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8月19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11-08-19
来源:本网采编



  8月19日早评

  昨日湖南生猪出栏均价19.52元/公斤,与前日相比,上涨0.16元/公斤。其中长沙、湘潭、株洲、郴州等地生猪出栏价19.40-19.90元/公斤,岳阳、益阳、常德、邵阳、娄底等地生猪出栏价19.40-19.80元/公斤,衡阳、永州等地生猪出栏价19.00-19.30元/公斤,8月18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9.53元/公斤,全国猪粮比8.30:1。其他地区生猪价格请见下表。

  昨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除华中、华南小幅上涨以外,其他地区基本稳定。日前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出现暴雨洪涝风雹天气,致使部分地区生猪跨区流通少,而华南、华中等地持续高温,猪肉需求减少,预计后期生猪价格将继续震荡。

  福建莆田从明年起至2015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治污项目资金补助。基层动物防疫员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50元,提高因防疫需要而捕杀的生猪补助标准,由每头600元提高到800元。

  昨日湖南生猪出栏均价小幅上扬,后市价格将继续高位震荡。由于零散疫情不断频发,望广大养殖户继续做好饲养管理,及时调整存栏结构,密切关注疫病发展形势和行情变化,适时出栏。

  饲料原料:

  玉米方面:

  周四国内玉米市场呈现震荡偏强走势。库存紧张是目前市场中价格上行的主要因素,本周国储拍卖全部成交也是数月来未见。

  豆粕方面:

  周四国内豆粕市场稳步上扬。由于我国东北大豆减少播种面积、国储储备大豆未来调控能力降低,美豆预期种植小幅减少,欧洲、美国将继续想法积极稳定市场情绪,提高市场信任度,提振市场信息,向好的方面努力,所以在此影响下豆粕易涨难跌。

  盘面分析:

  周四,国内期市涨跌互现,午后随股市跳水而回落,近日强势的PTA盘中冲高回落,收盘涨0.75%报收9942点。御邦交易所商品合约普遍上涨,良杂活大猪LH1110合约近日持续走强,今日再次站上涨停,收盘上涨164元/200公斤,涨幅5.00%。

  其余各商品合约具体收市情况如下:冻干精膘合约FF1110连续小阳线之后,今日发力站上涨停,收盘上涨60元/100公斤,涨幅4.96%。各交易商应严格控制好仓位,谨慎操作。

 


 

  老挝玉米获准从磨憨口岸试进口

  记者从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8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司回函老挝农林部种植司,书面函件草签了《中老关于老挝玉米输华的植物检疫议定书》,同意老挝玉米按照议定书要求可以试行从磨憨口岸输入中国,同时希望尽快促成两国部长级官员正式签署议定书,这标志着从即日起,老挝玉米可以进口中国。

  2009 年初,老挝政府向中国正式提出希望把玉米输入中国,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启动了准入程序。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其分支局勐腊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克服种种困难,在3个月内完成了老挝玉米输华的风险评估报告、检疫议定书等一系列文件,并促成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专家考察组赴老挝玉米产区进行了实地考 察。双方经多次会谈,对议定书达成了共识。为使老挝玉米能早日输华,双方同意采取灵活变通的做法,先由双方司局级领导草签议定书,让玉米能试行进 口,待合适机会时由部长级领导正式签署。

  允许老挝玉米进口,是继今年初中泰签署中泰水果由昆曼公路经第三国进出口的植物检疫议定书,同意泰国水果由磨憨口岸进口后,从磨憨口岸进口的又一宗农产品,这对促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磨憨口岸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猪肉价格涨高 生猪养殖风险依然加大

  商务部2011年8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连续三周停止上涨的猪肉价格止跌反弹。此前公布的国家统计局数据同样显示了这一趋势。《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生猪市场也了解到,生猪价格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跌,现在已经反弹至6月份历史最高点附近。而养殖行业上市公司公布的2011年中报普遍显示,受高盈利水平的刺激,规模养殖企业纷纷加快了扩张步伐。

  价格的反弹似乎印证了此前市场关于猪市“假摔”的判断。接受记者采访的养殖户和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年内生猪和猪肉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而饲料等成本的大幅上涨可能使得养殖行业盈利水平存在下跌的风险。

  回升

  猪肉和生猪价格止跌反弹

  16日,商务部发布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监测数据显示,肉类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猪肉价格经过两周回落和一周持平后,8月8日至14日的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 .1%。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数据也显示,猪后腿肉和前一周持平,五花肉则上涨了0.1%。

  生猪市场上,据农业部上周公布的470个集贸市场定点监测数据,7月份以来,活猪价格总体平稳,仔猪价格涨幅明显回落,趋于稳定。8月第一周,活猪、仔猪分别为19 .03元/公斤、35 .81元/公斤,比前一周分别上涨0.4%和0.1%,其中活猪价格连续2周回落后略有反弹,仔猪和活猪价格涨幅为近4个月来最低。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搜猪网的价格监测系统,自国务院7月12日召开常务会议之后猪价暴跌了10天,到7月22日触底,然后连续三周反弹,现在生猪价格达到每公斤19.3元左右。

  蔡先生是江西养猪大县上高县的一位养殖大户。他告诉记者,今年生猪价格最高时达到19.8元/公斤,7月份的时候最低回落到18 .6元/公斤,现在又涨到了19.8元/公斤。

  在养猪大省湖南,全省生猪价格涨跌互现,但总体呈小幅上扬。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畜牧处最新价格监测报告称,第32周(数据采集日为8月10日)全省活猪均价19 .45元/公斤,环比上周上涨0.11元,上涨幅度0.57%。市场猪肉价格随着生猪价格走势小幅上涨,当前全省均价30.08元/公斤,环比上周上涨0.15元,上涨幅度0.37%。与去年同期相比,活猪价格上涨60.61%,猪肉价格上涨58 .65%,仔猪价格上涨127.6%。

  据搜猪网的分析,猪价反弹存在区域之间的差异,目前湖北、四川等地的价格甚至比部分销区都要高 ,形成了产销区价格倒挂的 现象 。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在5、6、7月份全国猪病相对平稳的大背景下,四川、湖北等出现局部地区相对严重的猪病,导致存 栏下降,从而推动近期猪价大幅上涨,并一举领涨全国猪价。

 


 

  进口猪肉和奶制品猛增

  来自海关的最新信息显示,由于国内猪肉和奶制品市场供应持续紧张,相关产品进口数量不断增加。今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累计进口猪肉3.3万吨,价值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激增1.2倍和2.7倍;进口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吨1512美元,同比上涨64.4%。自去年10月以来,上海关区猪肉进口量价已连续10个月呈现同比上升态势。7月份,猪肉进口0.6万吨,同比激增1.8倍,每吨1577美元的进口平均价格也达到了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从来源看,今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进口猪肉主要来自欧盟。其中,自丹麦、西班牙和法国分别进口1.3万吨、1万吨和0.5万吨。

 


 

