氏囊组织,避免产生免疫抑制现象。
一 IBDV感染的危害
直接损失:发病、死亡,并表现明显的病变(临床发病);间接损失:溶淋巴细胞,产生免疫抑制(亚临床感染),致使机体对疫苗免疫的应答降低和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高。
雏鸡感染IBDv后,细胞免疫应答发生抑制。IBDv引起的细胞免疫抑制可持续6周。1日龄IBD_v感染雏鸡在感染后1~6周,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及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中的浆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雏鸡明显减少,其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局部淋巴组织一哈德氏、肺支气管和十二指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组织、盲肠扁桃体、丕氏斑的浆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二 当前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新特点
1发病日龄提前或滞后
最小见3日龄,最大见200日龄的蛋鸡。而且高日龄鸡群患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形成区域性爆发的报道。发病多集中在15~30日龄。一般是因为母源抗体逐渐衰减消失、新免疫抗体还不足以获得完全保护。
2非典型病例增多,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
一方面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呈非典型性,无明显的尖峰式死亡现象,死亡率不高但病程延长、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同批鸡多次发病,有的鸡群肌注卵黄抗体达3~5次,同一鸡场不同批鸡也先后发病。
3宿主范围扩大
过去一直认为鸡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但最近研究表明,麻雀、鸭、鹅均可自然感染法氏囊病毒,成为病毒的携带者。从鸡舍采集到的小粉甲虫中分离到法氏囊病毒,说明其可能充当生物学和机械的传播媒介。
4出现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
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致使传统疫苗株对其交叉保护力仅为10%~30%,致病特性以出现亚临床型症状为主,最典型的病变是病鸡法氏囊迅速萎缩,并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传统疫苗株高滴度的抗体不能抵抗vvIBDV的攻击。临床症状与经典毒株相同,病变却更严重。
三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策略
1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及管理是要义
IBDV是抵抗力很强的病毒,一般的消毒药无效果或很差。
2科学免疫是关键
IBD主动免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包括疫苗的选择、免疫途径、免疫时机等方面。第二,科学地选择和使用疫苗:选择IBD活疫苗时既要考虑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保护鸡群不发生IBD,又考虑IBD活疫苗毒株不伤害法氏囊组织,避免疫苗产生免疫抑制现象。
一个优质安全的活疫苗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具有高安全性;(2)具有高抗原性;(3)能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4)效价高而稳定。
3正确地选择免疫途径和免疫时机是重点
根据商品肉仔鸡饲养户饲养规模、技术水平、文化素质不一致的特点,主要推荐饮水免疫和滴口免疫两种途径,只有法氏囊炎疫苗适于饮水免疫。
IBD活疫苗要饮水免疫,配制疫苗过程中绝不能用各种金属容器,连同雏鸡用的饮水器都应当是无毒塑料制品;滴口免疫对技术要求不高,只要按要求操作,免疫效果确实,但该方法费时费力,适用于新养鸡户或管理水平不高的养殖户。
IBD防疫的关键是给种母鸡免疫,提高母源抗体水平。种母鸡在开产前(18~20周龄)一定要用IBD油乳苗免疫一次,使鸡群获得高水平的抗体,其后代雏鸡才能获得较高水平、均一的母源抗体。
4防制
病雏早期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雏鸡0.5~1.0mL/只,大鸡1.0~2.0mL/只,皮下或肌肉注射,必要时次日再注射一次。另外,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的对症治疗如针对花
斑肾的肾肿解毒疗法(小苏打)、控制细菌继发感染的抗生素等等。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