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提高河北高唐肉鸭养殖效益的途径

时间:2012-04-20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河北省高唐县现已形成了以六和荣达、天普阳光、蓝山和美、圣亚达农牧等为主的肉鸭产业发展集群,实现了种鸭养殖、孵化、饲料、宰杀、销售的完美结合,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抗风险能力日益增强。截至2011年底,全县肉鸭存栏1680万只,出栏8400万只;全县肉鸭年孵化量达到2亿只,日宰杀肉鸭能力达到25万只。全县共有标准化养殖大棚2000多个,养殖村庄数占全县总村庄的50%以上。

  为了更加确切地掌握全县肉鸭养殖情况,该县畜牧兽医局技术人员利用3天的时间,调查了10个乡镇的36户肉鸭养殖户,36户年存栏肉鸭17.3万只左右,出栏近100万只。除去水电费、取暖费、鸭舍折旧、贷款利息、土地租金、饲料及兽药、抓鸭费等费用,平均饲养一只肉鸭纯利在1.6元左右,其中效益最好的纯利润达到3元甚至3元以上;效益最差的全年每只肉鸭平均效益不到0.3元,甚至赔钱。

  经调查分析,全县养鸭效益不高的主要问题是:

  1.养鸭场或小区规划、布局不合理。部分养鸭场或小区选址比较随意,垃圾污物随意堆放;生产区与生活区、净道与污道没有严格分开,生活、生产混为一体;鸭棚因陋就简,标准化程度较低,饲养密度过大,采光通风不良。

  2.饲养管理水平偏低,疫病仍然是困扰肉鸭养殖的最大风险之一。虽然肉鸭养殖户养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如何科学养殖,避免疫病损失仍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缺乏严格的免疫程序和消毒制度。

  3.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多数养鸭场或小区都没有对粪便污水进行处理,没有相应的处理设施,而是将其随意堆放或排到场外的沟渠内,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增加了疫病风险。

  4.组织管理不规范。小区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养鸭户各自为政,用料用药不统一,防疫消毒不同步,达不到应有的规模效益。

  5.养殖户与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不尽合理。养殖环节从产业链条上获得的利润最少,而且是风险最大的一个环节。去除疫病因素,养殖户的利润完全受制于公司政策,同样的采食量和料肉比,在不同的时期养殖效益会相差很大。

  对此,调查组的技术员们提出建议:

  出台优惠政策。为了鼓励养殖户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推动肉鸭产业快速发展。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养殖户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饲养新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努力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免疫程序、卫生消毒、兽药饲料使用、无害化处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养殖水平。

  有效解决养殖污染。结合实际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建沼气池、采取生物发酵床技术以及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等方法有效解决养殖污染,将各种疫病隐患消除殆尽。

  龙头企业要保低、创高,保障养殖户获得合理的利润。通过调查,全县90%以上的养殖户养殖的是“合同鸭”,虽然赚钱不很多,但是不愁销路,心里十分踏实,很多人愿意养“合同鸭”,这就保证了这些龙头企业的客户源。如何在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客户,是肉鸭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