  成本上升威胁未来养殖利润

  猪肉价格近期出现小幅反弹,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不过,出栏肉猪的价格反弹已现提前终止之势,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生猪市场阶段性反弹已基本接近尾声,未来三个月生猪出栏量有望增加,预计猪价将转入回调通道,但回落的空间不大;而伴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调和饲料成本的上涨,生猪养殖的利润也存在下降风险。

  小幅调整态势或确立

  经过前期短暂调整之后,猪肉价格自8月初出现反弹之势。商务部消息,上周(8月8日至14日)猪肉价格比前一周小幅上涨0.1%。搜猪网数据也显示,8月17日,全国猪肉均价30.47元/公斤,较前一日略有上涨,同比涨幅更高达54.4%。

  不过,目前生猪市场的反弹却提前接近尾声,近期出栏肉猪的价格出现小幅回落。业内专家认为,近期生猪价格将进入小幅回调通道。

  根据搜猪网数据,在本周周初止涨之后,全国出栏肉猪均价在8月17日稍有回落至19.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12.36元/公斤上涨54.5%;仔猪价格为43.77元/公斤,同比上涨116.1%;母猪价格也小幅回落至1919元/头,同比上涨38.9%。

  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表示,以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生猪市场的阶段性反弹已基本接近尾声。受高温、多雨天气等影响,疫情风险加大,加上近几个月仔猪成活率的回升,将共同推动8、9、10月份生猪出栏量较此前几月有一定幅度增加;而当前市场需求也未见明显回升,预计19元/公斤以上的价格或很难再持续,近期猪价将转入回调通道,但回落的空间不会很大。

  农业部8月11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据对2000个养猪村的定点监测,7月底生猪存栏382.73万头,比上月增长1.1%,连续4个月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6.86万头,比上月增长1.4%,连续3个月增长,且增幅明显加大。7月份定点监测村生猪出栏58.92万头,比上月增长0.1%,同比增长0.9%。

  养殖利润存下跌风险

  上半年猪肉及生猪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使得生猪养殖效益大幅度提升。据国家发改委数据,8月份第1周全国猪粮比价为8.12:1,养殖效益处于正常偏好范围。

  养殖利润的高景气也令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雏鹰农牧(002477)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347.78%,其中,商品仔猪毛利率同比增44.4%,商品肉猪毛利率同比增长2040.77%。尚未公布半年报的公司中,新五丰(600975)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0%至400%,大康牧业(002505)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0%-120%。雏鹰农牧还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

  不过,业内也指出,在生猪价格保持高位的同时,饲料成本也在大幅攀升,生猪养殖的高利润有高位回落的风险。

  据搜猪网数据,反映生猪养殖盈利情况的全国猪料比目前为6.56:1,猪粮比为8.13:1,同比涨幅为35.4%和29.5%,涨幅均出现回落;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也继续回落至709元/头,较800元/头的最高点已经回落11%。

  生猪养殖盈利回落的主要原因,除了生猪价格回落之外,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三大饲料原料玉米、豆粕、配合料价格齐齐进入上涨轨道,三种饲料原料玉米、豆粕、配合料的价格分别为2.35元/公斤、3.43元/公斤、2.91元/公斤左右,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9.3%、4.6%、14.1%。其中,玉米价格已经达到历史高点,业内预计玉米后期仍有望稳中走强。

  三大饲料原料占饲料成本的90%以上,占总成本的60%以上,饲料价格的上涨将迅速抑制养猪盈利水平的增长,甚至会导致盈利水平快速回落。

  冯永辉据此认为,在预期最近三个月生猪供应增加、需求回落、三大饲料原料价格同步上涨的情况下,养猪盈利水平可能在11月份以前出现迅速回落,“一旦猪价跌至17元/公斤,玉米价格涨至2.45元/公斤,豆粕涨至3.6元/公斤,配合料价格涨至3元/公斤以上,养猪盈利水平将从目前的700元/头左右被快速压缩至400元/头左右,甚至更低,而且前提是较低的发病率和死淘率。”

 


 

  雨润再调查:补贴龙头就是扶持三农

  近半年来,网络上出现数篇报道,对雨润集团在全国各地所投资开发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质疑,重点指责其在各地项目发展过程中,享受到了额度不同的农业产业化补贴,引起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相关报道涉及对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质疑,如果没有对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梳理、对网络流播消息的正本清源的整理和还原,势必会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国家相关农业政策的理解、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正确认识与判断,结果必将会阻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农村与农民的扶持与带动机制的正确发挥。

  本文从国家的农业产业化补贴政策、农业产业化带动机制和雨润带动农民致富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剖析国家的农业产业化补贴政策。

  补贴是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中,位居第一次产业的农业和畜牧业是基础,其属性是取自于自然界,我国正处于第二次产业发展的初期,即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中国三次产业的总体特点是:第一产业50%的就业人数仅创造了15.4%的GDP,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第三产业以28.6%的就业人数创造33.5%的GDP,也落后于第二产业以21.4%的就业人数创造51.1%的GDP。

  第一次产业连接的是占中国主要人口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意义明显。但是,中国第一次产业的生产力水平仍然是非常低下的,需要第二次产业的反哺和带动,为此,国家各部委和各部门陆续出台了有关农业扶持政策,通过带动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方式,来支持和促进农业的发展。

  对农业产业化领域给予补贴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且支持力度远远高于中国。1995~2003年欧盟对农业产业补贴在850亿欧元左右,2001年美国对农业补贴额高达970亿美元,相当于其农业总产值的50%。

  在农业部的资助计划体系中,分别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科技项目;国家发改委的支农项目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等;国家财政部的支农项目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等;国家科技部的支农项目有: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资金项目等。

  与国家各部委的支持与补贴政策相对应,各省、市、自治区也针对各地区的发展情况和财政实际,陆续出台了各类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额度在几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

  作为连接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的微观群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上述支农项目的义务承担和政策享受的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增收,支持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村建设,这是社会各界和业内的共识。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解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国家和地方的补贴,是完全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的。类似于雨润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经常承担国家和省市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完全有资格取得财政补贴,也是完全符合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的,国家制订该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希望给予这些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以支持,通过他们来进一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养殖致富。

  传递机制和放大效应是扶持政策出台的理论依据

  国家支持龙头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增收,支持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村建设”,绝对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其背后是有着经济学的理论支持的。具体而言,农业龙头企业是通过发挥“传递机制”和“放大效应”来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的。

  以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生猪屠宰项目为例,可以了解国家补贴资金中存在的“传递机制”和“放大效应”。

  为了促进肉类行业的规范发展和行业整合,国家和地区会通过一定额度的财政扶持的方式来鼓励和促进某些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该项目。假定某地区给予该龙头企业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扶持,用于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头的生猪屠宰项目的建设。项目达产后,以实际的产能利用率达65%计算,年生猪屠宰量将会达到65万头的水平。

  传递机制:以农民养猪按照100元/头的平均利润水平计算,该项目年生产加工65万头生猪,每年可以给周边的农民和养殖大户带来6500万元的利润;如果以50元/头的平均利润水平计算,该项目每年可以给周边的农民和养殖大户带来3250万元的利润。以户年均养殖10头生猪计算,该项目可以带动65000户农民养殖,户均增收1000元(或500元),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显著。

