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禽流感流行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2-04-26
来源:鸡病疑难解答网
目前我国家禽生产形式、生产规模都发生了极为显著地变化,规模化生产是今后家禽生产和存在的一个主要形式。但是,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不断升级,家禽疫病已经成为家禽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禽流感(AI)的不断发生,依然是家禽生产的头号威胁,直接影响着家禽存栏、禽产品行情、及养殖者的积极性。
一、近期国际禽流感流行现状
1、国际禽流感流行形势
2011年9月底,世界粮农组织(FAO)报告称,“禽流感H5N1病毒已出现变异,目前正在亚洲等地扩散,有可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国际畜牧网中的资料指出,越南及中国的部分地区已出现该变异毒株,目前认定为H5N1-2.3.2.1毒株。
2、近期发生H5N1的国家
2011年8月-12月期间:新发生的国家有越南、印度、印尼、 尼泊尔、香港、中国等
2012年1月6日至今:持续发生的国家有韩国、柬埔寨、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台湾、孟加拉国、以色列、荷兰、越南等等。同时有部分国家人员感染AI,造成人员死亡。
世界广泛流行H5N1(AI)的原因
①全球气候持续突变: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气候都在不断发生不规律变化,大风、暴雨、气温持续突降;普遍出现规律倒挂的气候天气。导致流感病毒(AIV)产生致病性增加。
②AIV的病毒变异:由于H5疫苗接种频繁,具有多血清型的H5N1AIV,就会产生逃逸变异现象,出现不同血清型、新变异型流感毒株流行。
③候鸟迁徙:候鸟迁徙是公认的重要传染途径之一,随着气候不规律变化,候鸟出现了现象紊乱或频繁现象;引发H5N1在各地传播。
二.我国近期禽流感流行现状及危害
1、禽流感毒株流行情况
国家动物疫病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至2012年春季,我国家禽发生的疫病,有75-85%是禽流感病例;在我国家禽的AI病例中,H9占30%,H5N1占20%, H5N1变异株占50%。总体家禽H5N1病例占流感病例中70%。
根据哈兽研、动物疫病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华南农业大学提供资料显示,目前流行毒株多是变异株,H5变异株即“2、3、2、1” 和“2、3、2、x”。国家已经储备变异株疫苗“Re-6”株;近期即可面市。
2、2011年10月初至今我国高致病AI流行地区:
吉林、内蒙、辽宁、黑龙江、甘肃、宁夏、 河北、山东、四川、河南、安徽、湖北、
湖南、山西、陕西、广东、海南、江苏等几乎各个省份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3、H5发病家禽类型: 蛋禽、种禽,青年禽、雏禽(白羽肉鸡)
4、各类家禽品种发病情况:
4.1蛋禽、种禽发病情况:
发病迅速,传播快 ,产蛋率,采食量下降快 ,呼吸道症状有差异;总体死亡率高,30-60%,AI典型症状,病理变化突出;用药物疗程长,控制难度大;康复后禽群产蛋率提升难度大。
4.2青年家禽发病情况:
总体同于蛋禽和种禽,死亡率高于蛋禽,控制难度大于蛋禽,发病率低于蛋禽种禽。
4.3白羽肉鸡、肉杂鸡、肉鸭
致病性强的病例局部地区发生,几乎没有控制的时机,温和型AI混感严重。
5、H5对家禽行业的危害
5.1影响蛋禽和种禽存栏量;加速蛋禽和种禽的淘汰;促进规范化、集约化家禽饲养的进程。
5.2愈后蛋禽、种禽,长期不能恢复生产性能,养户养殖、补栏积极性下降,龙头不敢放鸡、兽医不敢看病。
6、H9禽流感在我国近期发病情况:
根据目前我国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吴延功、山东农业大学刁友祥提供资料显示,我国肉鸡目前主要AI病病例多是H9N2病毒。H9病毒在肉鸡、青年鸡、肉杂鸡群中隐性感染率在1%,接种疫苗、环境应激(温度、湿度、氨气、人为因素等),都可以导致发病。出现流感典型病变、或出现致病因子病毒具备的典型病变及症状,给我们养殖者和管理兽医带来极大的处理难度。
H9隐性普遍感染家禽,接种疫苗引起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来应对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管理兽医和养殖户(场)必须面对和调整的迫切问题!
