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潭牛镇年赚钱60万的“鸡大王”
时间:2012-01-17
来源:南海网
文昌鸡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相传,文昌鸡最早出自文昌市潭牛镇天赐村。此处盛长榕树,树籽富含营养,家鸡啄食,体质极佳。潭牛镇的文昌鸡在海南的名声更是经久不衰。极受海南各大饭店和广大食客的欢迎。1月14日,南海网记者来到文昌市潭牛镇上山村,数排整齐的鸡舍、有序的饲料场、设备区,规模不小的“文昌鸡养殖基地”顿入眼帘。这里是该村村民黎志越的养鸡场,见到记者,黎志越自信地说:“吃了我们潭牛的文昌鸡,你就不想吃其它的鸡了!”。黎志越是多年的文昌鸡养殖专业户,去年,他的鸡场出售文昌鸡10万多只,赚了60多万元。
致富传佳话勤劳出人才
黎志越原本是文昌市潭牛镇的普通村民,当兵回来就接手父亲的鸡饲料厂。不甘心小打小闹的他,经过多年的打拼,如今拥有占地约40亩的“文昌鸡养殖基地”(内含饲料加工、养殖、孵化场)。一年销售10万多只潭牛文昌鸡,让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大户,他的致富故事在当地群众中也传为佳话。
“前几年,我家只有父亲的一个小饲料厂,一家六口四个劳动力,一年到头收入不过万把元。现在不一样了,一年下来,碰到市场好行情收入能达60万元左右。”黎志越自豪地对记者说。
几年前,黎志越接手父亲的饲料厂,用卖饲料赚到的钱小规模试养文昌鸡。起初因为既没经验又没技术,文昌鸡成活率和销售渠道极不稳定。但黎志越并没有被困难吓住,坚持边干边学,除购买有关养殖文昌鸡的书籍学习外,还经常向镇上的养殖技术人员请教。其后,一点点扩大规模,一次次上网搜索收购商信息,成功自产自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笨鸟先飞”。
稳扎稳打走上致富道路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加上他饲养的文昌鸡毛色鲜艳,翅短脚矮,身圆股平,皮薄滑爽,肉质肥美,慢慢地有了一定的名气。到了卖鸡的时节,除了自己联系的个体收购商外,也渐渐有大公司慕名上门下订单买鸡。这让黎志越初尝创业甜果,赚了不少钱。
现在黎志越的鸡场已经步入正轨,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辛苦了。他把场子里孵化的鸡苗交给村民养殖,他负责提供技术扶持并回购成品。或是让村民把土地租给他,他扩大养殖规模,村民进场打工。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卖饲料--孵化鸡苗--销售鸡苗--回收笼养--推出市场,既解决了他自己的资金周转问题,又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
当地文昌鸡养殖区逐渐成型
分管潭牛镇农业的潘利副镇长告诉记者,“像上山村这样的文昌鸡养殖区的逐渐成型,不仅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也极大促进潭牛镇的经济发展,目前文昌鸡产业已成为文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镇政府为这些养殖大户提供养殖技术的培训,给予个别小户特殊困难时期的小额贷款,以保障他们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文昌全市年饲养文昌鸡100万只以上的规模养鸡场有5家,10-99万只的规模养鸡场有30家;1-9万只的大型专业户达到1003户;2000-10000只的专业户达到2262户。2011年预计文昌鸡产值达到15.27亿元,占牧业产值的67.48%,文昌鸡饲养量达到6171万只,出栏4628万只,同比上年增长18%,全市肉鸡出栏量已占全省的一半,文昌鸡销往岛外2000万只左右。
当记者问到创业致富后接下来新的一年最想干什么,淳朴的黎志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马上就要过年了,当然先跟老婆孩子围炉过个团圆年,新的一年,希望我的鸡场能越办越大,让四邻村更多的村民都能有工打有钱赚。”临别时,记者想给黎志越拍张照片,可他略带害羞总是躲闪记者的镜头。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