  放大效应:一般的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都是经过国家农业部门会同财政、发改和金融等多个部门,反复评审产生的,其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是有保障的。上述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所投资的1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必将在投资所在地连续经营,传递机制在该企业的存续期间反复地发生作用,就会产生若干个6500万元(或者3250万元)的效应,政府最初的1000万元的补贴,就会被放大为6500万元(或者3250万元)的数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政府的1000万元的财政补贴,虽然最初是给予了农业龙头企业,但是通过传递机制和放大效应,最终的结果是加倍地由农民和养殖大户所享受,很好地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彰显了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显著意义。

  如果政府当初将这1000万元的财政补贴直接发给最需要支持的农民,由于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特点是分散和缺乏市场意识,结果可能就是撒了胡椒面,没有多大意义。农业产业化扶贫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长远效益的举措。

  雨润完全没有骗取财政补贴的必要

  雨润集团是第一批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在江苏、在全国各地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根据新华网8月13日的报道,雨润集团依托企业发展实力,强化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并以全国各地的屠宰工厂和深加工工厂为核心,通过收购、新建等形式,使分散的农户集中于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探索出了农业产业化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径。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雨润集团直接带动3000万农民实现增收,增收总额超过90亿元。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雨润的屠宰及初加工工厂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中西部地区等粮食及畜牧业主产区,背靠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从而带动农民粮食的转化增值,解决农产品的出路问题。

  无论是从国家政策的导向来看,还是从雨润集团自身的强大带动作用来分析,享受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补贴,既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完全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经营的实际需要,是利国、利企、利民的大好事,指责雨润集团骗取财政补贴,从逻辑上就站不住脚。

  雨润食品是香港上市公司,其公司年报中也披露了有关补贴,所获补贴也均用于食品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作为市值高达几百亿的上市公司,无论是从其监管机制来看,还是法律风险来看,都没有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必要,那是得不偿失的举动。

  国内有很多农业龙头企业因为在产业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均享受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在国内A股挂牌的多家农业龙头企业,都在2010年度内得到了额度不同的政府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占税后净利润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也不少见。

 


 

  中国人一年能吃掉9亿头猪吗

  9亿多头猪,按一头猪200斤肉算,是1800亿斤肉,除以13.7亿人,每人131斤,再除以一年365天,即每个中国人每天要吃3两5钱猪肉。

  这些数字是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计算的。2011年6月份生猪存栏数为4.56亿头,而小猪一般要养6个月左右才能出栏,一年能出栏两次。如果存栏量没有大幅地波动,这就意味着一年有9亿多头猪变成中国人的盘中餐。

  “吃不了那么多吧?”无论是家庭主妇、养猪的农民还是经济学家,听到“每人每天3两5钱猪肉”这个数字后都有所怀疑。

  一个家庭主妇说,他们家两个大人一个小孩一顿饭平均也就吃半斤多的猪肉,一天两顿正餐(中餐、晚餐)会吃猪肉,但并不是每天都吃猪肉,她觉得一个人“每天吃2两猪肉就差不多”。

  在东北的一个小镇,养了10多年猪的老郑向我介绍说,镇里的人口在5万左右,去年生猪的消费量大概是1.5万头。按照老郑的数字,当地的居民每人每天吃的猪肉也不到2两。

  农业部的数据是官方公布的权威数据,几乎所有关于生猪行业的研究都是以此数据为依据,但猪肉的供应量与普通百姓感受到的实际需求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人一年真的能吃掉9亿头猪吗?

  有分析师说猪肉并不是全都进到了百姓的厨房,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进了加工厂,被做成腊肉、火腿肠等等,还有很多被餐厅采购。因此大家的感受和官方数据有出入是正常的。

  但这种说法似乎也不能成立,即便很大一部分猪肉是进了加工厂或者餐厅,最后还是要被吃掉的。

  “一天吃那么多猪肉,而且每天都得吃,确实会腻的。”大和资本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虽然也说不清为什么猪肉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但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猪肉的消费存在很大的浪费,“特别是在一些宴会或者婚礼场合,一大盘猪肉端上来很多时候只动了一点就剩下了。”

  中国人到底吃了多少猪肉呢?这一次统计局的数据似乎要比农业部更可靠些,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1公斤,农村居民消费量为13.96公斤。统计局解释说这个指标统计的是人们从市场上采购的猪肉,不包括各种猪肉加工品。

  由此看来,中国人一年确实吃不了9亿头猪,那么多出来的猪又是怎么来的呢?

  养殖户老郑给的解释似乎更能说明问题。国家对生猪的大规模养殖一直都有政策性补贴,但农民要拿到补贴并不容易,国家补贴审核以及发放的权力都在地方政府手中,“得有关系。”老郑说。

  老郑说,有一年主管部门找到他让他申请国家补贴,但老郑说自己的养殖规模达不到补贴的标准,“要660头母猪,养殖场面积1万平米以上才可以拿到20万元的补助。”

  不过在主管部门的“帮助”下,老郑通过从别的农户家里借母猪,然后还临时把养牛的牛圈改成猪圈,还是达到了补贴标准。

  这一次申请补贴的结局也皆大欢喜,老郑顺利拿到补贴,当地主管部门也因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了当地生猪产业的发展”而得到上级嘉奖。

  美中不足的是,20万元的补贴老郑只拿到了10万,还有10万哪去了?你懂的。

 


 

  “骑猪”难下 四川养猪样本调查

  猪肉价格上涨,养猪户今年有钱赚,看似正常的生猪产业背后却有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调查发现,过去几年波动巨大的肉价逼退了一些养殖户。

  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显示,8月第二周,四川猪肉零售价格已经达到了30.78元/公斤,同比增长近六成,创下了该系统开始监测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

  成都商报记者所获数据显示,进入2011年后,猪肉价格几乎一直在22.5元/公斤以上的价位高位运行,从今年2月春节后一路小幅攀升到4月上旬的峰值后,下探至5月中旬止跌回升,持续走高到现在连创新高。

  四川是生猪养殖大省,记者连续在四川展开调查发现,猪肉价格飞涨,而养猪户的确在赚钱,但是他们却表示“骑虎难下”,这又是为何呢?

