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广东:“扶贫母鸡”孵出村民自发致富模本

时间:2012-02-01
来源:南方日报



  

        根据我省扶贫工作规划,今年是“双到”扶贫攻坚决胜之年,到了检验各帮扶单位能否顺利实现“双到”扶贫计划的时候。

  检验工作成效不仅仅要看年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等指标,关键还要看是否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自我脱贫致富。

  如何让贫困群众告别过去那种扶贫队一走就返贫、“人走茶凉”、“曲终人散”的局面,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自然成为考验各有关部门工作能力最为紧要的标准。这不仅事关“双到”扶贫成败,也事关党委、政府的威信。

  ●南方日报记者 胡念飞 实习生 蒋昌昭 广州、湛江报道

  湛江廉江市长山镇瑞坡村贫困户林家森今年过了一个幸福的春节不仅住进了新房,还迎回了离家出走的妻子。

  扶贫“东风”刮到瑞坡村后,林家森和村里的贫困户一起成为养鸡专业户,他跟林国联、林济军等几个贫困户一起养了6000只鸡,还从村委会的养殖基地里获得了1600元的分红。

  去年,在帮扶单位深圳市国资委的帮助下,林家森拿到了1.5万元的三级财政危房改造金,加上向亲朋好友借的4万元,他告别茅草房盖起了近百平方米的新房。离家出走的妻子也回到家里,和他一起干起了养鸡事业。

  打造扶贫造血项目

  深圳市国资委投资2000万元兴建长山生态养殖基地,推动8条贫困村8000名贫困户发挥自身养殖优势,带来更加可观收入

  记者长期关注扶贫,采访调研过几十个扶贫点,其中深圳市国资委系统投资2000万元帮扶建立的长效扶贫造血工程长山生态养殖基地是最有气势的。

  这个基地负责为深圳市国资委系统帮扶的8条贫困村集中提供饲养1个月左右的小鸡,在提高鸡苗品质之外,也避免了过去村民养鸡初期死亡率高的风险,被当地贫困群众称为“扶贫母鸡”。

  湛江农业局副局长、扶贫办主任吕雨认为,这个项目是湛江乃至全省“双到”工作项目中投资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项目。

  每村各不相同,为什么会把8条村放在一起帮扶呢?深圳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考虑到廉江贫困村普遍工业不发达、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散打散闹的小农经济现状,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项目,着力壮大集体经济入手,发挥产业辐射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经济收入。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帮扶工作组认为廉江地区山多林茂、空气清新,疫病不易爆发,农民有养鸡的良好传统及丰富经验等特点,投资2000万元在长山镇勿曲村兴建大型“造血型”项目长山生态养殖基地,并在当地注册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从而推动8条贫困村8000名贫困户参与养殖湛江三黄“走地鸡”,并申请注册名为“长山一号”。

  记者在瑞坡村采访时看到,当地贫困户主要采取两种模式来养鸡:一种是在村中果园里划定养殖基地。这种养殖规模较大,村里贫困户按照日程安排值班养鸡,一般一个贫困户每月只需要参与劳动两三天,并不影响自己劳动时间。此外,在基地养鸡的同时,贫困户也在自家养鸡。

  帮扶单位则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国有企业市场资源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承诺贫困户每饲养一只鸡给予5元钱的利润。比如贫困户一年分三批养5000只鸡计算,就可获得2.5万元的经济收入。

  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成功养殖50万只“长山一号”走地鸡,已为贫困户支付了200多万元的养殖利润。预计今年在栏鸡只可达100多万只,为贫困户带来更加可观收入。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长山生态养殖项目聘村民当饲养员,所获利润全部分配给他们,激励机制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超七成贫困户参与了养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通过帮扶让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检验工作成效不仅仅要看年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等指标,关键还要看是否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自我脱贫致富。

  而长效机制的建立至少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政府层面,主要体现在投入和责任机制的建立。两年来,我省已经在这些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比如颁布了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为规范农村扶贫开发,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而《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则从制度上保障了要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依据考评办法,实施工作倒逼机制,对有扶贫任务的市县和有定点帮扶任务的部门单位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支持一级的工作机制,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压力。

  而第二个层面的机制在于如何在群众之中形成脱贫致富的内动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实施了“竞争性”帮扶理念,让贫困对象通过竞争方式获取项目、资金、技术、岗位等外在扶持机会,并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在帮扶对象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致富氛围,使帮扶对象从“要我富”向“我要富”转变。

