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8月2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11-08-02
来源:本网采编



  当前生猪涨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前段时间,山西有些地方生猪每斤涨到10元钱,与上年同比增长89%。猪价大涨,成了CPI攀升的主要推手。最近,我利用双休日到清徐、太谷、武乡、高平、泽州、长子等县市,做了两天的养猪业专题调研。我和省畜牧繁育站主管生猪的一位科长,未和县市打招呼,吃在村里,住在养殖户,看到、听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业内实际,与此前流行的看法不尽一致。

  本次跌涨周期与历次有五点不同

  7月16日早上8点,我来到清徐县东南坊村,和一个规模种猪场的场长及技术员聊了一个小时。他俩合伙养了10多年猪,经历了几次猪价起落周期,凭直觉感到这次猪价跌涨与以往有明显不同。随后,我在太谷县小王堡村养猪合作社、北洸村规模养殖场,高平市正易养猪公司,长子县种猪场,都听到了相同的判断。他们的观点主要是:

  一是跌涨周期变化很大。猪价三年一个跌涨周期,几成养猪业的铁律。一些养殖户说,多年来养猪都是“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但这次低迷期长于以往,振幅比历次都强烈,生猪生产能力耗损很大,伤了元气,动了筋骨,恢复过程必然缓慢。分析猪价曲线图,可以看出本次“猪周期”的特征是:跳水很深,触底后低谷较长,反弹攀升异常迅速,此后持续在高位运行。

  二是猪市常识不太管用。一般而言,每年3月至8月是猪肉消费淡季。猪价旺季上涨淡季回落,这是养猪卖猪者都知道的常识。但此次涨价“淡季猪”卖出“旺季价”,淡旺季难以区分。尤其是“五一”过后,猪价加快上涨,显然一反常态,许多人没有预料到。

  三是年节变化波动趋小。早些年生活水平低,猪肉供应量小,逢年过节人们集中消费,需求量大幅增加,价格由此上涨;后来生活水平提高,吃猪肉成了平常之事,但养猪户还是都想赶上年节行情,结果生猪集中出栏,价格由此下跌;近两年,消费不那么集中,养猪户也变得聪明,因此过年过节猪肉价格比较平稳。这一特点在本周期表现得特别鲜明。

  四是“猪周期”与CPI高企的大背景叠加共振。过去的猪价跌涨一般是按自己的周期起伏,本轮猪价跌涨周期则与整体物价上涨紧紧地挂上了钩,特别是与农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连带关系密切,这就使猪价“高烧不退”的底气足,后劲大,调控难。

  五是补栏反应相当滞后。这轮猪价上涨,无论是养殖散户还是规模猪场,都没有像以前那样赶紧补栏,尤其是母猪补栏的积极性非常低。一个种猪场的场长告诉我,原以为这次涨价母猪会供不应求,但这些天根本没人打电话和他要母猪,补栏仔猪的势头也不是很猛。养猪户对补栏如此“淡定”,为历次生猪涨价阶段所未遇见。7月16日晚上,我住在2009年底才退出的一个曾经的养猪大户家里,他家那处能养殖千头的猪舍仍然闲置着。我问这家男主人:“现在猪价这么高,不干了后不后悔?还想不想进仔猪再大干一场?”他说:“不后悔,赔怕了,这次一点也不动心。”

  调研发现,猪价上涨赚到的钱,养殖户主要是用于仔猪的正常补栏和还信用社的贷款。赚了钱的养殖企业多是稳坐钓鱼台,增加投入扩大养殖规模的不多。某养殖企业去年赔了3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赚700多万元。我问这个企业的负责人:“赚这么多钱有什么打算?”他说:“养猪业风险高,还是准备以丰补歉。”

  本轮猪价暴涨的三大原因

  我在调研中感觉到,尽管这次猪价暴涨的原因复杂多变,但可以肯定地说,猪源短缺、供求失衡是根本原因。综合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分析,本轮猪价暴涨有如下三大原因:

  第一,价格长期低迷,养猪业受损严重,生猪存栏过少,生产能力锐减,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这是本轮猪价暴涨的根源所在。2008年10月以来的猪价大跌,为历次“猪周期”跌价持续最长。相当多养殖户破产出局,直接减少了去年的母猪留存和今年的生猪供应。我调研的某养殖小区,原来有8个养猪大户,生猪存栏最高时6000多头,现在只剩下1户人家养了400多头。隔壁另一个村的养猪小区,最多的时候入住十几个养猪大户,规模达到一万头,现在没有一头猪了。相邻的一个5000头规模的养猪场也在2009年垮掉。至于散养户,长期惨淡的猪市使得他们的退出率更高。

  这里涉及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我调研得到的实际情况,与平时看到的相关数据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两年来的生猪生产似乎波动不大,供求关系并未失衡。但业务部门与统计部门的数据相差70%以上。业内权威人士说:“两个数都不准,一个太高,一个过低。”对这一问题,确实需要较真,否则不实的数据会误导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第二,去年冬天猪病高发,母猪产仔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养猪业因此损失惨重,这是造成今年猪价暴涨的一大“硬伤”。当分析猪价上涨原因时,与我交谈的人无一不提到猪病。这也和前些年不同。去年冬天猪病危害的主要是仔猪,小猪死亡率大幅上升。猪病包括以前少见的混合感染、无名高热,仅急性腹泻就使小猪死亡率提高五六个百分点。一位防疫人员说,2007年之前小猪死亡率在8%左右,2009 年后升至15%左右,个别地方高达50%以上。此外,母猪产仔率下降,流产率上升。某种猪场母猪过去年均产仔18只,现在年均只产12只。

  把20多斤的小猪养成200多斤的商品猪,通常需要5个月左右。那么,去冬延至今春的猪病致使仔猪大量死亡,无疑会直接影响今年5月份以后生猪的出栏量。这次调研提醒我,对未来猪价走势的预测,要特别注意母猪和仔猪的补栏量,这两项才是决定周期性变化的关键性指标,而不能简单地看存栏的猪有多少。

  第三,饲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提高,直接加大了养猪成本,这是猪价上涨的常规性原因,但不是本轮涨价最主要的原因。前段时间,有些专家把养猪成本增加,列为本轮猪肉涨价的第一位原因。经调研分析,我觉得这个判断比较牵强。某养殖场报表显示,2010年6月28日到2011年6月27日,每斤玉米涨1角2分,豆粕涨1角,麦麸降1角1分。出栏一头商品猪,一般需要喂500斤玉米,如果把玉米涨价因素分摊,生猪每斤成本上涨几角钱,但实际上2010年以来生猪价格每斤上涨4.7元。显而易见,养猪成本上升,并不是此轮猪价上涨的主因。