  样本1

  “骑虎难下也要一直骑下去”

  采访对象:新津县七星养猪场负责人 余忠

  性质:规模养殖场

  因为养猪,37岁的余忠在新津县也算小有名气,在这一行摸爬滚打12年后,他经营的七星养猪场,已成当地规模最大的养猪场之一。这座养猪场目前有种猪400多头,存栏生猪4000多头,如果按每头母猪一年产仔2.2次计算,正常情况下,年商品猪出栏量可以达到万头左右。按照目前商品猪一头可以卖2000多元的行情计算,一年下来,猪场可以有约2000万元的收入;若按当前自繁自养场户平均利润450元/头左右计算,年毛利润在450万元左右。

  不过这位大猪倌却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养猪行业起起伏伏,要三到五年,是亏是赚才可见分晓,“养猪,其实是件骑虎难下的事……但骑虎也要一直骑下去”。

  余忠的目前养猪事业,除了自己的本行养殖,他已开始涉足这条产业链条上的饲料加工,以及加工零售猪肉的环节,对于养猪户来说,这是节流开源的大事。

  养猪,饲料是最大的成本,占据了养猪所有成本的七成左右。对此,余忠的应对是办起了自己的饲料加工厂。一年下来可以加工3000多吨饲料供养猪场使用,差不多是一个小型饲料加工厂的产能,可以节省150万元到200万元的成本。他表示,“如果不办这个厂,就相当于在为饲料厂养猪。”如果不这么做,在前几年经历了两场大疫病,几乎是“颗粒无收”之后,猪场很可能早就垮了。

  建立饲料加工厂的做法,可以看作余忠打通产业链的第一步。去年起,余忠联合几个大户建起了养猪专业合作社,与成都的朋友一起开起了冷鲜肉销售公司,通过自建专卖店和走超市路线,在成都开始卖起了冷鲜肉。余忠很看重这块市场,计划即使这几年不赚钱,也要先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再说。

  按照目前高企的猪价,余忠现在的日子可谓是风光无限。但他却表示,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账不能这么算。因为从母猪怀孕到生猪出栏,每头猪的生长周期大概在10个月左右,所以今年的产能要在明年才能看出效益来,而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谁都无法保证会不会有疫病,市场又会不会来次过山车似的价格反转。

  “去年可能亏,今年可能赚,所以养猪业是要在三到五年周期内,综合来看到底有没有赚钱。”正因为如此,在这个行业坚持活下去很重要,但活下去也并不那么容易。余忠告诉记者,面对着市场的波动,养猪场更高的环保要求,以及疫病风险,2007年时进入这个行业的养殖户现在已经有很多退出了。“但我不能退,这么多年来猪场滚动发展,几乎全部身家都投进去了,只能继续做下去,不然之前的投入都打水漂了。”

  样本2

  “现在不赚钱是骗人的,但我还是恼火啊”

  采访对象:双流县三佳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谢祖林

  性质:规模养殖场

  见到成都商报记者时,成都双流县三佳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佳农牧)负责人谢祖林正在忙着接电话,而一通电话之后,回到记者提的问题“现在养猪到底赚不赚钱?”他直接答道:“目前这样的猪肉价格,说不赚钱是骗人的,但你也看到了,我现在还是很恼火……”

  这通电话里,谢祖林和养猪场的债权方协商债务的有关事宜,这段时间他为这件事情焦头烂额。而谢祖林认为,从2007年起开始经营的三佳农牧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几年来市场过山车似的价格波动是因素之一。

  谢祖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养猪,在多年的发展后,他的养猪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多头的年出栏量。而到了2007年猪肉市场红火时,他想再干一票大的,于是和其他6个股东一起投入了一千多万元,也借了数百万元,开始建起了三佳农牧。这个大养猪场占地达到了500亩,20多个50米左右长的猪舍分布在山坡和平地间,在谢祖林的设想中,这里将是一个年出栏量达到万头的大养猪场,但现在能够利用的“产能”却只有当初设计的一半。

  三佳农牧的仔猪为自繁自养,可以比外购仔猪节省不少成本,算下来每只仔猪的成本约在300元左右;有1/3的饲料通过养殖场内的空地种植可以自行加工产出,也能省下不少钱。三佳农牧里的猪比外面散户的猪会养得更重些,如养到240斤~250斤左右时才卖,吃的饲料也要多一些,一般要吃700斤~800斤粮食。按目前10元/斤的商品猪价来说,一头猪可以卖到2500元左右,除开雇佣员工的人工成本和电费等费用的摊薄,这样看起来,一头猪可以赚到500元的样子。

  但谢祖林告诉记者,对于这种大养殖场来说,规模如果不能达到当初设计时的情况,土地租用的成本就难以摊薄:这里500亩地一年的租金就有几十万元,按照目前利用起来的“产能”,一头猪就要分摊100元左右的成本,所以还得再从前述的500元里把这部分提前扣出来,一头猪的利润在300元~400元。

  这样的利润水平在外界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但即使是这样,谢祖林仍然觉得很恼火。

  他表示,8元/斤的出栏价格水平都可以保本运行,但去年同期出栏猪价却低到了5元/斤左右,一头猪就要亏几百元钱,这让养猪场的运营举步维艰。为了猪场的运营,逼得他把房子和商铺都卖了,投到养猪场上来;而到了去年最困难时候,一方面是越喂越亏,谢祖林不得不忍痛把一些种猪给卖了,拆了东墙补西墙,又造成了产能的下降……

  于是在这个猪价高企的日子里,养了20多年猪的谢祖林在狠狠地抽了一口烟后,叹气道:要是实在不行,我可以马上卖猪、卖资产来还钱,宁愿早点解脱,折本就折本,还可以做点别的行业嘛……但投入了这么多,真就这么放弃了也不甘心啊!

  样本3

  “不是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收成”

  采访对象:双流县黄龙溪镇响水村4组村民范怀清

  性质:散户养殖

  一头三四百斤的母猪懒洋洋地趴卧着,在它旁边的猪舍里,7只一个多月的小猪,一看见有人扔过来猪草就立即涌过来大口嚼食———双流县黄龙溪镇响水村4组村民范怀清家的猪舍,是四川散户养猪的典型缩影。

  而这位养了几十年猪,今年已65岁的农妇高兴地告诉记者,按目前的行情,自己养一头猪的利润约500元,“60多岁的人了,一年还可以赚个八千元的样子,但不是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收成!”

  范怀清养猪的利润,高于目前四川省散户养猪利润的平均水平两成以上。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地区物价有所差异,也与她家养猪仔猪“自繁自养”,部分饲料“自给自足”有关。范怀清的大母猪每年产仔两次,除去死胎和病死的,一般情况下两次下来存活的一般总共有16头。按照目前仔猪的600元/头的市价计算,即使算上母猪的喂养费用,自繁自养仔猪每头可省下不少成本。而在养猪最大成本的饲料方面,范怀清告诉记者,家里的地现在主要用来种猪的主食———玉米,一年能收近2000斤,可以解决猪们近1/3的口粮避免外购,这又省下不少钱。

  她告诉记者,现在养猪的农民越来越少,村组的生产队有100多户人家,以往每家每户都养猪,但现在只有3户人家在养,而且还是像范怀清这样,老年人在家里闲着没事儿做才养猪。

  新闻背后

  猪肉价格大涨因成本大增

  同样是猪肉,今年特别贵。同样是养猪,今年价格更高。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猪肉价格连创新高,其背后是养猪成本的大增。

  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豆粕及配合料上月底的价格分别约为2.34元/公斤、3.14元/公斤和2.87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19.4%、9.6%和13.4% ,达到近两年的高点。

  同期,豆粕价格为3.28元/公斤,同比上涨8.61% ,饲料成本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其实远不仅是饲料成本上涨,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人工、土地等成本上涨也导致生猪养殖的机会成本大增。