  比如长山生态养殖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聘请村里有养鸡经验的贫困户做饲养员,其余的贫困户通过劳动入股来鸡场当饲养员。成鸡3个月出栏后,由深圳市场按每只鸡45元的价格统一收购,所获利润全部分配给饲养员。按其双方约定,活鸡出栏后每只鸡按5元分红给饲养员,如果成活率超过95%,多出的鸡收购价为6.8元/只,达到97%以上则多出的鸡收购价为10元/只。饲养员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只要养活鸡就按只计赚,亏了由公司负责。

  利润激发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当地超过七成的贫困户参与了养鸡项目。

  不过,竞争性扶贫机制的建立,同样也需要避免“过度”的危险,比如,一般扶贫中采取的扶持大户的方式,但大户往往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考虑,很容易出现带动贫困户有限的现象,且扶贫资金投入后,权属较为模糊,此种方式难以体现扶贫资金的公益性。

  规范持续发展方式

  为保持项目可持续性发展,他们注册企业并纳入深圳国资系统运营,同时派员管理并“传、帮、带”,让致富之技长留当地

  以往的扶贫,将项目建好以后即交给当地镇村干部去经营管理,绝大多数以失败收场要么关闭,要么成为个别人的私产。

  南方日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我省不少地方都面临着扶贫项目股权是否移交、是否调整、谁来继续经营等后续难题。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扶贫项目生产受到少数当地人干扰的现象,甚至对扶贫项目进行盗抢。有些人把扶贫项目当成一条肥牛,都想着损公肥私捞一把。这种思想和认识使得贫困群众对于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

  深圳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他们从一开始就“留了一手”,比如长山生态养殖基地,他们就通过在当地注册企业湛江长山(深圳)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将其纳入深圳国资系统长期运营。他们还从机关和企业派出多名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进驻当地,全权负责项目前期调研、规划、设计、建设及公司运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其中驻村人数多达27名,全力配合养殖基地负责指导各贫困户的开展工作。

  在帮扶干部的努力下,通过“传、帮、带”,将深圳的科学管理理念带到贫困地区,使项目经营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范畴,并且带动培养当地一大批技术能手和管理专才,使得当地群众有了靠自己双手致富的一技之长。

  其实,如何让帮扶项目实现长期效益,不以最终的失败收场,不成为个别人的私产,确实考验着各有关部门责任和智慧,也让各地帮扶单位发愁。

  比如,在“双到”扶贫工作中,不少帮扶单位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都采取了购置商铺的方式谋求长期稳定收益,但这必须确保帮扶单位走后村干部无权私买房产。

  记者了解到,湛江、肇庆等地都采取了相关限制措施,比如将房产证抵押在扶贫系统,或用合同限制不能低价出租甚至一租几十年的现象出现等,目的都是为了限制个别人牟利。

  记者手记

  建多元扶贫机制

  实现共同富裕

  在今年春节前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的1196元提高了92%,更多低收入人口将享受到国家扶贫优惠政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广东省在几年前就将贫困标准调至高于国家新标的2500元,但从现实生活上讲,这个标准也不算高,每天收入还不足7元。

  在春节前召开的省“两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参加河源代表团讨论时说,今年底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之后,广东将把工作重点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汪洋透露,2013年至2015年,以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为扶贫标准。按此计算,我省扶贫标准将提至3150元左右,比全国标准高出近千元。这意味着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广东又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但这也意味着扶贫开发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今年是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小平同志的遗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广东,首先有责任让全体广东人都共同富裕起来。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广东完全有必要也有条件让更多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不过,我们也确实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离实现这个目标尚有较远的距离,比如各地扶贫工作进展并不平衡,不少村户是脱贫难度大的“硬骨头”。再比如,我们仍需建立科学的贫困村、贫困户评价指标体系和脱贫激励机制。谁贫困、谁不贫困,谁算脱贫、谁不算脱困等等,如果没有评价指标体系,会引起很多社会矛盾。

  同时,建立脱贫激励机制也非常重要。有个贫困帽子就总能得好处,那就谁也不愿意脱贫,这就需要有政策激励大家脱贫致富。

  此外,虽说扶贫工作旨在促进社会公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是只讲公平不求效率。从南方日报记者调查的情况看,“造血”性质的竞争性扶贫是较优的选择,把竞争引入扶贫开发工作全过程,同样的扶持看谁更有信心,同样的政策看谁更有决心,同样的项目看谁更有效果,有效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实现让先富帮后进,增强企业、大户带动脱贫的社会责任,扩大贫困对象的受益范围,做到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还遇到过一类问题由于扶贫得力,过去的贫困户成了“万元户”,而原来相对富裕的群众反而显得“穷”了起来。这一方面说明扶贫效果好,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建立动态扶贫机制的重要性。

  “双到”扶贫攻坚决胜之年,虽任务艰巨,但胜利可期!广东彻底甩掉“最穷的人群在广东”的帽子亦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