  产业扶持和市场调控的对策

  我接触到的养殖企业一致认为,这次国家对猪价上涨的调控措施非常对路和务实——没有匆忙从国外进口猪肉平抑价格,没有简单地动用行政手段实行猪肉限价等打压价格的方法,而是把调控的重点放在了扶持生猪产业的发展上,放在了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健全上。尤其是7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扶持产业,抓好防疫,提供信贷保险支持,加强统计监测分析等措施,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积极拥护。谈到下一步如何应对猪肉涨价,养殖企业有一些具体想法,尽管他们更多的是站在各自利益上考虑问题,但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一,稳定生猪市场,防止暴跌暴涨应该是市场调控和产业扶持政策的首要目标。我调研的养殖户和养殖场,都对当前的养猪暴利感到惧怕,因为他们懂得“涨得越高跌得越狠”的道理。按目前养殖成本估算,生猪每斤价格5.5元大体处于盈亏平衡点。以往养一头猪利润在150元到300元,他们就觉得很不错了;现在一头猪赚七八百块,他们普遍感到心中没底,说不如赚两三百块踏实。

  第二,近日猪价小幅回落,是“猪周期”的正常反应,让供求双方通过市场机制平稳实现恢复性回调效果最好。山西最近10天生猪收购价每斤下降3角至5角,猪价从峰值回落的迹象有所显露。在猪肉供需问题上,应该相信市场机制是可以调节的,干预不当或反应过度则可能适得其反,切不可急于用行政手段把猪肉价格往下压。

  第三,多数养猪企业分析,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生猪价格会在每斤8元上下的价位运行。这段时间很难得,有利于养猪业养精蓄锐,实现恢复性的稳步发展。7月17日中午,我在长子县种猪场与场长交谈,他说,对猪价持续一段高位是有信心的,同时对价格的回落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若价格能保持在7块钱上下,养猪企业也可以接受。

  第四,猪病是养猪业的最大杀手,加大疫病防控措施刻不容缓。现在一头猪要打10余种疫苗,防疫成本增加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严重的是猪病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让人防不胜防。动物防疫的公益性很强,政府的监管服务和投入应该更加有力、高效。必须重点抓好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的基础免疫,加大对混合感染、无名高热等猪病的技术攻关和疫苗研发力度。切实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

  第五,猪价上涨的惯性已经一定程度上趋缓,解决养猪业长远发展问题应提上议事日程。比如,适当提高养猪业进入的门槛,政策上不鼓励30头规模以下的散养,资金集中扶持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扩大生猪良种人工授精补贴范围,全面启动县级疫苗冷链建设,对生猪养殖县实行奖励政策,鼓励大中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到养殖场就业,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和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乃至积极稳妥发展生猪期货交易等。

  7月16日中午,我调研了武乡县一个煤焦企业转产养猪的项目。今年3月养猪场开始建设,已投资1亿多元,计划9月份进2万头母猪,年底投资将超过2个亿,明年6月生猪出栏可达10万头。这样的大型养殖企业,资金可能不是很缺乏,但特别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技术支撑。对此,我们应当采取更重实效的扶持措施。


  8月2日生猪早评

  昨日湖南生猪出栏均价18.82 元/公斤。其中长沙、湘潭、株洲、郴州等地生猪出栏价18.60-19.10元/公斤,岳阳、益阳、常德、邵阳、娄底等地生猪出栏价18.50-19.00元/公斤,衡阳、永州等地生猪出栏价18.80-18.90元/公斤,8月1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9.12元/公斤,全国猪粮比8.18:1。其他地区生猪价格请见下表。

  昨日东北、华东、华南生猪出栏均价小幅下跌,养殖户补栏积极,仔猪存栏逐渐增加;另外,随着近期气温不断上升,猪肉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的影响,屠宰场交易量减少,后期生猪价格将稳中下降。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生猪养殖工作进行了细化,并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须在8月30日前制定本省(区、市)促进生猪生产和价格稳定的工作方案,同时要求各城市要在郊县建立大型生猪养殖场,保持必要的生猪养殖规模和猪肉自给率。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要合理规划养殖区建设,保证养殖用地需要,并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污染处理的支持力度。

  昨日湖南生猪出栏均价继续小幅下跌,后市价格将继续高位震荡。由于零散疫情不断频发,望广大养殖户继续做好饲养管理,及时调整存栏结构,密切关注疫病发展形势和行情变化,适时出栏。

  饲料原料:

  玉米方面:

  周一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稳中上涨。养殖需求强劲支撑玉米下方回落空间有限,预计近期连玉米将继续维持震荡整理。七月份本是淡季,但玉米价格却一路走高,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下游养殖效益锐降、毛利润不断被压缩,饲料企业面临着开工产能不足5成、产量严重下降困境。受困于目前尴尬处境,部分企业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积极更改饲料配方,选择价格较低小麦来代替部分玉米做原料。

  豆粕方面:

  周一国内豆粕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目前国内豆粕库存压力大,但下游养殖行业利润高,需求正在恢复,预计近期豆粕将维持震荡调整。

 


 

2011年08月02日全国生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kg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08-01

07-31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省内最高

省内最低

东北

12

辽宁省

19.41

0.07

0.21

海城市21.20

喀喇沁左翼县18.60

8

吉林省

19.57

-0.06

-0.17

公主岭市20.20

抚松县18.50

22

黑龙江

18.94

0.03

0.33

大同区20.10

宝清县18.00

华北

6

北京市

 

0.00

-0.65

顺义区21.20

西城区19.00

3

天津市

19.90

0.00

0.26

静海县20.00

 

21

河北省

18.88

0.13

0.11

定兴县20.20

任丘市17.60

17

山西省

19.15

-0.04

-0.02

五台县21.00

汾西县18.00

10

内蒙古

20.00

-0.50

-0.60

宁城县20.30

 

华东

2

上海市

 

0.00

0.00

崇明县20.00

 

25

福建省

18.68

-0.19

0.16

莆田县19.60

延平区17.00

15

浙江省

19.19

0.04

0.48

温岭市20.60

嘉善县17.60

28

江苏省

17.83

0.00

0.06

东台市20.00

沭阳县16.00

27

山东省

18.04

-0.05

-0.22

宁阳县20.00

沂水县16.00

23

安徽省

18.64

0.32

-0.05

太湖县20.20

明光市17.80

华中

16

江西省

19.38

-0.16

-0.08

宜黄县20.50

安远县18.00

18

湖北省

19.06

0.03

0.12

广水市20.00

建始县17.60

24

河南省

18.88

0.07

0.48

西华县20.10

新乡县17.60

20

湖南省

19.15

-0.13

-0.17

苏仙区20.00

新化县17.00

华南

19

广东省

18.97

0.10

0.10

惠东县20.60

化州市18.00

13

广西

19.20

0.25

-0.02

扶绥县20.20

博白县18.60

西北

5

陕西省

19.44

0.14

0.48

兴平市20.60

礼泉县18.00

14

甘肃省

19.31

-0.01

-0.50

陇西县19.60

宁县19.00

4

宁夏

 