  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随着近期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迅速上涨,生猪养殖的机会成本上升,部分养殖户放弃生猪养殖,转而外出务工。加之生猪养殖不仅要面对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风险,还有较大的疫情风险,养殖成本的上升,导致部分散养户退出市场。

  “肉价过山车” 逼退养殖户

  猪肉价格上涨,养猪户今年有钱赚,看似正常的生猪产业背后却有鲜为人知的故事,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过去几年波动巨大的肉价逼退了一些养殖户。

  在今年持续走高的曲线之前,《2010年四川省畜牧业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预测》中显示,自2009年到2010年两年间,四川猪肉价格曲线大致成“W”形,即在每年春节前后达到一个峰值后,猪肉价格会持续下降,到6月~7月会降到谷底,接着持续反弹到下一个春节,如此循环走过“一年一个拐”的“过山车之旅”。

  正是这种过山车似的波动,把众多养殖户给逼退了;而当他们大量撤退时,市场价格就会再如今年这样又有明显反应。

  在去年同期,出栏肉猪的价格为11.54元/公斤,农民叫苦;目前的情况则为19.86元/公斤,同比增长了72%,市民喊累。对此有观点认为,“我们往往只看到了猪贵伤民,但猪贱伤农的时刻却被忽略过去了”。

  一位畜牧高级咨询师认为,要彻底解决大起大落的问题,还涉及到政策措施配套、科技水平、市场信息等诸方面的配合,因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肉价创上涨传说 CPI被戏称“中国猪肉指数”

  观察近十年来的物价走势,不难发现猪肉价格和物价如影随行。CPI(Consumer PriceIndex)被戏称为“中国猪肉指数”(ChinaPigIndex)。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路飙升,超过2008年猪肉牛市时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也节节攀高,创下三年来最高的同比涨幅。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以及2004年、2007年物价上升都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通胀特征,即食品价格上涨主导CPI的上涨,而猪肉价格正是食品价格中的“带头大哥”。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此前称,包括本轮上涨,本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三轮价格上涨。第一轮是2003至2004年,第二轮是2007至2008年,本轮物价上涨到现在为止已持续了24个月。

  另一方面,最近十年,国内生猪和猪肉价格同样经历了三轮明显的价格波动,平均周期长度为30个月左右。前两轮分别在2004年9月和2008年1月形成峰值,而这一轮猪价上涨正处于峰值“窗口期”。

  绕不开的“猪周期”? 

  2003至2004年:初上舞台

  对于现在习惯了和通胀赛跑的人们来说,2003年以前宏观调控的重点还是“治理通货紧缩”,这似乎有点恍如隔世。当时,生猪市场也处于相对较长的调整期,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价格波动幅度不大。

  然而,2003年下半年,平静被打破。2003年11月,长期在低位徘徊的CPI一下子窜到3%,新世纪以来的第一轮物价上涨由此拉开序幕。至2004年底的一年时间里,C PI同比增幅基本保持在3%以上,并于2004年7月和8月达到峰值5.3%。

  几乎与此同时,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养殖户宰杀母猪、补栏停滞,造成生猪供应紧张。2003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事件,引发居民对禽肉消费的恐慌,又推动了猪肉消费量的增加。

  从2003年底开始,生猪价格开始明显反弹,并一直持续到2004年下半年,猪价进入十年中的第一个高峰期。

  2007至2008年:疯狂的“猪之歌”

  2006年初,一首“猪之歌”红遍大江南北,四川、重庆等地的养猪大县不惜花巨资争抢歌曲的版权。当时人们或许没有想到,持续近两年的猪价牛市正在酝酿之中。

  2006年下半年,具有急性高致死性的猪蓝耳病爆发。一时间人们“谈猪色变”,养猪业遭受重创。2007年初,疫情对猪价的影响开始显现,猪价经历了历史性的高涨。至2008年2月,鲜猪肉批发价创下每公斤22.88元的历史最高。

  猪价大涨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在大幅攀升。当时社会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可以跑不过刘翔,但是你不能跑不过CPI”。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间,C PI再次持续超过3%,其中12个月的C PI同比增幅超过6%,并于2008年2月创下8.7%的通胀峰值。

  整个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了50%,CPI上涨了4.8%。以猪肉价格占CPI权重为3%左右计算,当年猪价上涨对CPI的贡献率达到1.5%,其他所有商品的贡献不过3.3个百分点。

  2009年至今:双双再创新纪录

  猪肉价格经过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的回调,2009年6月起,本轮猪肉价格上涨开始启动。不过,2010年上半年,由于市场供过于求、生猪疫情造成养殖户提前出栏,猪肉价格回调,而CPI却在继续上涨。

  这一段时间,蔬菜抢了猪肉的风头。2010年,蔬菜价格居高不下,成为推高CPI的首要因素。国家统计局当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鲜菜价格2月份同比上涨25.5%,鲜果价格上升了19%,这两项价格对CPI的影响占将近1个点左右。

  不过,随着猪肉价格从2010年7月开始回升,猪肉价格和C PI重新进入了同步上涨的轨道。直至今年6月份,鲜猪肉批发价格超过23元/公斤,并继续上涨,C PI同比增长6.4%,双双刷新三年来的最高纪录。

  据周望军判断,从历史经验看,本轮物价上涨临近拐点。不少分析机构也认为,随着猪肉价格的企稳回落,CPI同比增幅也会逐步回落。

  都是猪肉惹的祸? 中国经济紧盯猪肉

  据美国道琼斯旗下“市场观察”网报道说,中国的猪肉价格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食事焦点”。

  宏观经济四大问题,中国今年面临的最大考验无疑来自通货膨胀,这一点可能已经成为了国内各方的共识。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外国人,可能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波动正在受到猪肉价格走势的左右。

  早在7月初,就有很多海外媒体报道称:“猪肉推高中国通胀。”日本《News-postseven》杂志的报道分析说,中国通胀正在加速,而其最大的推手之一竟是猪肉价格。

  外国人可能搞不明白,怎么猪肉价格就“绑架”了中国的宏观经济。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中国政府今年主要的经济任务之一是控物价,近期猪肉价格大幅上升造成CPI同比涨幅连创新高,所以关注和影响猪肉价格下一步的走势就成了宏观经济的一个重点方面。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猪肉价格会影响C PI?可能的原因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近期猪肉价格涨势过猛,6月同比上涨57.1%;二是猪肉价格在CPI中所占比重较高。

  国家统计局新闻处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这样介绍:“猪肉是中国C PI商品篮子中的262个基本分类之一。由于价格的不同变化,C PI商品篮子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比重也随之发生变化。总体上看,CPI商品篮子中猪肉的比重在3%左右波动。”

  根据有关机构测算,猪肉价格每上涨20%,就会影响C PI约0.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对其他食品的带动,可能会影响C PI约1个百分点。有的分析人士更是认为,如果考虑猪肉价格对整体食品的影响,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有可能达到9%。

  “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比重太高,猪价显得太敏感,应该把比重调低些,这样国家、行业都轻松。”一位从事生猪养殖的人士直言。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对于权重的问题不能从概念到概念,即使把权重定得很低,但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感受还在。猪肉价格上涨之后,老百姓要么掏更多的钱买猪肉,要么减少吃猪肉,这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

  猪肉价格和CPI:鸡和蛋的争论

  到底是猪肉价格拉高了中国的C PI,还是高企的C PI拉动了猪肉价格?难道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解之谜?

