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激素致"一只鸡4翅6腿" 畜牧协会称子虚乌有
时间:2011-06-08
来源:广州日报
一直以来,网络上总流传着一张“六个翅膀四条腿怪鸡”图,加之如今鸡肉需求量日益猛增,令人心生疑团:肉鸡养殖中是否增加激素?
在日前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中国肯德基支持的“肉鸡养殖与消费安全”论坛暨消费者探访日活动上,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副所长文杰研究员表示,肉鸡之所以生长快、出栏早,主要得益于不断优化的品种和科学饲养。
专家:激素将增加肉鸡患病风险
“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发现在肉鸡养殖过程中使用激素的情况。激素价格昂贵,技术要求复杂,而且添加使用激素在中国及世界上都是明令禁止的违法手段。”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宏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中国畜牧业协会于2010年11月9日~11月23日期间,委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对我国快大型白羽肉鸡产品抽样进行关于激素含量的定性、定量的全面检测工作,共检测了上海、北京、广州三地来自超市、农贸市场和肯德基等餐厅的27个鸡肉样品中的激素含量,检测的激素种类包括可能导致性早熟,并可能具有增肥、致癌效果的雌激素类、孕激素类、合成类固醇类、玉米赤霉醇类等共计32种。涉及激素达32种,其中内源性激素5种,外源性激素27种。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激素均未检出。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农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第41条中明确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国内外的研究同时表明,添加使用激素对于促进肉鸡生长其实并无效果,而且还会增加肉鸡患心脏疾病、腹水等疾病的风险。
预测:未来鸡肉或将取代猪肉地位
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鸡肉产量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续增长。
虽然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但我国目前的人均鸡肉消费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尚存较大差距。2009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人均鸡肉消费量42.2 公斤,沙特人均消费量40.6 公斤,巴西人均消费量39.3 公斤,均远高于我国人均12公斤的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的肉类消费结构在发生着变革,红肉消费逐年递减,而以鸡肉为代表的白肉消费正逐年递增。预计到21 世纪30 年代,鸡肉将超过猪肉成为中国大众肉类膳食结构中的主流消费品。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