0.00

0.00

利通区20.20

平罗县18.00

26

新疆

18.07

-0.07

-0.42

新市区18.70

石河子市17.40

西南

7

重庆市

19.24

0.28

0.02

黔江区20.20

永川市18.80

11

四川省

19.68

-0.19

0.25

大英县20.50

宜宾县18.00

9

云南省

18.07

1.43

1.25

新平自治县19.50

 

1

贵州省

 

0.00

0.00

平凡县21.00

 

全国

789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9.23
±0.63

19.03
±0.53

0.20

0.18

辽宁省-海城市21.20

江苏省-沭阳县16.00

 

 


 

  安徽省监控生猪屠宰 注水肉将无处躲藏

  生猪进入屠宰厂后,有没有注水?是否经过严格检验检疫?今年9月以后,这些问题就可以“一目了然”。记者昨日从省商务厅获悉,我省将对35家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企业关键环节安装“电子眼”,监控内容还与省、市、县商务局联网,实现生猪屠宰的远程实时监控。

  据悉,作为商务部、财政部2011年确定的“屠宰监管技术系统”建设试点省份之一,我省要建立全省统一的屠宰监管技术工作平台,在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厂安装监控终端,并与监管平台加以连通,形成从省、市、县到企业纵向贯通的监管系统,实现对生猪屠宰行业的信息化监管。

  省商务厅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屠宰企业要在对生猪进厂查验、宰前停食静养、生猪屠宰、同步检疫检验、无害化处理、分割包装和肉品出厂等重点环节实时监控,并进行录播存储,存储期为90天,同时要将监控影像资料实时上传至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存储。省、市、县三级商务主管部门也要搭建相应的监管平台,实现三级部门之间以及与企业之间监控影像的联网,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换句话说,以前可能存在部分屠宰点在加工环节给生猪注水的现象,现在装了‘电子眼’后,这个现象在这一环节将被杜绝。”

  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此次只选择了全省35家大型屠宰企业以及33家市、县商务部门实现联网监控。其中马鞍山、铜陵各有1家,合肥、淮南、黄山屠宰企业各2家,安庆3家,淮北、阜阳各4家,蚌埠、宣城各5家,六安6家。

  按照省商务厅规划的进度表,该系统将在9月10日起完成安装,9月25日之前完成验收。“确保屠宰监管视频监控技术系统于9月底前全面开通运行”。

  合肥市一位生猪屠宰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监控让市民吃上放心肉的想法很好,但如果能够监督杀猪,是不是也应该监控养猪?养猪场的环境是否合格、猪饲料有无添加剂、病死猪如何处理等也可以纳入监控。

 


 

  山西省猪业协会成立 抑制猪肉价格波动

  为给养殖企业与政府搭起沟通的桥梁,也为抑制猪价大起大落,7月30日,我省成立首家全省性行业自律服务组织山西省猪业协会。该协会由1000多个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等猪业产业环节的会员单位(个人)组成。

  省农业厅副厅长雷郭堂介绍,近年来,我省生猪生产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全省生猪出栏量超过1000万头,猪肉产量达到7亿公斤,猪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猪业占到畜牧业的“半壁江山”,有力保障了市场供给和农民增收。然而,今年上半年,我省生猪受周期性波动、养殖成本上涨、部分散养户退出养殖等因素影响,存出栏量减少,猪肉产量减少。全省生猪、猪肉价格跟随全国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有较大涨幅。7月份,仔猪平均价格为44.12元/公斤,活猪平均价格为18.79元/公斤,猪肉平均价格为29.93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了160.6%、78.8%、88%。猪肉价格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也成为推动全省CPI上升的主要动力之一。

  猪价的上涨,除了养殖成本增加,市场供应量减少,以及疫病导致生猪存栏量减少外,深层次的原因是,我省生猪良繁体系不健全和规模养殖比重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我省种猪供种能力一直薄弱,全省存栏原种猪1.5万头,只能满足全省需求的一半,其余要靠从省外调入。规模化养殖虽然发展较快,比例已达六成以上,但仍面临贷款难、用地难、环保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进度。

  成立猪业协会,可有效提高生猪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生猪生产的产业化发展。协会将为从事生猪产业的企业和有志于从事生猪产业发展的有识之士提供服务,协调涉猪生产企业间的合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开拓国内外市场。最重要的是,这将有利于我省猪肉市场的稳定供应,防止猪肉价格大幅波动,让消费者吃上质量好、价格便宜的猪肉。

 


 

  微服私访:副省长生猪调研亲历记

  当前生猪涨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山西省副省长 刘维佳

  前段时间,山西有些地方生猪每斤涨到10元钱,与上年同比增长89%。猪价大涨,成了CPI攀升的主要推手。最近,我利用双休日到清徐、太谷、武乡、高平、泽州、长子等县市,做了两天的养猪业专题调研。我和省畜牧繁育站主管生猪的一位科长,未和县市打招呼,吃在村里,住在养殖户,看到、听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业内实际,与此前流行的看法不尽一致。

  本次跌涨周期与历次有五点不同

  7月16日早上8点,我来到清徐县东南坊村,和一个规模种猪场的场长及技术员聊了一个小时。他俩合伙养了10多年猪,经历了几次猪价起落周期,凭直觉感到这次猪价跌涨与以往有明显不同。随后,我在太谷县小王堡村养猪合作社、北洸村规模养殖场,高平市正易养猪公司,长子县种猪场,都听到了相同的判断。他们的观点主要是:

  一是跌涨周期变化很大。猪价三年一个跌涨周期,几成养猪业的铁律。一些养殖户说,多年来养猪都是“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但这次低迷期长于以往,振幅比历次都强烈,生猪生产能力耗损很大,伤了元气,动了筋骨,恢复过程必然缓慢。分析猪价曲线图,可以看出本次“猪周期”的特征是:跳水很深,触底后低谷较长,反弹攀升异常迅速,此后持续在高位运行。

  二是猪市常识不太管用。一般而言,每年3月至8月是猪肉消费淡季。猪价旺季上涨淡季回落,这是养猪卖猪者都知道的常识。但此次涨价“淡季猪”卖出“旺季价”,淡旺季难以区分。尤其是“五一”过后,猪价加快上涨,显然一反常态,许多人没有预料到。

  三是年节变化波动趋小。早些年生活水平低,猪肉供应量小,逢年过节人们集中消费,需求量大幅增加,价格由此上涨;后来生活水平提高,吃猪肉成了平常之事,但养猪户还是都想赶上年节行情,结果生猪集中出栏,价格由此下跌;近两年,消费不那么集中,养猪户也变得聪明,因此过年过节猪肉价格比较平稳。这一特点在本周期表现得特别鲜明。

