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214家专业合作社带动1.8万农户增收
时间:2011-09-12
来源:长城网
长城网衡水9月12日电(恺兵志明明磊永宏)近年来,武强县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不断引领农民群众实施规模和规范化种养殖,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合作”增收的甜头。截至目前,该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4家,注册资金1.7亿元,发展社员7250余人,辐射带动1.8万个农户增收。
该县结合肉鸭、奶牛、蔬菜等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围绕产业组建合作社。对合作社内养殖奶牛、肉鸭的贫困户,每头奶牛支持3000至5000元扶贫周转金,每只肉鸭支持3元扶贫资金,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贷款,按5厘补贴利息;对合作社兴办的养殖基地,按要求达到规模的,基地内水、路、电等基础设施由政府整合部门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协调解决。近年来,该县共建成扶贫肉鸭养殖合作社31个,肉鸭年出栏能力达到1000万只,带动4000余贫困户从事肉鸭养殖及相关产业;建成扶贫奶牛养殖合作社14个,奶牛存栏达到1.27万头,带动2000余贫困户从事奶牛养殖及相关产业;组建蔬菜种植合作社40个,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7.5万亩。同时,依托产业优势,该县积极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相继成功引进了泰国正大集团、韩国BIO株式会社北京世农种苗公司、蒙牛集团和首农集团河北武强华都肉鸡产业扶贫项目等一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条,呈现出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互相促进、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其中华都肉鸡产业扶贫项目将投资9.88亿元,打造集雏鸡孵化、饲料加工、种鸡饲养、肉鸡屠宰、熟食加工、调味品生产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项目完成后将提供7500余个就业岗位,可带动当地10万农民依托项目发展肉鸡饲养及玉米、大豆等相关产业链发展,每年可直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2.6亿元。
该县还积极引导合作社进行市场“对接”,有计划地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地有效融合。从事饲料加工生意的个体老板张树培带领从事肉鸭饲养的5名散养户集资入股,注册了牧兴肉鸭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养鸭户开展统一提供鸭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技术、统一回收销售等一系列服务,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入社会员达到208人,户均增收2万元。今年以来,该合作社又投资1000万元,分四期新建肉鸭养殖基地一个,规划建设高标准肉鸭养殖棚68栋,肉鸭存栏能力达到60万只,在合作社内初步形成了从种鸭饲养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辐射带动肉鸭养殖户500余户。第十一扶贫奶牛基地投资45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挤奶大厅,安装了进口高标准全自动挤奶设备,采用“养殖基地+扶贫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行奶牛养殖集中化、产品收购合同化,并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和统一产品销售,贫困户购买奶牛后入驻基地集中饲养,合作社与光明奶业公司签定鲜奶收购合同,每头奶牛可纯收入4000元,既帮助贫困农民走出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又帮他们找到了一条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带动周边7个贫困村450户贫困户通过养奶牛走上了致富路。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