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思维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时间:2011-09-14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十一五”是山东省畜牧业发展极不寻常的时期,全省克服了“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生猪产销波动的冲击,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宏观政策调整、外部竞争压力加大的变化,增强了综合实力,加快了转变升级,提升了地位作用。经过5年的努力,山东省初步建立了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开辟了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从破题启动向纵深推进的阶段转换,使山东畜牧业抢占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起点。
“十二五”是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准确把握畜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科学判断畜牧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用新观念观察思考畜牧业发展、用新思维谋划工作思路、用新方法推动工作,实现新时期畜牧业现代化的新突破。
准确把握思维创新发展方向
应逐步改变养殖、加工规模越大越好,贪大求洋的传统认识,树立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确定适宜规模的新思维;改变单一追求速度,增长越快越好的传统评判标准,树立畜牧业发展速度与方式转变、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效益获得同步推进的新思维;改变重点关注大企业、大投资者的政绩观念,树立统筹兼顾农民就业、中小畜禽养殖者和畜产品消费者的新思维。
冲破单纯追求畜牧业自身发展的束缚,形成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大局谋划推进畜牧业的观念;解决只顾推进产业发展或动物保护的问题,形成发展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改善投入品生产、养殖、加工、销售单个环节突破的状况,推行全产业链统筹推进的发展战略;避免扶持、监管、服务、组织、科技等手段单独使用做法,建立多种联合运用、发挥综合效应的机制。
在发挥畜牧业保障畜产品供应、扩大劳动力就业、增加从业者收入、壮大地方经济等作用的同时,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新的思维方式,找准畜牧业拓展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充分挖掘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承载生物技术应用、生产生物质能、提供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传承中华文明等功能,不断开拓畜牧业发展空间。
转变唯我独大、固步自封的思想,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形成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竞争合作互促的新思维;在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畜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出口减少进口;跟踪了解其他省市的优势与不足,汲取借鉴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尽快开创新时期畜牧业发展新局面。
着力实现发展重点的转变
实践证明,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能壮大产业实力、提高生产效率、产生规模效益,可解决畜禽散养中存在的科技推广、疫病防控、安全监管等一系列难题。推行畜禽养殖标准化,不仅能规范养殖布局、设施建设、生产操作、监督管理等,还能发挥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的特长,为解决质量安全问题、促进产加销有效衔接奠定基础。“十二五”期间,要在科学引导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把推行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规模化是基础、是前提,其着力点在于“量”的市场需求;标准化是目标、是方向,其着力点在于“质”的安全需求。因此要追求适度的规模化与规范的标准化,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
近年来,山东省畜牧龙头企业数量增加、规模壮大、带动能力增强,各类畜牧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深入推进了产业化经营,在拓展市场、缓解波动、提高效率、稳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龙头企业大而不强、产业化经营深化受阻、区域生产结构趋同、发展后劲乏力的现象,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缺乏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品牌”是一个产业和地区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广大消费者认同与亲和的标志,是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物质和文化载体,更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十二五”时期,我们要下决心培育一批产品品牌、特色品牌和区域品牌,带动产业化发展,加快优势区域崛起。
畜牧生产要追求一定的效益,否则,畜产品数量难以增长、产业水平难以提高、大起大落难以改变。但是,绝不能以忽视与牺牲安全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畜产品安全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可能毁灭一个产品、一个企业,更可能毁灭一个产业、一个地区。“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存观念的变化,对质量安全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敏感,必须把握好畜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更加关注畜产品质量安全。
多年来,山东省按照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加快畜禽繁育改良、提高养殖加工档次、着力控制产品质量,极大提高了畜产品优质率。但是,这种优质化推进主要集中在主导畜禽和大宗产品上,随着城乡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多元化的发展,对地方畜禽产品、传统畜牧食品和特种畜禽养殖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要顺应这一潮流,在继续推进畜牧业优质化进程的同时,把特色畜牧业发展摆上重要日程。
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但在目前推进畜牧科技进步中,遇到的科技成果转化慢、技术应用不到位、与组织管理结合融合度不高等问题,都与从业者职业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差有关。大多数畜牧集团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扩张上,没有对培育职业管理和专业人员给予足够重视;新进入畜牧业的工商投资者,大多对职业专业人员重要性还没有足够认识;从农民转化而来的畜禽养殖者,多数还没有达到职业专业人员应有的水平。因此,要把畜牧从业者职业专业化作为提升产业发展的重点,从政策、管理、培训等多个方面加以推进。
推动产业重点突破的关键措施
加强对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按照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要求,针对目前的薄弱环节,把完善粪污处理设施、规范养殖记录档案和技术应用作为重点进行强化,切实改变“硬件”与“软件”不配套的状况。注重典型培养、总结和推广,促进科技进步,促进畜牧养殖方式转变,建立行政和技术互动机制、创建与经营互促机制、投入与扶持互联机制、创建与监测互通机制,激发创建活力。
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调动企业创牌的积极性;加大现有政策向品牌企业的倾斜,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加快培育国内外知名的优势品牌企业;推动品牌群体建设,带动产业提升。在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开展环境系列、质量系列和良好操作规范认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三品一标”和畜牧部门品牌认定的力度,使品牌创建企业都能获得有机、绿色或无公害产品认证,为形成品牌奠定基础。通过统一组织、提供信息,引导品牌企业参加国内外有关展览展销、洽谈合作、投资订货会,叫响畜牧品牌。
科学组织产业循环模式推广,切实推动生态化发展进程。以粪污废弃物综合利用、相关产业连接转换、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开展技术研究、联合攻关。组织有关专家,收集整理国内外畜牧生态循环已有技术,结合当地实际进行配套组装,形成适宜不同畜禽和地区的配套技术。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农牧结合、畜禽发酵床养殖、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沼气、蚯蚓等成熟技术,为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因地制宜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规模较小、养殖场较为分散的地方,推广种植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实施粪尿资源就地还田消化利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引导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家庭牧场;在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场,督促加强养殖污染物、废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引导企业通过建设沼气工程、生产有机肥、实施沼气发电等一体化模式。
着力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切实提升畜牧业保障水平。按照“统一、综合、效能”的原则,以效能建设为基本目标,尽快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种畜禽生产、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执法职能进行整合,交由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及时商请编办加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的牌子,归口同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管理。加强对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切实做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监管有力,执法到位”。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动物疫病、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种畜禽等各类检测资源,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实验室的认证和考核,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预警水平,为加快实施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强力推进职业专业人员培训,切实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制定畜牧兽医人员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目标任务、培训规模、培训对象等方面内容。充分发挥各级畜牧科技推广体系、科研院校和大型龙头企业的作用,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根据国家人才政策和部门特点,制定鼓励培训、鼓励成才、鼓励创新的政策,形成争先学习、争先历练、争先干事的良好氛围。引导畜牧企业树立企业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竞争的观念,充分利用本地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把各类人才拥有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财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支撑起现代畜牧业发展。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