  四是“猪周期”与CPI高企的大背景叠加共振。过去的猪价跌涨一般是按自己的周期起伏,本轮猪价跌涨周期则与整体物价上涨紧紧地挂上了钩,特别是与农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连带关系密切,这就使猪价“高烧不退”的底气足,后劲大,调控难。

  五是补栏反应相当滞后。这轮猪价上涨,无论是养殖散户还是规模猪场,都没有像以前那样赶紧补栏,尤其是母猪补栏的积极性非常低。一个种猪场的场长告诉我,原以为这次涨价母猪会供不应求,但这些天根本没人打电话和他要母猪,补栏仔猪的势头也不是很猛。养猪户对补栏如此“淡定”,为历次生猪涨价阶段所未遇见。7月16日晚上,我住在2009年底才退出的一个曾经的养猪大户家里,他家那处能养殖千头的猪舍仍然闲置着。我问这家男主人:“现在猪价这么高,不干了后不后悔?还想不想进仔猪再大干一场?”他说:“不后悔,赔怕了,这次一点也不动心。”

  调研发现,猪价上涨赚到的钱,养殖户主要是用于仔猪的正常补栏和还信用社的贷款。赚了钱的养殖企业多是稳坐钓鱼台,增加投入扩大养殖规模的不多。某养殖企业去年赔了3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赚700多万元。我问这个企业的负责人:“赚这么多钱有什么打算?”他说:“养猪业风险高,还是准备以丰补歉。”

  本轮猪价暴涨的三大原因

  我在调研中感觉到,尽管这次猪价暴涨的原因复杂多变,但可以肯定地说,猪源短缺、供求失衡是根本原因。综合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分析,本轮猪价暴涨有如下三大原因:

  第一,价格长期低迷,养猪业受损严重,生猪存栏过少,生产能力锐减,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这是本轮猪价暴涨的根源所在。2008年10月以来的猪价大跌,为历次“猪周期”跌价持续最长。相当多养殖户破产出局,直接减少了去年的母猪留存和今年的生猪供应。我调研的某养殖小区,原来有8个养猪大户,生猪存栏最高时6000多头,现在只剩下1户人家养了400多头。隔壁另一个村的养猪小区,最多的时候入住十几个养猪大户,规模达到一万头,现在没有一头猪了。相邻的一个5000头规模的养猪场也在2009年垮掉。至于散养户,长期惨淡的猪市使得他们的退出率更高。

  这里涉及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我调研得到的实际情况,与平时看到的相关数据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两年来的生猪生产似乎波动不大,供求关系并未失衡。但业务部门与统计部门的数据相差70%以上。业内权威人士说:“两个数都不准,一个太高,一个过低。”对这一问题,确实需要较真,否则不实的数据会误导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第二,去年冬天猪病高发,母猪产仔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养猪业因此损失惨重,这是造成今年猪价暴涨的一大“硬伤”。当分析猪价上涨原因时,与我交谈的人无一不提到猪病。这也和前些年不同。去年冬天猪病危害的主要是仔猪,小猪死亡率大幅上升。猪病包括以前少见的混合感染、无名高热,仅急性腹泻就使小猪死亡率提高五六个百分点。一位防疫人员说,2007年之前小猪死亡率在8%左右,2009 年后升至15%左右,个别地方高达50%以上。此外,母猪产仔率下降,流产率上升。某种猪场母猪过去年均产仔18只,现在年均只产12只。

  把20多斤的小猪养成200多斤的商品猪,通常需要5个月左右。那么,去冬延至今春的猪病致使仔猪大量死亡,无疑会直接影响今年5月份以后生猪的出栏量。这次调研提醒我,对未来猪价走势的预测,要特别注意母猪和仔猪的补栏量,这两项才是决定周期性变化的关键性指标,而不能简单地看存栏的猪有多少。

  第三,饲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提高,直接加大了养猪成本,这是猪价上涨的常规性原因,但不是本轮涨价最主要的原因。前段时间,有些专家把养猪成本增加,列为本轮猪肉涨价的第一位原因。经调研分析,我觉得这个判断比较牵强。某养殖场报表显示,2010年6月28日到2011年6月27日,每斤玉米涨1角2分,豆粕涨1角,麦麸降1角1分。出栏一头商品猪,一般需要喂500斤玉米,如果把玉米涨价因素分摊,生猪每斤成本上涨几角钱,但实际上2010年以来生猪价格每斤上涨4.7元。显而易见,养猪成本上升,并不是此轮猪价上涨的主因。

  产业扶持和市场调控的对策

  我接触到的养殖企业一致认为,这次国家对猪价上涨的调控措施非常对路和务实——没有匆忙从国外进口猪肉平抑价格,没有简单地动用行政手段实行猪肉限价等打压价格的方法,而是把调控的重点放在了扶持生猪产业的发展上,放在了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健全上。尤其是7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扶持产业,抓好防疫,提供信贷保险支持,加强统计监测分析等措施,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积极拥护。谈到下一步如何应对猪肉涨价,养殖企业有一些具体想法,尽管他们更多的是站在各自利益上考虑问题,但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一,稳定生猪市场,防止暴跌暴涨应该是市场调控和产业扶持政策的首要目标。我调研的养殖户和养殖场,都对当前的养猪暴利感到惧怕,因为他们懂得“涨得越高跌得越狠”的道理。按目前养殖成本估算,生猪每斤价格5.5元大体处于盈亏平衡点。以往养一头猪利润在150元到300元,他们就觉得很不错了;现在一头猪赚七八百块,他们普遍感到心中没底,说不如赚两三百块踏实。

  第二,近日猪价小幅回落,是“猪周期”的正常反应,让供求双方通过市场机制平稳实现恢复性回调效果最好。山西最近10天生猪收购价每斤下降3角至5角,猪价从峰值回落的迹象有所显露。在猪肉供需问题上,应该相信市场机制是可以调节的,干预不当或反应过度则可能适得其反,切不可急于用行政手段把猪肉价格往下压。

  第三,多数养猪企业分析,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生猪价格会在每斤8元上下的价位运行。这段时间很难得,有利于养猪业养精蓄锐,实现恢复性的稳步发展。7月17日中午,我在长子县种猪场与场长交谈,他说,对猪价持续一段高位是有信心的,同时对价格的回落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若价格能保持在7块钱上下,养猪企业也可以接受。

  第四,猪病是养猪业的最大杀手,加大疫病防控措施刻不容缓。现在一头猪要打10余种疫苗,防疫成本增加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严重的是猪病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让人防不胜防。动物防疫的公益性很强,政府的监管服务和投入应该更加有力、高效。必须重点抓好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的基础免疫,加大对混合感染、无名高热等猪病的技术攻关和疫苗研发力度。切实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

