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治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
时间:2011-09-29
来源:本网采编
卡氏住白细胞虫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虫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血液原虫病。其特征症状是患鸡冠髯苍白,血样下痢,猝死。部分患鸡死前咯血。特征病理变化是全身组织器官形成灰白色小结节和斑点状出血或血肿。
目前本病主要流行于亚洲,我国自1980年证实有本病存在以来,在南方的春夏季节常有发生,对养鸡业造成一定的危害。
病原特点 卡氏住白细胞虫为住白细胞血原虫中的一种,该原虫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以鸡为中间宿主,以库蠓(小黑蚊)为终末宿主。其基本生活史为:存在于患鸡血液中的卡氏住白细胞虫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随库蠓吸取的血液进入库蠓体内交配,最终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子孢子,再经库蠓在叮咬易感的鸡时,子孢子进入鸡体血液中,随血液到达各靶器官组织,经反复的裂殖增殖,在各器官形成大量粟粒大小的灰白色裂殖体结节。裂殖体结节破裂释放大量裂殖子再回到血流,经配子生长期发育形成成熟的大配子和小配子,发生下一周期的循环。该血原虫各发育时期的虫体形态各有不同,在病鸡血液中最易见到的是二期和五期虫体。二期虫体呈圆点状,直径约1·5—2微米,位于血浆中或红细胞的胞浆中,姬姆萨染色呈蓝色;五期虫体呈圆球形,直径大小约为13·5—18微米×12—15微米,分为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前者核仁呈鲜红色,胞质呈蓝色,后者核仁为鲜红色,胞质为淡红色。
流行特点 各种日龄鸡均可感染卡氏住白细胞虫,以中小鸡最多发病,且死亡率较高,成鸡亦可感染而呈零星发病死亡。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带虫的病鸡、隐性感染鸡及带虫的库蠓。本病的流行与库蠓的孳生繁殖季节有密切关系,以温湿的春夏季最为多发。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鸡的主要症状为冠、髯苍白,厌食,废食,下绿色稀粪或血粪,不断发生死亡。部分病便死亡前出现咳血,呼吸困难,死后口角带有血迹;少部分最急性病例常在表现明显症状之前猝死。剖检病死鸡可见其全身多处组织器官,如心外膜、肠道浆膜面及肝脏、肾脏等表面和实质,胸腿肌表面和深层,口腔、食道黏膜面、脂肪等部位均可见灰白色粟粒大小的卡氏住白细胞虫裂殖体小结节,这些裂殖体小结节通常均伴随有出血;有些病例的肾脏、肺脏等还可能形成血肿,或肝脏被膜破裂出血,腹腔积聚血液,气管、口腔等部位可能有血凝块。
诊断 患病鸡只体内组织器官出现的卡氏住白细胞虫裂殖体结节病理变化具有重要诊断意义。采取患鸡血液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在镜下寻找第二期与第五期虫体,可作确诊。临床上应与小肠球虫病相鉴别。
防治 消灭库蠓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使用敌百虫或除虫菊酯等杀虫剂喷洒水沟、积粪等,并及时清除栏舍内外的积水,有助防止库蠓孳生。另外,在疫区每年于本病流行季节前对鸡群进行预防性投药,亦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常用于治疗及预防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药物有:复方敌菌净,按0·05%—0·1%拌料,连用4—5天为一个疗程,可连用1—2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相隔3天。本药物对产蛋鸡群可能导致产蛋下降,应予以充分注意;可爱丹,按0·1%拌料,连用3—4天为一个疗程,可连用1—2个疗程,两个疗程间应停药3—5天,本药对产蛋鸡群的产蛋无明显影响;乙氨嘧啶,以0·0215%拌料,连用3—5天为一个疗程,也有预防作用。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