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四川安县:从一个鸡蛋到两个亿

时间:2011-05-04
来源:本网采编



  4月30日,明媚春光沐浴大地。行走四川安县花荄镇柏杨村,修整一新的道路、特色十足的乡村别墅、势头强劲的养殖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震后三年,这里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美好新家园、幸福新生活。

  村民过上低碳环保新生活

  走进柏杨村安置小区,太阳能路灯让人眼前一亮,两层、三层小洋楼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前面是阳台种花草,后面是小院种蔬菜,网络、闭路电视、空调一应俱全。小区里村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超过一半的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以前用柴草烧水洗澡,房梁熏得黑黢黢的,如今用沼气,家里看不到一点因炊烟引起的尘埃。洗澡用太阳能,冰箱、空调是最节能的,城里人还没过的低碳生活,我们乡下人先过上了。”村民陈绍碧自豪的说。

  以养殖蛋鸡出名的花荄镇柏杨村,过去缺乏规划,村民生活、养殖都在一起,一走进村子,不但不美观,而且难闻的气味让人不敢久留。震后,依托辽宁援建和新农村建设,柏杨村集中修建安置小区,并在4公里开外的荒山坡上规划修建了占地80亩的养殖园区。“集中建房可以节约土地,还有利于把生活区和养殖区分开,既保护了生活区的环境,又方便了养殖区的防疫和消毒。”村支部书记、圣康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刘玉华告诉记者,  

  以前养鸡的鸡粪想扔掉都得交钱,现在依托有机肥加工系统和养殖废水处理设备,鸡粪摇身一变成了绿色有机肥,“一吨能卖120元,废水入沼气池,一年节约上千元燃料钱,沼气渣喂果树又省下五六百元的肥料钱。在重建家园过程,低碳已经给我们带来新的环保生活方式。”刘玉华笑着告诉记者。

  合作社带动蛋鸡养殖新发展

  在柏杨村圣康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见不断有外地客商前来收购鲜鸡蛋,称重、装车、运走。“有了合作社,我们只管养鸡,不愁卖。”正在帮忙搬运的养殖户朱明友高兴的说。  

  过去,虽然柏杨村蛋鸡养殖有着多年的传统和基础,但鸡蛋的价值却始终不高,村民们一年辛辛苦苦养鸡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

  一边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另一边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为了避免探索过程中“单打独斗”带来的“弱不禁风”,安县倡导党员干部“领航”,走协会和专合组织的路子。

  2007年7月3日,柏杨村蛋鸡养殖协会正式注册了四川圣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绵阳市成立的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里由此走上了“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利用合作社的优势,柏杨村常年聘请技术顾问、组织会员免费培训、外出考察。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圣吉康鸡蛋,对鸡蛋实行身份证管理。

  按照五统一分管理模式,柏杨村实行合作社建公司,集中饲养,农户入股,做到统一购买饲料、统一销售蛋、统一订购鸡苗、统一防疫、统一品牌,对少部分自己建厂的养殖户实行分散饲养。“我入了股,只管分红,有合作社做后盾,不操心养殖销售,还可以腾出手做其他的事情。”村民刘玉双告诉记者,自己对这种管理模式非常满意。

  “五统一分”提高了鸡蛋品质。现在,圣吉康鸡蛋从最初4毛钱一个变为1.5元一个,每天以近30吨的鲜蛋源源不断地供应城乡市场。“有人给我们算了笔帐:如果我们合作社每年的蛋品全卖给绵阳市,全市500多万人,每人每年得吃56个圣吉康鸡蛋。”刘玉华说,现在村民根本不用为卖蛋的事发愁,因为绵阳、德阳、成都,甚至九寨沟都是圣吉康蛋品成熟的市场。商家每天会定时到指定地点收购。

  如今,圣康养殖专业合作社会员由成立初的十几户发展到386户,年产鸡蛋10000多吨,2010年产值突破了1.6个亿。四川圣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成了绵阳市乃至四川省最大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打造现代养殖产业新园区

  在村支书刘玉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到位于花荄镇六合村的柏杨村蛋鸡集中养殖园区。只闻鸡声四起,“唱着”一首首欢快的歌谣,清风拂过,丘陵缓坡间花草的味道扑面而来,一座现代化标准养殖园区展现在记者眼前。让人难以置信,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的果园。

  “养殖园区占地80亩,规划建设种鸡场、育雏场和蛋鸡饲养场,房子全部是按8级抗震设计的。常年有工作和技术人员30多人。”刘玉华告诉记者。

  “过去,村民需要到全国各地购买鸡苗,各地的疫病很容易交叉,我们自己有了种鸡场、育雏场,初步形成了从种鸡到商品鸡的繁育体系,真正解决了防疫问题。”刘玉华笑着说。

  蛋鸡养殖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柏杨村利用蛋鸡养殖产生的粪便、饲料残渣,发展了上百亩蔬菜、水果,新增水产养殖60多亩,组建了安县圣康禽业有限公司,建起了绿色有机肥料厂和蛋托厂。

  借力灾后重建,圣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60万元新建集防疫检测、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办公大楼即将完工,与绵阳永生食品厂联办的安县圣康蛋品加工厂已完成规划设计。还计划用2年时间,建立一个集育雏、消毒、养殖为一体的100亩养殖示范中心,将蛋鸡养殖规模发展到200万只。

  鸡声四起,靠鸡生财,蛋鸡“引”着村民奔小康是对柏杨村震后产业重振最准确的概括。靠着这一大产业,村民人均收入超万元,大户收入有的达到了二三十万。“我们将把一个鸡蛋做大到一个亿、两个亿、三个亿。”刘玉华对带领群众走上更加富裕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