  对于本轮通胀,有不少人将矛头对准了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认为其构成了本轮通胀的“最原始动力”。持类似态度的观点不在少数。光大证券新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当前的C PI通胀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在组成C PI的八大类中,如果拿掉食品和居住,那么剩下的6类的通胀几乎为零。因此,分析通胀的关键是看清食品价格的走势。近几月来C PI通胀在食品价格的推升下逐步走高。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中又以猪价的攀升最为引人注目,猪价是近期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

  李国祥认为,物价是通货膨胀的测量性指标,物价持续上涨就是通货膨胀。C PI由很多不同的消费品价格构成,其中猪肉是单个商品中占的比重最大的。每次猪肉价格大涨,直接反映到物价上,对物价的影响程度相当高。从这个角度看,猪肉价格一上涨,通货膨胀就好像发生了一样。

  不过李国祥同时指出,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通胀还是因为货币发行量大、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和投资过多,并通过猪肉价格反映出来。近来猪肉价格之所以上涨快,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快、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快导致猪肉消费大幅增长。另外,这几年粮食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持续上升也集中反映到猪肉价格的上涨。

  有分析认为,CPI上涨也会带动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在于,物价上涨不仅会提高饲料的价格(比如玉米),而且也会使劳动力成本上升,两方面都会从成本角度推高猪肉价格。尽管猪肉和C PI的影响是相互的,但总体来看,猪肉价格对于C PI的影响要大于CPI对于猪肉价格的影响。

  是现象还是原因

  猪肉价格上涨,只是通货膨胀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只能影响通货膨胀率评价数值的高低,而不能成为通货膨胀的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孙咏梅认为,通货膨胀的出现,不是由某一个商品涨价引发的,而是超发货币在市场中长期积累的结果。

  孙咏梅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国家的通货紧缩问题突出,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忧。为了防止经济下滑,我国政府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超发货币来保增长。尽管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效果显著,但巨量的超发货币在市场上过量积累,长年难以消化,大量多余的钱在市场上无序流动,出现了炒房子、炒大蒜、炒辣椒等奇怪的哄抬物价现象,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此外,我国调控政策存在滞后性,没有及时以收紧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才导致通货膨胀率不断升高。

  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不论从现实分析还是理论研究来看,这次物价上涨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与我国前几次通货膨胀最大的区别。首先,由于需求绝对增加和供给相对减少,我国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将是中长期趋势。其次“刘易斯拐点”临近,要素价格改革,使劳动力、土地、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第三,包括原油、铁矿石、铜、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高位徘徊,我国输入性通胀预期短期内难以消除。第四,经常项目顺差短期很难逆转,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变,国内货币的被动投放还将继续,流动性充裕是物价上涨的必要条件。

  问诊猪价大起大落 调控政策疑似放大波动

  猪价低的时候没有补贴,猪价高的时候才给补贴,很容易放大价格波动。

  “国家补贴政策一出来,业内一片担忧。”谈到国家对生猪市场的调控,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说。据了解,国务院今年7月底下发的《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继续按照每头每年100元的标准,对能繁母猪发放饲养补贴。

  事实上,当“有形之手”希望抚平猪价剧烈的波幅时,结果却可能事与愿违。

  2007年的教训还并不遥远。当年国家用于扶持发展养猪生产的资金投入达到150多亿元,包括对能繁母猪的补贴,从而造成短期母猪养殖量急剧上升,供求不平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成为2009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直至亏损的主要原因。

  这种调控被一些学者形容为“被动的即景式的价格调控”,在应对外部冲击时显得无能为力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除了补贴政策,目前政府调控猪价的主要手段还有收储和放储。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防止猪价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下简称《预案》),当猪粮比价高于9比1时,政府将适时投放政府冻肉储备,必要时向城乡低保对象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发放临时补贴;当猪粮比价低于6比1时,则根据市场情况增加中央和地方冻猪肉储备。

  2010年上半年猪粮比价跌破6比1的盈亏平衡点,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分期分批启动了《预案》规定的三级、二级响应机制,从而遏制了生猪价格的过快下跌。近期,由于猪肉价格高涨,不少城市又纷纷向市场投放储备肉。

  不过有分析称,收储猪肉一方面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将来的抛售也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这不是一个可以经常实施的政策,只能是紧急情况下的一种政策。

  李国祥认为,猪肉市场没有政府干预,价格大起大落不可避免。政府通过补贴或收储进行干预,可能降低猪价波动的幅度,但也可能放大波动。而猪价低的时候没有补贴,猪价高的时候才给补贴,很容易放大价格波动。

  规模化养殖短期内难达到

  大量散养户退出造成的供给缺口,是今年以来猪价大涨的主要原因。

  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认为,这一次从去年以来到今年出现的生猪存栏减少,主要发生在散养户。要抓住目前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生猪生产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谈及避免猪价“过山车”行情的解决之道时,包括政府官员、企业人士、学者等都开出了“规模化养殖”的药方。

  业内人士认为,规模化的养殖企业,生产水平较高,应对疫情的能力强,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和饲料价格的上涨。一般而言,在生猪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左右。近几年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规模化企业在应对成本上升上具有优势。

  目前,生猪生产仍以专业户养殖和中小规模养殖占主导地位。业内人士指出,生猪市场正处于由散户为主体向规模养殖为主体的转变过程中,但规模养殖是一个长期的目标,短期还难以真正达到。

  李国祥认为,规模化养殖有助于猪价稳定,但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政府调控方式不改变的话,价格波动幅度未必能减小。

  生猪期货始终未有实质性进展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国内推出“生猪期货”品种的市场条件和时机已基本成熟。

  不久前高猪价引发的“抢猪潮”还让人心有余悸:过度补栏会不会为猪价暴涨后的暴跌埋下伏笔?莫去责怪猪农的“盲目”行为,因为当“小生产”面对“大市场”时,很容易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而决策失误、遭受损失。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郭会勇此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流动不畅,养殖户普遍是通过中间商、猪贩子来获取市场信息,可能会扭曲市场信息。整个行业生猪存栏量的信息也不及时准确,已经出现过剩或者不足的时候养殖户才知道,只能进行事后的调节,对价格信号的反应具有滞后性。

  每当猪肉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生猪期货就被推到聚光灯下。然而“雷声大,雨点小”,大连商品交易所一直在推动生猪期货上市,也始终未见有实质性进展。

  金鹏期货副总经理喻猛国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商品期货市场,不论是谷物还是油脂,价格的波动都小于没有期货的品种。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减小猪价波动,这对于保护猪农和消费者的利益都有好处。猪农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来决定生产多少和卖什么价钱,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生猪加工和流通环节也可以期货市场做好保值,管理市场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国内推出“生猪期货”品种的市场条件和时机已基本成熟。首先中国“生猪期货”交易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年产生猪总量为6亿头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其次年产猪50头以上的专业养殖规模已达40%左右,能激活市场交易活力。国内优良瘦肉型猪的快速推广,以及生猪的品种、等级易于划分,也为“生猪期货”选择统一的标的物提供了基础。一批农民协会、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为“公司+农户”、“订单+期货”的经营模式打下了基础。

 


 

  谁来养猪?