三.控制过程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引起我国近期H5N1流感流行广泛的因素
1、气候持续性突变
2011年来我国气温变化过于频繁,温差过大,候鸟异常迁徙,大范围刮风,风频是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
2、免疫误区多,导致H5感染
只注重防疫H9,使用新支流偏多,使用H5H9二联偏多,经检测使用二联苗产生H5ih抗体明显弱于H9ih抗体。
3、我国家禽免疫抑制问题客观普遍存在
尤其是祖代种禽的免疫病的问题严重,使父母代、商品代家禽免疫更为普遍。肿瘤病毒、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等病毒在商品代家禽群中,隐性感染率极高。直接影响到商品代蛋禽、肉禽的抗病力、免疫力问题;导致禽群极易感染传染性病毒病等,如流感病毒。同时也导致接种疫苗后特异性抗体产生受阻,或抗体滴度维持时间短(免疫球蛋白形成受限);导致接种效果不佳现象的产生,从而更易流行流感病。
4、霉变饲料问题普遍存在
饲料霉变导致毒素中毒现象,在规模较小的禽场多见。部分鸡毒素中毒后,免疫组织受到损害;抗体水平出现异常,导致个体出现感染;并由个体感染波及全群。由于H9病毒普遍存在,H5病毒症状流行传播;使这些禽群更早更易发生AI。由于我国小规模化,管理粗放场占多数,因此,这些场(户)发病后,淘汰、生物安全措施处置不当引起周围,乃至更大范围家禽发病,导致禽流感流行。
5、病毒变异
据华南农大提供资料:商品肉鸡 H9为主要流行株,蛋鸡种鸡H5变异株是主要流行株。
6、疫苗接种程序问题
禽群接种次数、密度不佳 (基础免疫差)。部分养户(场)对接种H5流感疫苗存在严重偏见,普遍存在侥幸心理,重视度不够。一般接种H5疫苗间隔4-5个月者居多,注射剂量偏小。很多散养户甚至不接种H5疫苗现象较为常见,都可以导致禽流感多发或发生。
7、饲养管理跟不上
“养鸡是养空气”已经在家禽养殖中达成共识,但是,具体到场(户)他们不能认清良好的禽舍空气是养好家禽的前提;在操作过程中仍是“省钱第一、通风第二”。我国大部分蛋鸡是小规模缺乏科学管理,禽群状况差易感染发病,尤其是禽流感;导致小规模流行,到全国大面积流行。
(二)为什么不同地区发病禽群症状差异很大
1、毒株致病性差异
高致病AI禽群:
主要出现发病急,肉鸡死亡翻倍增加,拉稀严重,部分禽群没有呼吸道症状、肿头肿脸。发病急的患群,剖检后没有明显的继发感染病变。
青年鸡感染H5后,死亡控制难度更大,症状、病变更典型。白羽肉鸡(雏鸡)感染H5后,出现鸡舍内“无名原因”的快死急死现象,病变由不典型发展到典型,腿脚鳞片出现典型。
毒株类型较多:
此次H5流行,是多个AIV同时在传播发生,不单纯是变异株在流行。
商品肉鸡:H9N2(1分支、4分支),河北沧州、辽宁鞍山等地区出现感染H5N1较多。
蛋鸡、种鸡H5变异株:“2、3、2、1”和“2、3、2、 x”(-6株疫苗)、H5N1Re-4株、-5株等。
患群体质差异性大、特异性抗体差异大:
由于管理粗放与否,家禽体质的差异很大,这些差异群在受到AIV感染后,表现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就出现很多差异。特异性抗体的高低,他们的交叉保护效果也有差异;H5抗体低于6log2,感染后发病就相对急,死亡率高,产蛋下降快。抗体在8-9 log2时禽群发病后,临床症状、病变都轻于抗体低群体。
(三)使用优质疫苗、科学程序的禽群仍发病?
