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市场行情
  3. 玉米/豆粕

中国玉米进口需求可能推高国际玉米价格

时间:2012-03-09
来源:博亚和讯



  分析师周四称,中国政府和美国农业部或将中国玉米产量高估了14%,这意味着中国或需要进口更多的玉米来满足需求,这将令业已紧俏的全球供应进一步承压,从而推高国际玉米价格。

  中国目前为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

  如果中国需要弥补国内实际产量与预估产量之间的缺口,中国就需要进口更多的玉米。

  目前国际玉米价格已经位于四个月高位。

  分析师称,如果中国进口更多小麦作为玉米的在饲料加工行业中的替代品的话,估计小麦市场也将受到波及。

  行业咨询机构JCIntelligence的资深分析师LiQiang称,“很多人都对中国的玉米产量数据持怀疑态度。”

  他称,“尽管很多分析师都认为中国2011年玉米产量确实增加,但认为增幅并没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那样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称,中国2011年玉米产量为1.918亿吨,但通常情况下,地方官员会虚报产量数据,以便为地方政府自中央政府获得更多的补贴。

  针对资深贸易公司和行业分析师的调查显示,中国玉米产量或被高估了680-2400万吨,其相当于中国12-44天的消费量。

  同时分析师指出,较预期更为紧俏的供需状况在国内市场已经能够被感受到。

  国内加工商和国有收购公司之间竞相争夺玉米供应,这已经推高国内玉米价格。

  国有谷物买家需要买入玉米以便补充已经处于低位的国有库存,导致政府限制加工商采购玉米的风险存在,政府认为国内玉米加工产能的迅速扩张在威胁国内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和打压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政府三年来向市场释放玉米储备,但这导致国储玉米库存已经下滑至“舒适水平以下”,因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民众对肉类的需求增加。

  但国储玉米库存水平的下滑令中国进口玉米之前拥有的选择空间有限。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向来为行业人士所依赖,其预计中国今年需要进口400万吨玉米来满足国内需求。

  但行业分析师称,因中国玉米产量或被高估,中国玉米进口需求或高于美国农业部的上述预估值,而目前干旱已经导致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的玉米产量前景下滑。

  就在两周之前,中国买入120,000吨玉米,为自去年秋季中国玉米收获之后,中国首度采购美国玉米。

  本周CBOT玉米期货触及自1月以来的最高点,因南美干旱天气导致南美产量下滑忧虑令买家不安,尽管玉米价格仍低于2010年和2011年的高位。

  美国农业部称,美国玉米年末库存料下滑至16年以来的最低点,这意味着美国向中国出口玉米的潜力下滑。但全球小麦供应充裕或令这一局面能有部分缓解空间。

  目前,多数澳洲小麦种植商预计今年该国小麦作物将丰收,而黑海产量的小麦产量也已经增加。

  全球谷物协会(IG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12年度末,全球小麦库存料超过10年前所创出的前纪录高位,因全球小麦产量创纪录,这或促使中国买家采购更多小麦,只有玉米价格下滑或相对处于低位时,中国才会进口玉米。

  MerricksCapital的商品分析师AdamDavis称,“中国进口商都是精明的买家,是机会主义者,他们会选择最为理想的时间来采购。“我们注意到,中国玉米进口量逐年增加,正如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攀升一样。”

  分析师称,政府的补贴政策也推动中国农户增加玉米播种面积并缩减大豆播种面积,所以中国玉米产量增加是在预料之中的事。

  但问题是行业咨询公司JCI预计中国2011年玉米产量为1.68亿吨,较官方公布的数据低约2400万吨。

  自2009年开始,该公司对中国玉米产量的预估就与官方公布的数据存在很大差异。

  而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称,中国2011年玉米产量为1.85亿吨,亦较官方预估低600万吨。而部分国有谷物贸易公司预计中国2011年玉米产量为1.8亿吨。

  中国国家粮食局的一位高层人士周二称,未来1-2年内中国不会大量进口玉米,国内供给能够满足需求。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近期在北京参加人大会议间隙表示,今年中国玉米供应充裕,供需大体平衡,中国玉米库存充足,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他还表示,国内玉米价格不太可能下滑,如有需要,将以市价买入国产玉米,但市场人士对此则持怀疑态度,称这或许是中国在进口玉米之前试图压低价格。

  国内玉米供应越发紧俏的预期在推动玉米价格上涨,同时因预计价格进一步上涨,中国农户也惜售玉米。

  在中国最大的谷物港口-大连港,现货玉米已经上涨至每吨2,400元,为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并接近去年10月玉米位收割之前创出的纪录高位每吨2,480元。

  中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商-吉林大成集团(DachengGroup)的一位高层人士称,因农户惜售,玉米加工商已经上调收购价。

  “我们认为,就吉林省而言,目前有一多半去年秋季收获的玉米尚未销售,农户们也不急于销售。”

  中国通常并不公布国储玉米库存数据,但行业人士预计中国国储玉米库存目前大约为1000万吨,其不及中国一个月的消费量,且远低于中国政府认为的供应舒适水平--相当于三个月的消费量。

  中储粮目前以低于市场价10-20%的价格收储玉米,用于补充库存。鉴于农户期待更高价格而惜售,中储粮在1月底收购1000-1200万吨玉米的计划未能实现。

  官方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政府为调控物价,向市场释放了超过5500万吨国储玉米。

  但对玉米加工商而言,风险在于政府可能介入,就在2011年政府曾经命令粮食深加工企业停止采购玉米,以便于中储粮收储。

  截至目前,中国进口玉米主要依赖美国供应,但市场已经注意到中国正增加玉米进口来源国。

  本月稍早,中国与阿根廷签订协议,这令阿根廷玉米产品可以出口至中国市场。阿根廷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

  同时黑海国家也寻求首度向中国出口玉米。

  乌克兰国家食品和谷物公司(StateFoodandGrainCorpofUkraine)的总裁AndrewDruzyaka称,“开拓中国市场是非常困难的事,目前我们仍未能向中国出口玉米,但未来我们料能有机会。”

  在三年来中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之前,中国主导全球玉米出口市场。

  部分行业分析师认为,中国玉米进口量迅速增加意味着,中国或像进口大豆那样,成为一个玉米进口大国。

  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进口玉米377万吨,为自1993-94年度以来最高点。美国农业部在10年展望报告中称,中国玉米进口量料较目前水平大幅增加三倍。

  而中国农牧业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本周稍早表示,政府应该给予饲料产商和养殖商,而不是贸易商更多的玉米进口配额。

  他呼吁政府应该取消饲料谷物的配额制度并准许进口和出口。

  他称只有在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低于国内价格时,中国进口商才会进口玉米。

  此前他还建议中国重新定义粮食的范畴,可将粮食分为口粮和饲料粮,口粮仍以自给为主,而可以适当放开包括玉米在内的饲料粮的进出口监管。

  新希望集团旗下拥有上市公司新希望,是中国最大的玉米消费企业,去年消费的玉米约为1500-1600万吨,今年料将消费更多玉米。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