  猪荒调查

  散养户大量退出,消费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据浙江省农业厅畜牧局统计,2007年,浙江省年消费生猪6万头左右,目前,年均消费已经为6.5万头。这个不断扩大的缺口,要靠谁来填补?

  投放储备猪肉是一个办法。今年7月底,浙江省级储备猪肉投放市场,共1.5万头。在此轮省级猪肉储备投放中,杭州市区在9天内投放活体储备猪3300头,商品基地猪1700头。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对抑制猪肉价格效果甚微。不少养猪户和一些市场分析机构都认为,因为猪肉市场总量太大,短期的储备肉投放不足以撼动现在的价格。

  进口价格更便宜的洋猪肉是另一个办法。农业部称,今年1-5月累计进口猪肉5.40亿美元,同比翻倍,出口则大幅下降。海关总署还发文,建议政府采取鼓励措施进口部分猪肉弥补国内供应不足。

  美国肉类出口协会数据显示,1-5月出口至中国的猪肉和杂碎,已近10万吨,是去年同期的9倍多。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和美国等国还在签订进口猪肉的大单。但从总量看,靠进口猪肉来缓解内地市场猪肉价格的压力,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规模养猪“钱”景看好

  浙江省农业厅畜牧局副局长戴旭明认为,要解决目前的供需矛盾,填补散养户离开的市场份额,还是要靠提高规模化生产的程度,“从浙江的情况来看,散养户的减少,规模化生产的替代是一个趋势,只要规模在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基本上还是稳定的。”

  事实上,一批资金实力更雄厚、政府资源也更强大的“超级大户”们,已经盯上这块“国家鼓励、散户无力、消费巨大”的市场。今年以来,宣布大手笔投资养猪的,有投资1.5亿元兴建广州最大养猪场的房地产商美林基业副总裁刘远德,有向常州一家“养猪”的畜牧公司注资约三亿元的联想投资和九州投资,有5年内要在辽宁投资50亿元养猪和鸡鸭的新希望集团,还有与日资企业合资投资百亿从事养猪、鸡和肉类加工的中粮集团等。

  从浙江省农业厅畜牧局的调研来看,在浙江养猪,只要达到100头的规模,因为饲养水平高,技术含量高,“猪周期”并不明显,基本上养殖户都能赚到钱,“去年上半年肉价低,省里的规模养殖户还是赚钱的,杀母猪减产的情况在浙江基本上看不到。”戴旭明说。

  国家和地方也纷纷出台了鼓励规模养猪的政策。2007年国家出台标准化猪场改造和扩建的补助政策,年补助资金总额6000万元;浙江出台“温台丽”规模猪场建设扶持项目,每年扶持50个规模养殖场,单个项目给予20万元的补助。受此政策影响,一直以来

  很少养猪的温州、台州地区,猪肉自给率也达到55%左右。

  目前,浙江各地有不少规模养殖场正在兴建和投入中。杭州淳安县目前两个生猪规模养殖项目正在动工,建成后预计年增加生猪出栏17000头;遂昌县目前也有两个项目正在兴建,一年后投产,届时可每年新增10000头生猪的供应量。

  土地成规模化瓶颈

  不过,戴旭明也承认,在浙江推行规模化养殖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养猪资金要求大,回报比较慢,信贷资金很难到位;另外,因为税收和环保等问题,地方政府也不鼓励发展畜牧业。”

  事实上,规模养猪最大的问题来自土地。遂昌县畜牧局局长朱永平说,他碰到一些养殖大户,对国家给予的政策补贴其实并不是太在意,他们需要的是养猪的场所。“目前粮食有专门的农用地,林业也有自己的专门用地,只有畜牧产业,缺乏在土地方面的政策支持。”戴旭明说。

  戴旭明建议,各地的地方政府,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畜牧用地,发展畜牧产业。

  另外,散养户退出主要是因为经济效益的问题,因此,朱永平认为,散养户走高价高质的路线可能是一个发展方向。2009年,遂昌开始试点原生态猪养殖示范村项目,从金华家农种猪场引进了金华两头乌作为原生态猪的母本,并组织制订了《高山原生态猪饲养标准》,要求必须是生长在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的山村,不喂饲料,只用传统饲养方式,保证一年以上生长时间的土猪。用这样的方式养殖的土猪,对农民增收有帮助。

  让老板们去养猪吧

  国内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很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1公斤,农村居民消费量为13.96公斤。谁来给我们提供这么多猪肉?

  以前是中国的8亿农民。现在一半多都进城打工,就近经商或者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了,并且这个趋势还会不断扩大,而这些人原来不仅不需要在市场上买猪肉,而且还向市场提供产品,但现在他们自己不仅不自给了,还反过来对商品化猪肉产生需求,使缺口更大。

  你不能责怪农民不养猪了,因为养一头猪,一天最少伺候它两顿,起码要养半年时间。碰上好年份,一头猪能赚四五百;年份差了,说不定还要倒贴,谁愿意干这样的活?

  现在国家鼓励两种人来干:一种是老外,来自海关的最新信息显示,由于国内猪肉和奶制品市场供应持续紧张,相关产品进口数量不断增加。今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累计进口猪肉3.3万吨,价值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激增2.7倍;进口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吨1512美元,同比上涨64.4%。

  还有一种是大老板,最近几年,“高盛养猪”、“郭广昌养猪”、“丁磊养猪”和“某某房地产老板养猪”不断传出,大家都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如何去做一件一般人看上去很“低贱”的活。

  不过,遂昌县畜牧局的专家说,传统农民一个人在家对付一头猪,一年最多赚几百元,肯定比不上去外面打工;而规模养殖的话,一个工人同时能管理500头猪,按照一年养两批次来算,一个工人就能养1000头猪,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以一头猪赚450元来计算,大老板们让一个工人来干活,已经能产生45万元的毛利。所以,从效率角度来讲,还是让老板们去养猪吧!