1、根据国家相关权威部门等研究证明;目前的禽流感疫苗接种极为合理情况下,只能保证免疫过禽群不出现严重的死亡。不能保证家禽不发生禽流感!
2、血清型多、不使用弱毒疫苗:
禽流感疫苗的血清型多,疫苗之间只有部分交叉保护性;疫苗研发始终落后于病毒变异速度。
禽流感只注射灭活疫苗,产生的只是HI抗体;我国普遍不采用冻干弱毒疫苗接种方式预防AI,家禽没有局部特异性免疫屏障;AIV如果感染禽群,可以直接通过气管、鼻腔、眼结膜、肠道黏膜直接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导致家禽感染AIV。同时,管理落后、禽群体质差的群体首先发病;相反,体质好的禽群在出现潜伏期长,发病晚的现象。
3、禽群AI抗体离散度大、抗体下降快:
这两年,我国家禽普遍受到免疫抑制、霉菌毒素等因素影响,体质普遍偏差。养殖户(场)多数不注意预防保健,不理解预防保健的意义;没有及时使用生物制剂、中药制剂等有修复作用的药物进行对禽群免疫系统修复;导致易发流感病。
4、H5H9等联苗使用机会多于单苗
一般养殖场(户)为了省事,多数选择H9H5、新支减流、新支流等联苗。经过,我们研究发现,H9H5联苗接种后,禽群产生抗体主要是H9为主;H5抗体上升较慢,抗体滴度维持时间明显短于H9,达不到有效预防H5的效果。
国家免费疫苗抗原不足 (达标)
我们国家免费发放的H5疫苗,虽然达标,但是抗原含量不能满足家禽防疫阈值;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剂量提升为1毫升\只成鸡。
6、养禽场(户)多数没有AI抗体检测机会
接种疫苗后抗体产生情况如何,规模小条件差的场(户)不能检测。离散度大、禽群体质差、接种抗体产生的高低都无从知晓。会导致部分免疫状况差的禽只先感染AIV,再引起群内其它家禽感染发病。发现群内个体体质差异大、鸡冠倒冠萎缩鸡多者,应该及时淘汰弱禽。
(四)蛋禽康复后蛋壳质量差、长期产蛋率不升,该采取什么措施?
1、首先考虑原因
侵害生殖系统,是AI或致病性强AIV特点 ;禽群康复后,正常卵泡产生后9-10才可以达到成熟。经过AIV感染后体质下降使卵泡、输卵管发育慢。子宫粘膜腺体是分泌浓缩钙形成蛋壳的主要部位或器官,AIV感染,可以是子宫黏膜出血严重的水肿,导致腺体功能失常引起蛋壳质量差现象。康复后子宫黏膜腺体修复较慢 。这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AIV特点,潜伏功能很强,表面康复的家禽群体,实际有大量的不完整的AIV仍然存在禽舍或机体内;影响家禽器官功能发挥。
2、需要合理措施
●持续使用抗病毒中药;●提升免疫力药物,如:黄芪多糖、干扰素、转移因子(3天)。●修复生殖系统(脑垂体、卵巢、输卵管)中药增蛋药物、维生素A D E、促进脑垂体 分泌激素(二氢吡啶等)。
(五)为什么白羽肉鸡(雏禽、青年禽)发生H5少、种鸡蛋鸡多发?
1、AIV特点所致
◆ H5 AIV特点:致病性极强,没有特异抗体禽群感染H5 AIV后立即死亡。有一定特异性抗体禽群感染后不会快速死亡,会在群内感染其它家禽。
◆H9 AIV特点:致病性相对弱,目前我国雏禽(白羽肉鸡)、青年禽群,平均隐性感染率1%,几乎每群肉鸡或雏鸡都有H9AIV隐性感染或存在。 蛋禽、种禽隐性感染率0.1% ;(AIV潜伏在气管黏膜上)
2、蛋禽曾多次接种H5疫苗、禽群有特异抗体:
一定H5抗体存在,禽只感染后不易立刻死亡;蛋禽、种禽群感染后H5病毒在禽群内可以相互传染。所以,蛋禽发病率高!