  第五,猪价上涨的惯性已经一定程度上趋缓,解决养猪业长远发展问题应提上议事日程。比如,适当提高养猪业进入的门槛,政策上不鼓励30头规模以下的散养,资金集中扶持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扩大生猪良种人工授精补贴范围,全面启动县级疫苗冷链建设,对生猪养殖县实行奖励政策,鼓励大中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到养殖场就业,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和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乃至积极稳妥发展生猪期货交易等。

  7月16日中午,我调研了武乡县一个煤焦企业转产养猪的项目。今年3月养猪场开始建设,已投资1亿多元,计划9月份进2万头母猪,年底投资将超过2个亿,明年6月生猪出栏可达10万头。这样的大型养殖企业,资金可能不是很缺乏,但特别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技术支撑。对此,我们应当采取更重实效的扶持措施。

 


 

  瘦肉精催生定制猪肉 土猪大受欢迎

  在上海,能放开肚皮吃而不担心食物被瘦肉精污染的餐厅有多少家?日前世界游泳锦标赛在上海开锣,而组委会指定了15家餐厅作为安全用餐指南。

  正是由于瘦肉精这个词最近频频出现,使得消费者对于猪肉产生了戒备之心,从而催生了肥猪土猪市场的兴起,据悉,目前广州的肥猪供应已经占据整个的10%。此外,向农庄定制猪肉的方式,也正在兴起。

  2011年7月16日,在上海开幕的世界游泳锦标赛开赛前,组委会起草了被称为“史上最难堪”的安全用餐指南,指定只有15家餐厅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安全食品。以避免因世界上最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因嘴馋,而断送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而稍早前,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孔塔多尔被检查出兴奋剂时,就表示是食用了受污染的猪肉。此前著名柔道运动员佟文由于吃猪肉而在世锦赛上被检测出兴奋剂(克伦特罗),因此禁赛2年。为此,天津柔道队自己建养殖场,养了十几头猪,以防重蹈覆辙。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称,据南京农业大学一位教授介绍,从出现到现在,瘦肉精(β激动剂)已经有了第三代产品。一代产品是盐酸克伦特罗,毒性很大,内脏残留多,可同时作用于β1和β2两个受体。β1会作用于心脏,造成死亡。二代产品是西巴特罗。三代产品为莱克多巴胺,只作用β2受体,代谢快,残留少,毒副作用小。

  一位不方便公开姓名的资深养殖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是克伦特罗导致检出兴奋剂,应该是吃了瘦肉精牛肉,而非猪肉。因为目前抽检比较严格,盐酸克伦特罗等常见的瘦肉精已经很少在猪肉中添加,一些养殖户转而使用莱克多巴胺等其他替代品,但盐酸克伦特罗“目前在牛肉中是百分百添加的”,从而达到增色增瘦的作用,肉质就像“化了妆一样”。

  瘦肉精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媒体公开资料显示,瘦肉精在欧盟属于禁用药品。美国等20多个国家则允许添加莱克多巴胺,但有严格使用规范,要求有停药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并不是所有使用了瘦肉精的猪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必须把握猪的生长周期,即在猪出栏之前的一段时间(一周或更长时间)停止在其饲料中加入瘦肉精,便可通过猪自然的新陈代谢将瘦肉精排出。目前这一观点仍得到学界的认同,据悉,一些高校研制新添加剂只要经过对比试验,证明对生长有促进作用,就直接与饲料生产企业对接,投入生产,很少做动物毒理病理实验。

  而其实,瘦肉精只是猪饲料中的冰山一角。前述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常见的快大型瘦肉猪除了瘦肉精外,大部分猪饲料中都加入了安眠药和抗生素成分,“猪的消耗少,生病少,自然长得快。”

  清远小马驹农庄的负责人胡小青介绍,该农庄内一头正常家庭饲养的猪,从仔猪到出栏通常要九到十个月,出栏时体重在一百五六十斤。而快大型猪往往只需要四五个月就能出栏,快的甚至只要三个月,体重会更大一些。虽然跟饲料相比,以番薯藤、剩菜饭为食材的单天饲养成本较低,但由于养殖周期长了一倍,总体成本上升,因此一些小有规模的养殖户,往往会选择快大型猪进行饲养。

  安全问题催生土猪市场

  因为猪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时,开始有意识的选肥猪肉。壹号土猪的相关负责人林小姐介绍,壹号土猪从2007年在广州正式开卖以来,带动了肥猪市场,目前肥猪已经占据广州整个猪肉市场的10%。

  据介绍,今年从瘦肉精事件以来,猪肉价格节节上涨。目前壹号土猪的排骨价格为38元/斤,而一斤普通排骨的价格也在25元左右。而此前,两者的价格几乎相差一倍。随着普通猪肉和品牌肥猪的价格差距变小,因此不少消费者选择了“吃好点,少吃点”的方式,选择价格相对较高的肥猪产品。林小姐透露,因为新开了江门等市场,今年壹号土猪的整体销量翻了一倍,仅广州上半年就有10%的增长。以东山市场为例,每天最少能卖四头猪。“前两天推出八折促销活动,一天就卖了二十几头,说明市场需求很旺。”

  定制农产品兴起

  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国内一年的生猪需求量在6.3亿头。从农业的角度算,一头猪的均价为1300元,相当于拥有8200亿元的市场;而在商业领域,一头猪的均价为1500元,蕴含了9500亿元的购买力。

  据悉,目前国内最大的养殖企业温氏,一年生猪出栏量在200万头左右,仅占全国市场的千分之三。壹号土猪创始人陈生认为,这样的占有率在市场中也是微不足道的。根据快消领域的一般规律,在行业内达到垄断地位需占据40%以上的市场,而行业内前十名占据9成以上的市场。但对养猪业而言,即使是4%的市场,也有300多亿的空间,行业远未整合。

  正是由于市场的庞大,目前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兴起了蔬菜肉禽蛋配送的定制农产品服务。

  “高端猪肉等定制农产品做到菜有菜味,肉有肉香,同时受众群体较小,顾客和价格都相对稳定,受外界影响不大,反而能稳步发展。”清远小马驹农庄负责人胡小青介绍,该农庄在今年开始试业,接受广州家庭的配送订单,以猪肉为例,目前保持在一周一头猪的供给量。但胡小青表示,农庄并不想发展得太快,一头猪要养九个多月,供应量最快也要到明年中才能增倍。