 


 

  我国养猪方式和猪肉产业格局变化巨大

  股市有句谚语,叫“牛市来了,猪都飞上了天”。如今股市低迷,猪肉价格却已经飞上了天。早市上能听到买菜的老太太这样抱怨:本想买二斤里脊炒菜,一看肉价,得了,买二斤肉馅儿回家蒸包子吧。

  统计部门的数据佐证了这个事实。6~7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创新高,同比增幅都在6%以上,分析人士纷纷指向猪肉。连续两个月,猪肉价格的同比增幅在50%~60%,成为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国家发改委就此的回应耐人寻味。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即便肉价上涨很快,但国家并不准备大量抛售储备或者进口猪肉,来打压国内的生猪价格。为什么呢?肉价上涨,养殖户得到了实际收益。他还预计,明年春节之后生猪市场将产生过剩,肉价会有新一轮下跌。

  乍一听,这说法有点儿“劫富济贫”的味道,肉价高涨似乎变成了城市反哺农村的一条通道。其实不然。不少城里人对养猪业十分陌生。管理部门只是表了表态,这结论背后,却蕴含着中国近几年养猪方式和猪肉产业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

  先说价格。在当前肉价上涨的抱怨声中,城里人可能忘了肉价下调的时候。事实上,过去几年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指批发价格,与市场零售价不同)变化很大。2005年夏秋暴发猪蓝耳病,导致母猪和仔猪大量死亡,反映到2007年,猪肉价格急速攀升,到2008年4月达到每公斤18元的高点。然后一直回落,到2009年6月以及2010年6月,猪肉价格都在每公斤10元以下。直到今年才迅速回升,6月超过了历史高点。也就是说,这几年肉价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波浪式起伏”。

  在这个价格起伏过程中,农村养猪户经历可不那么轻松了。有人讲述了上海市郊一位农户的经历很有典型性。这位叫方荣的农民,2007年看到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家又有补贴政策,于是盖了3间猪棚,花2000元买了两头小母猪。2008年上半年,两头母猪共产下了20多头小猪,养了六七个月,猪卖了,赚了近4000元。到了2009年,第二批小猪出栏,肉价却已经跌得厉害,而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分钱也没赚到!在2010年年初,肉价一直维持低位,方荣索性把两头母猪也转卖给了他人——养不起了。如今猪棚变成了柴草间。

  在山西,基层畜牧调研人员发现,过去两年肉价低,导致很多养猪户退出了猪市。到今年还坚持下来的养殖户,即便能在高价下挣到一些利润,但所得还抵不上过去两年的损失。

  这就是让很多业内人士困惑的“猪周期”魔咒:肉价大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母猪孕仔6个月,仔猪出栏6个月,一般来看“猪周期”为3年,养猪户往往是“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

  温家宝总理7月在陕西调研时说:“猪肉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增加,我很高兴。但城市中低收入群众感到难以承受,我有压力。我们的目标是,既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又让城里人吃上价格合理的猪肉。”

  这句话道出了“猪周期”给调控者带来的“两难”选择。不少养猪户抱怨,2007年猪肉上涨较快,国务院出台了补贴、保险等各类扶持养猪的措施,之后大量游资进入养猪业,生猪数量大幅上升,反而使得2009~2010年两年价格连续下跌。

  从这个意义上,就能理解国家发改委就本轮肉价上涨的说法了。一方面,要给城市低收入阶层以补贴;另一方面,则要维护农民养猪的生产积极性。周望军尤其不忘强调,广大养殖户不要过多补栏了,预计到“猪周期”的影响,这是提醒养殖户们:别老看眼前的利润,还要看到未来可能的亏损。

  事实上,猪肉价格波动背后是中国生猪生产方式的困境。目前中国的生猪需求量每年6.3亿头,但是其中40%为散户养殖。在有限的规模化养殖份额中,养殖场也多为数百头到上千头的小规模,大企业很少。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广东温氏集团,生猪养殖量不过500万~600万头。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是“饲料大王”,如今投入几十亿元,要做“养猪大王”,仅在辽宁一省投资,就计划养猪300万头。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认为,养猪是中国农村传统副业,靠经验,养殖成本低,而大型集约化的企业养猪,要算人工、厂建、管理,在成本上争不过小农户,一直以来不占主流。但现在,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为了发展养猪,这位前首富在几个产猪大省做了半年多调查,发现农村人口中小于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75%都已“转移”进城了,“精兵强将去创业,年轻力壮去打工,老弱病残搞农业”。这样,加上“猪周期”的风险,在农村越来越没人喜欢养猪了。

  他的结论是:养猪市场出现比较大的空当,这个时候谁能把规模搞上去,谁就有大机会。有点儿像中国股市,经历过几次大波动之后,资金有限的散户们就渐渐被淘汰出局了,基金等机构客户成为市场主流。有人比喻说,资本市场以“恐龙时代”替代了“爬虫时代”,大家伙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新希望是民营农业龙头企业,中粮集团是国企控股的大型央企。去年猪肉跌价,中粮斥巨资“大手笔”杀入生猪养殖业。在天津、江苏和湖北建立三大生猪基地,生猪出栏量从零开始,迅速达到150万头。今年猪肉价涨,中粮又把日本的食品巨头三菱、伊藤忠等拉入合资公司,出资100亿元再度砸向生猪养殖和加工领域。有分析说,在中粮集团的规划目标中,生猪养殖最终将达到3000万~4000万头。

  其实在2007~2008年那轮猪肉“牛市”中,跨国投行高盛就开始布局中国生猪养殖业,他们投资两三亿美元,在福建、湖南等地养猪150万头,加上之前高盛投资双汇、雨润两家国内肉食品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全面渗透中国猪肉产业链的姿态相当明确。

  致力于扮演中国“猪老板”的另一家国际银行叫做德意志银行,2008年他们注资6000万美元,收购上海宏博集团养猪场的30%股份,还花了同样多的银子,注资天津宝迪农业集团——同样是一家高速成长的肉食加工企业。

  当养猪“散户”们挥泪告别传统手艺的时候,国企、民企、外资,各路产业集团迈着大步奔向国内养猪业。那些为肉价上涨而紧张的城里人,可能会忽略这个猪肉行业重大的“生态变局”。

  人们都寄希望于规模化的、集约式的“工业化养猪”,能够熨平“散户”养猪不可克服的“猪周期”,使得肉价的波动趋于平稳。而那些“大型食肉动物”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造“全产业链”,以及通过产业创新挣更多的利润。

  新希望集团在上海搞了“滋生活”鲜肉连锁店,这种定位于大、中城市高端肉品零售店,显然是要以品质取胜,而尽量避免价格之争。还有产业投资者,正在主推“冷鲜肉”的消费观念,这种猪肉在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使得肉质保持最佳口感和最好的营养成分,有点类似奶制品行业的巴氏杀菌鲜奶。

  笔者曾到蒙牛集团参观,他们生产“高档奶”的奶牛,每天都有专人按摩,定期洗澡,吃各种“营养套餐”饲料,平常还要听交响乐调理心情。养猪进入“恐龙时代”,企业家们是否会通过科研创新,养出更具价值也有更高价格的“高档猪”?这当然是现在那些“散户”养猪者难以想象的事情。

  不过,面对集约化养猪的呼声,城里人对未来还是有些隐隐的担忧:就像现代化养鸡厂出产的“西装鸡”所带来的困惑一样,以后猪肉价格也许不再让人操心了,可到那时,猪还是从前那个猪吗?我们会不会还要跑去农村,千方百计要买“散养的猪”。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