3、商品肉禽(白羽肉鸡)不接种H5疫苗:
禽群鸡只没有特异性抗体。白羽肉鸡群,感染H5 AIV鸡只,立即死亡,感染鸡不会很快出现排毒;对其它鸡只不构成传染威胁。感染后,“鸡群某区、某栏出现发病、某个角落鸡发病” 在处理不当情况下感染全群。青年鸡群,由于接种H5疫苗几率大于雏鸡、抗病力大于雏鸡,所以H5病毒容易在这些家禽群内传播;导致大群出现快速死亡现象。
4、商品肉鸡、青年鸡发病,主要是周围蛋禽、种禽发生H5太普遍,加大感染机会。
凡是感染商品肉鸡(禽)H5群体,周围肯定有大量的蛋禽在流行H5。
四、应对当下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一).近期家禽AI控制原则分析:
首先掌握当地流行特点,致病性强弱、发病急缓。
1、蛋鸡、种鸡药物控制原则:
①生物制剂(促进淋巴细胞分化);②提升免疫力高效抗病毒(双效加强型); ③抗AIV“新成份”复发制剂;④当地敏感抗菌药。以上方向有机组合进行投服治疗;同时必须做好饲养管理;注射给药是缩短病程一个有效方式(金祺抗1.0-2毫升\Kg +抗菌药物注射 )。注意补充营养维生素、VC有利以后性能康复。
2、商品肉鸡、肉鸭AI药物控制原则
H9病例: ①生物制剂(促进淋巴细胞分化)②提升免疫力高效抗病毒(双效加强型)③气囊炎类专用药物(继发感染)。高死亡病例(疑似H5):主要症状是腿脚鳞片出血、死亡翻翻(河北、东北)。①一般建议淘汰②鸡苗小有饲养价值患群治疗原则同H9,另多加抗AIV制剂;一般死亡高峰期3-5天。
(二)应对当下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1、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御病毒于禽场之外。简单的消毒、隔离必须坚持落实到实处。
2、做好免疫接种、严把最后一道防线。目前AI疫苗特点及选择:H5N1Re-4-5对近期毒株的保护上有一定交叉保护。在保护不发病方面是100%不保护,在保护不死亡方面是10-100%保护。H5N1Re-4-5,接种合理保护禽群不大批死亡;变异株疫苗H5Re-6上市,在市场上可以买到;成为目前预防H5的最有力的疫苗。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 )接种,完善局部免疫缺陷,构建完善特异性免疫;建议可以试用。
3、AI疫苗接种的建议:
◆ 商品肉鸡免疫
①严重威胁地区接种H5N1Re-4-5、-6; ②不做H5疫苗。接种后,禽群产生一定特异抗体,禽群会潜伏病毒,或出现感染后鸡只,死亡慢传染全群。会导致H5 AIV开始真正对我国肉禽带来真正威胁。
◆蛋鸡、种鸡免疫
60日龄前接种H9两次、H5N1一次;61-13日龄接种H9两次, H5N1两次;开产后2个月接种1次H9+H5N1(H5N1R-6)。
◆近期流行期间建议:蛋禽种禽1.5-2个月接种一次, 注意对更新疫苗H5N1R-6,使用H9、H5尽量不用联苗。
4、保证禽群健康,具备完善的免疫力抗病力。通过修复家禽免疫系统,完善免疫功能,阻挡病原入侵;达到少发病不发病,做好健康养禽;创造高效养殖利益。
5、药物预防AI关键点: “药物预防已成为AI防控中重要手段”,可以弥补疫苗缺乏具备特异性免疫的缺陷,尤其在流行期。防止AIV垂直传播,2-6日龄,使用提升免疫力、具有抑杀AIV的药物。AI流行期,雏禽建议每10天使用抗AIV的药物一个疗程;成禽每月使用抗AIV和提升免疫力药物。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