  瘦肉精安全事件层出

  在市场上,肥猪常常打上土猪的招牌宣传。但同样是土猪肉,有品牌的比如壹号土猪,单价要30元左右,而一些没有品牌的土猪肉,则能便宜上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专业人士介绍,不能以肥瘦简单判定是否是真土猪有否加瘦肉精,但肥瘦确实是检验的标准之一。选购土猪肉,有几个要点:先看“背膘”,如果背部皮下没有1~2厘米厚的肥肉,基本可以判定不是肥猪。此外,如果猪肉特别鲜红、光亮;切成两三指宽的猪肉较软,不能立于案上,都可能含有瘦肉精。另外,如发现肥肉与瘦肉有明显分离,而且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则可能含有瘦肉精。

 


 

  稳猪价当务之急是加强产业链建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五项政策措施。新政的出台将如何影响猪肉价格走势?能否让猪肉价格这架“过山车”及时刹车?什么才是稳定猪肉价格的治本之策?这些问题引发各方热议。

  吸取上轮调控教训

  能繁母猪补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养殖企业信贷支持……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给生猪养殖户打了一剂强心针。江西一家牧业公司拥有能繁母猪300头,今年预计总出栏生猪6000头。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家出台政策对生猪养殖企业是一个鼓励,他正在考虑适度扩大养殖规模。一家畜牧良种场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国家补贴政策的出台,提高了养殖企业抗市场风险和病害风险的能力。大家更敢多养猪、养好猪了。”

  对此,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蒋从文提醒说:“目前生猪价格利好已刺激众多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因此,要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监测,防止国家促进生产的措施出台后,造成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扩张,再次出现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许多业内人士都有同样的担心,希望不要重蹈2008年的覆辙。2008年,由于疫病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生猪供应量明显减少,猪肉价格大涨,有关部门出台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养殖保险等多项扶持政策,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迅速攀升,出栏生猪数量供过于求,使2009年~2010年猪肉价格陷入低迷。

  应该说,中国养殖生产市场化以来,在扶持生猪养殖政策上,一直缺乏长期的战略性的举措,生猪一短缺,就出台补贴政策,但由于养殖户多是散养,在市场上并没有价格的制定权和话语权,国家的补贴大多被掌握定价权的销售端群体套利赚走;而在生猪供应充足时,又取消补贴养殖户的政策。政策的这种摇摆,使得中国猪肉价格一直处于时涨时跌的周期性波动之中,“暴涨暴跌”让养殖户和消费者都很受伤,“价贵伤市民、价贱伤农民”。

  从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采取的具体举措看,除了一些临时性价格干预措施外,大多是一些长期性的扶持政策。相信这些政策举措一旦落实,能够在短期内恢复养殖户的信心,增加市场供应,平抑暴涨的猪肉价格。但必须指出,鉴于我国养殖业长期以来落后的状况,政府除了保证扶持政策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之外,一定要研究推动我国养殖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的战略举措,改变目前整个养殖业小、散、乱的状况,加大政策的力度,这才是真正稳定猪肉价格的治本之策。

  短板在养殖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除非有重大自然灾害或流行病暴发,很少会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的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情况。究其原因,我国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其中的主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所谓的养猪产业化,更多还是“大散养”的格局。农民依然以一家一户的庭院式圈养为主,尽管多数规模比以前大,但延续的还是“小农经济”的传统。多年来我们一直期盼猪业的转型,包括我国政府给予的大力扶持、各路社会资本的投入等有形的手力推我国猪肉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事实上,效果不如预期。

  据统计,目前年出栏量超过5万头的规模化企业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还不到1%。这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同行的规模化水平,也明显落后于中国家禽养殖业5%的规模化程度。而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由于散养户的大量存在,使得中国生猪养殖环节一直十分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产量和价格较大的波动。

  不仅规模化程度不够,生产技术落后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一大“软肋”。目前我国的生猪良种普及率仅为30%多,且对国外良种依赖性强。生猪改良面窄,大部分养猪户饲养的品种较差,导致生产水平低下。科学养殖、防病,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效益,对很多中小养殖户来说无从谈起。

  因此,要改变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必须在改变生产方式方面下功夫。扩大养殖规模,改变散、小、乱的生产格局,尽快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提高技术含量,这是保障生猪生产稳定、优质、高产的基础。

  加强肉类产业链建设

  指望有什么举措能让肉价立竿见影迅速下滑,恐怕不太现实。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陈伟建议,着眼长远,当务之急是加强产业链建设。他分析认为,从工业看,我国肉类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不输发达国家,但从产业链上看,落后发达国家10年~15年。有效的办法是按照工业反补农牧业的要求,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理念和模式改造传统农牧业,加快传统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集约饲养方式转变,建立稳固的原料生产基地,实现肉类加工工业与农牧业的协调发展。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谈到解决“猪周期”难题时也表示,国家采取收储补贴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建立根本的机制,就是规模化、产业链化。“它是一个体系、一个制度,必须走一条支持规模化,产业链化的路,这条路需要企业去探索,也需要国家的支持。”

  “大企业应充当行业整合者。”陈伟指出,大企业有动力,往前延伸到源头即养殖环节,往后延伸即冷链建设,只有整个产业链完善了,猪肉的供应、价格及安全才能稳定可控。丹麦的加工大企业,70%~80%的生猪供应都是自有的。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个可借鉴的方法是,肉类企业参股养殖、屠宰等企业,大家在一条产业链上也在一条经济链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猪肉的供应和价格就会比较稳定。

  政府应鼓励猪肉加工企业自建猪场,规模化养猪场养殖数量相对稳定,不会暴增暴减,而且应对疫病、研究和判断生猪市场供应量的起伏能力更强,也方便政府部门调控,走出猪肉价格暴涨暴跌周期的可能性更大。陈伟说,国家财政部已经连续两年支持猪肉产业链项目,这个政策应该持续下去,并且应该扩大力度并覆盖整个肉类产业。他还指出,建立有效的肉类进出口机制势在必行。一方面我们不依赖进口,因为有国内大市场作依托。但是另一方面,一旦国内市场有问题,想依赖国际市场发挥作用并不可行,国际市场不可能突然之间提供大量产品满足国内市场的巨大缺口。肉类进出口机制具有类似国家储备的调节作用,实际上是保障供应的长效机制。

  近期对开设生猪期货的呼声渐高。生猪期货作为一种金融手段,是实现农户和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好办法,能帮助养殖户、屠宰厂、加工企业有效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锁定预期利润;更可以吸引更多各层次的投资者积极入市参与交易,活跃期货市场。但生猪期货实施操作起来也并非易事。大连商品交易所早在2008年便对外宣称,生猪期货将很快推出,但至今仍无下文。“大猪肉期货是好事,也是发展趋势,对稳定价格能够发挥作用,但由于市场条件尚不具备,一直搞不起来。中国养殖业大量中小养殖户的存在无法适应期货市场的要求。”陈伟如是说。

