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哲英:胆量自信成就养鸡事业
时间:2011-11-16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回顾自己6年来的创业历程,家住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屯里村的魏哲英最深的感触就是:创业需要胆量,成功源于自信。
回乡养鸡受到重创
2002年魏哲英从聊城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应聘到青岛市的一家公司。当时所在的公司是集种禽、孵化、肉鸡饲养、肉产品加工、饲料、兽药为一体的龙头出口企业。她在公司工作三年的时间里,凭着努力拼搏,从一般员工晋升到中层管理干部并成为技术骨干。当时,魏哲英看到,胶东地区完全市场化的养殖经营模式带动着许多农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内心要闯一闯的想法与日俱增。魏哲英当时想到:人家能够办到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办到呢?何况自己又学习了这个专业。这种冲动,这种创业的热情,促使魏哲英毅然辞去了工作,回到家乡曲阜,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回到家乡后,选址、换地、建场,几经周折,建了一座存栏2600只鸡的小型鸡舍。由于魏哲英的养鸡场靠近河滩,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回家养的第一批鸡到22天时,被2005年那场罕见的秋雨给淹没,直接经济损失1万余元,再加上建棚的1万余元,让
魏哲英两手空空。二次受挫合同解围
在魏哲英迷惘和懈怠之际,曲阜市妇联、曲阜市人事局和南辛镇政府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主动来到魏哲英的养鸡场进行创业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在他们的鼓励下,魏哲英总结教训,重新建起了大棚鸡舍,引进了优质鸡苗,开始了第二轮创业。“不幸的是,当时养的第二批鸡赶上了全国暴发的禽流感,人们不敢吃鸡,鸡的价格暴跌。”魏哲英回忆说,好在当时养的是优质品种,合同鸡回收价每斤3.1元,而市场价却跌至了每斤2.3元,当时出栏的养殖户都亏损了不少,但魏哲英却赢利了6000元,为继续创业增强了信心。
她随后又进了第三批合同鸡,挣了8000余元。到2006年的春天养鸡行情看好,魏哲英连续进了四批合同鸡,赢利3万多元。虽历经风雨,却也收获不少,总共赢利5万多元,魏哲英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创业成功反哺乡邻
2007年初,魏哲英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一座存栏量6000只鸡的大型鸡舍,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扩建了一座鸡舍,兴建了50吨的蓄水池,年出栏量达到5万只~6万只,经济效益在8万元~10万元。销售上了解市场规律,抓住最佳价位,2008年虽然赶上了金融危机,畜禽行情下降,但全年纯收入仍有8万元,事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魏哲英的影响带动下,屯里村许多村民建造了大型养鸡场。“乡邻在饲养、防疫上遇到问题,魏哲英都毫无保留地解答,现场指导传授技术。”一位养鸡场的村民告诉笔者。目前,屯里村已形成了以魏哲英养鸡场为龙头的规模化养殖小区。她成立了专业养殖协会,带动周边养殖户实现规模发展,走集畜禽产品销售、加工、冷藏于一体的产业化之路。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