  此外,有专家建议,猪肉消费牵涉到千家万户,政府有必要建立一套灵敏的预警机制,在价格很低或价格很高时及时预警,以便养殖户可以根据市场信息决定养殖规模,避免风险。这种预警机制不是单一部门所能为,而要由多个部门协调联动,要通过信息互通、综合分析、协调联动,及时向养殖户发布预警信息。

 


 

  农业部加强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

  日前,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工作。
  《通知》要求,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对地方政府明确由畜牧兽医部门承担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责任的,畜牧兽医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地方政府明确由其他相关部门承担监管职责的,畜牧兽医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做到无缝对接,不留空当。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商务、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共同做好“瘦肉精”监管工作。要加强与编制、发改、财政部门的协调,解决“瘦肉精”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检测监管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严格检测,确保安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协调商务部门督促生猪屠宰企业建立“瘦肉精”自检制度,按批次对屠宰生猪进行筛查。要在农业部组织开展全国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抽查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风险可控、监管有力的原则,科学确定抽检比例,加大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抽检力度。监督抽检样品应涵盖猪尿、猪肉、猪肝,抽样方法依照《猪肉、猪肝、猪尿抽样方法》(NY/T763-2004)执行,检测方法、限量标准和确证方法按照国家和农业部有关规定执行。“瘦肉精”阳性样本的确证工作由省级兽药监察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或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指定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终裁检验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承担。

  强化监管,严格执法。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严格检查屠宰企业“瘦肉精”检测合格记录凭证,联合商务部门监督屠宰企业对确证检测呈阳性的生猪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自检或监督抽检发现阳性样品的同批次生猪移动,及时组织追踪溯源,查找问题生猪来源和“瘦肉精”线索,对涉嫌犯罪的要立即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对不按规定进行“瘦肉精”检测、无“瘦肉精”检测合格记录凭证或宰杀“瘦肉精”阳性生猪的定点屠宰企业,要请商务主管部门采取责令停产整顿直至报请当地政府取消生猪定点屠宰资格等措施。要根据屠宰企业自检与监督抽查结果,及时发布“瘦肉精”生猪产地预警信息和违法行为人“黑名单”,有效降低生猪质量安全风险。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严格入场生猪耳标和检疫证明查验,掌握生猪来源和健康状况,依法实施屠宰检疫监管,对屠宰生猪实施可追溯管理。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委托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瘦肉精”监督执法的,要严格按照“谁委托、谁负责、谁指导”的原则办理委托手续,协调解决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条件保障问题。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广泛宣传“瘦肉精”危害、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相关政策和措施及国家严厉打击非法制售“瘦肉精”的法律法规,增强屠宰企业和生猪经纪人守法经营意识和质量安全责任意识。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公布“瘦肉精”举报投诉受理电话和网络邮箱地址,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积极营造“瘦肉精”监管和健康消费的良好舆论氛围。

 


 

  赣榆加大监管 没收病死猪肉52公斤

  由于当前猪肉价格出现上涨现象,赣榆工商局为防止经营者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销售不合格猪肉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不断加大猪肉市场监管力度,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赣榆工商局严格执行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政府有关法规,对未加盖畜牧部门检疫验讫印章、定点屠宰厂检验合格印章的生鲜肉品,一律不得上市销售。要求肉品进入辖区市场的外地屠宰企业,严格提供定点屠宰厂批准设立文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赣榆工商局要求监管人员将不定期进行巡查,增加巡查频率,并要求猪肉经营户实行亮照经营,检查相关证件,确保前置许可文件合法有效;要求从事猪肉销售的市场、超市与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企业签订协议,保证从定点屠宰加工企业进货。

  赣榆工商局还对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的不法商户,吊销营业执照,清除出市场,并依法进行处罚。

  到目前为止,该局共检查屠宰场16个,猪肉经营户215户,取缔无照经营户4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7份,没收销毁病死猪肉52公斤。

 


 

  当前生猪涨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图片1

  前段时间,山西有些地方生猪每斤涨到10元钱,与上年同比增长89%。猪价大涨,成了CPI攀升的主要推手。最近,我利用双休日到清徐、太谷、武乡、高平、泽州、长子等县市,做了两天的养猪业专题调研。我和省畜牧繁育站主管生猪的一位科长,未和县市打招呼,吃在村里,住在养殖户,看到、听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业内实际,与此前流行的看法不尽一致。

  本次跌涨周期与历次有五点不同

  7月16日早上8点,我来到清徐县东南坊村,和一个规模种猪场的场长及技术员聊了一个小时。他俩合伙养了10多年猪,经历了几次猪价起落周期,凭直觉感到这次猪价跌涨与以往有明显不同。随后,我在太谷县小王堡村养猪合作社、北洸村规模养殖场,高平市正易养猪公司,长子县种猪场,都听到了相同的判断。他们的观点主要是:

  一是跌涨周期变化很大。猪价三年一个跌涨周期,几成养猪业的铁律。一些养殖户说,多年来养猪都是“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但这次低迷期长于以往,振幅比历次都强烈,生猪生产能力耗损很大,伤了元气,动了筋骨,恢复过程必然缓慢。分析猪价曲线图,可以看出本次“猪周期”的特征是:跳水很深,触底后低谷较长,反弹攀升异常迅速,此后持续在高位运行。

  二是猪市常识不太管用。一般而言,每年3月至8月是猪肉消费淡季。猪价旺季上涨淡季回落,这是养猪卖猪者都知道的常识。但此次涨价“淡季猪”卖出“旺季价”,淡旺季难以区分。尤其是“五一”过后,猪价加快上涨,显然一反常态,许多人没有预料到。

  三是年节变化波动趋小。早些年生活水平低,猪肉供应量小,逢年过节人们集中消费,需求量大幅增加,价格由此上涨;后来生活水平提高,吃猪肉成了平常之事,但养猪户还是都想赶上年节行情,结果生猪集中出栏,价格由此下跌;近两年,消费不那么集中,养猪户也变得聪明,因此过年过节猪肉价格比较平稳。这一特点在本周期表现得特别鲜明。

  四是“猪周期”与CPI高企的大背景叠加共振。过去的猪价跌涨一般是按自己的周期起伏,本轮猪价跌涨周期则与整体物价上涨紧紧地挂上了钩,特别是与农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连带关系密切,这就使猪价“高烧不退”的底气足,后劲大,调控难。

  五是补栏反应相当滞后。这轮猪价上涨,无论是养殖散户还是规模猪场,都没有像以前那样赶紧补栏,尤其是母猪补栏的积极性非常低。一个种猪场的场长告诉我,原以为这次涨价母猪会供不应求,但这些天根本没人打电话和他要母猪,补栏仔猪的势头也不是很猛。养猪户对补栏如此“淡定”,为历次生猪涨价阶段所未遇见。7月16日晚上,我住在2009年底才退出的一个曾经的养猪大户家里,他家那处能养殖千头的猪舍仍然闲置着。我问这家男主人:“现在猪价这么高,不干了后不后悔?还想不想进仔猪再大干一场?”他说:“不后悔,赔怕了,这次一点也不动心。”

  调研发现,猪价上涨赚到的钱,养殖户主要是用于仔猪的正常补栏和还信用社的贷款。赚了钱的养殖企业多是稳坐钓鱼台,增加投入扩大养殖规模的不多。某养殖企业去年赔了3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赚700多万元。我问这个企业的负责人:“赚这么多钱有什么打算?”他说:“养猪业风险高,还是准备以丰补歉。”

  本轮猪价暴涨的三大原因

  我在调研中感觉到,尽管这次猪价暴涨的原因复杂多变,但可以肯定地说,猪源短缺、供求失衡是根本原因。综合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分析,本轮猪价暴涨有如下三大原因:

  第一,价格长期低迷,养猪业受损严重,生猪存栏过少,生产能力锐减,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这是本轮猪价暴涨的根源所在。2008年10月以来的猪价大跌,为历次“猪周期”跌价持续最长。相当多养殖户破产出局,直接减少了去年的母猪留存和今年的生猪供应。我调研的某养殖小区,原来有8个养猪大户,生猪存栏最高时6000多头,现在只剩下1户人家养了400多头。隔壁另一个村的养猪小区,最多的时候入住十几个养猪大户,规模达到一万头,现在没有一头猪了。相邻的一个5000头规模的养猪场也在2009年垮掉。至于散养户,长期惨淡的猪市使得他们的退出率更高。

  这里涉及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我调研得到的实际情况,与平时看到的相关数据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两年来的生猪生产似乎波动不大,供求关系并未失衡。但业务部门与统计部门的数据相差70%以上。业内权威人士说:“两个数都不准,一个太高,一个过低。”对这一问题,确实需要较真,否则不实的数据会误导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第二,去年冬天猪病高发,母猪产仔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养猪业因此损失惨重,这是造成今年猪价暴涨的一大“硬伤”。当分析猪价上涨原因时,与我交谈的人无一不提到猪病。这也和前些年不同。去年冬天猪病危害的主要是仔猪,小猪死亡率大幅上升。猪病包括以前少见的混合感染、无名高热,仅急性腹泻就使小猪死亡率提高五六个百分点。一位防疫人员说,2007年之前小猪死亡率在8%左右,2009 年后升至15%左右,个别地方高达50%以上。此外,母猪产仔率下降,流产率上升。某种猪场母猪过去年均产仔18只,现在年均只产12只。

  把20多斤的小猪养成200多斤的商品猪,通常需要5个月左右。那么,去冬延至今春的猪病致使仔猪大量死亡,无疑会直接影响今年5月份以后生猪的出栏量。这次调研提醒我,对未来猪价走势的预测,要特别注意母猪和仔猪的补栏量,这两项才是决定周期性变化的关键性指标,而不能简单地看存栏的猪有多少。

  第三,饲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提高,直接加大了养猪成本,这是猪价上涨的常规性原因,但不是本轮涨价最主要的原因。前段时间,有些专家把养猪成本增加,列为本轮猪肉涨价的第一位原因。经调研分析,我觉得这个判断比较牵强。某养殖场报表显示,2010年6月28日到2011年6月27日,每斤玉米涨1角2分,豆粕涨1角,麦麸降1角1分。出栏一头商品猪,一般需要喂500斤玉米,如果把玉米涨价因素分摊,生猪每斤成本上涨几角钱,但实际上2010年以来生猪价格每斤上涨4.7元。显而易见,养猪成本上升,并不是此轮猪价上涨的主因。

  产业扶持和市场调控的对策

  我接触到的养殖企业一致认为,这次国家对猪价上涨的调控措施非常对路和务实——没有匆忙从国外进口猪肉平抑价格,没有简单地动用行政手段实行猪肉限价等打压价格的方法,而是把调控的重点放在了扶持生猪产业的发展上,放在了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健全上。尤其是7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扶持产业,抓好防疫,提供信贷保险支持,加强统计监测分析等措施,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积极拥护。谈到下一步如何应对猪肉涨价,养殖企业有一些具体想法,尽管他们更多的是站在各自利益上考虑问题,但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一,稳定生猪市场,防止暴跌暴涨应该是市场调控和产业扶持政策的首要目标。我调研的养殖户和养殖场,都对当前的养猪暴利感到惧怕,因为他们懂得“涨得越高跌得越狠”的道理。按目前养殖成本估算,生猪每斤价格5.5元大体处于盈亏平衡点。以往养一头猪利润在150元到300元,他们就觉得很不错了;现在一头猪赚七八百块,他们普遍感到心中没底,说不如赚两三百块踏实。

  第二,近日猪价小幅回落,是“猪周期”的正常反应,让供求双方通过市场机制平稳实现恢复性回调效果最好。山西最近10天生猪收购价每斤下降3角至5角,猪价从峰值回落的迹象有所显露。在猪肉供需问题上,应该相信市场机制是可以调节的,干预不当或反应过度则可能适得其反,切不可急于用行政手段把猪肉价格往下压。

  第三,多数养猪企业分析,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生猪价格会在每斤8元上下的价位运行。这段时间很难得,有利于养猪业养精蓄锐,实现恢复性的稳步发展。7月17日中午,我在长子县种猪场与场长交谈,他说,对猪价持续一段高位是有信心的,同时对价格的回落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若价格能保持在7块钱上下,养猪企业也可以接受。

  第四,猪病是养猪业的最大杀手,加大疫病防控措施刻不容缓。现在一头猪要打10余种疫苗,防疫成本增加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严重的是猪病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让人防不胜防。动物防疫的公益性很强,政府的监管服务和投入应该更加有力、高效。必须重点抓好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的基础免疫,加大对混合感染、无名高热等猪病的技术攻关和疫苗研发力度。切实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

  第五,猪价上涨的惯性已经一定程度上趋缓,解决养猪业长远发展问题应提上议事日程。比如,适当提高养猪业进入的门槛,政策上不鼓励30头规模以下的散养,资金集中扶持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扩大生猪良种人工授精补贴范围,全面启动县级疫苗冷链建设,对生猪养殖县实行奖励政策,鼓励大中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到养殖场就业,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和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乃至积极稳妥发展生猪期货交易等。

  7月16日中午,我调研了武乡县一个煤焦企业转产养猪的项目。今年3月养猪场开始建设,已投资1亿多元,计划9月份进2万头母猪,年底投资将超过2个亿,明年6月生猪出栏可达10万头。这样的大型养殖企业,资金可能不是很缺乏,但特别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技术支撑。对此,我们应当采取更重实效的扶持措施。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