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农民赶着生态鸡走向未来
时间:2011-03-07
来源:本网采编
3月的汶川县城,青山浮云间细雨濛濛。大货车在国道213上依旧往来穿梭,红色和黄色的挖掘机、起重机在岷江畔一如既往忙碌工作。30岁的汶川县农民董仁俊每天开着电动车,载着4700只鸡蛋进城送货。
2010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三年伊始,曾在山西、云南、昆明、重庆等省份持续打工多年的董仁俊决定回到家乡汶川县漩口镇赵家坪村,将多年打工积蓄投入到汶川县生态鸡养殖项目。
在这之前,董仁俊外出务工月收入4000元。半年多来,养鸡正在为他带来每天400元的收入。“5000只鸡叫的声音让我睡得踏实。现在盖起150平米的新房,不再外出务工,更方便照顾刚上学的孩子。”皮肤黝黑的董仁俊说。
汶川农辉山鸡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集蛋鸡、肉鸡良种繁育、技术服务、饲料供应、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
“养鸡在汶川灾区是个造血的项目。”公司负责人、曾任四川省巴中市畜牧局干部的冉农辉说,“汶川县对口援建方广东省在论证后提出发展养鸡业,投入少、收益快,十分适合山地农户摆脱贫困。”
目前,汶川县漩口镇、水磨镇、映秀镇、威州镇的首批36户生态鸡养殖户享受赊购鸡苗、饲料援助、幼鸡免疫、技术咨询等服务,养鸡月收入均达3000元以上。
地处岷江畔的汶川县城,难以计数的建筑工地、大型挖掘机与偶然映入眼帘的断桥、塌楼、滑坡碎石,讲述着2008年汶川地震后这座县城的“新”与“旧”。无论是山坡上青顶、白墙的疏落民宅,还是排排崭新的楼房,每一栋前面都挂有飘扬的五星红旗。
“2011年将全力推进灾区发展振兴,抓好就业,促进落实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援助政策。”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在此前召开的四川省两会上说。在这次会议上,人们讨论了四川“十二五”的发展方略,很多措施将影响像董仁俊这样的农民。
蒋巨峰指出,“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四川最大的问题。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地处岷江畔,多山而耕地少。老人在家务农、年轻人外出打工是惯常的谋生方式。地震之后,夏季繁忙的农家乐旅游变得冷清。
据阿坝州委统计数据显示,汶川地震使全州贫困人口增至34万,占农业人口总量的51%,其中因地震返贫、致贫人口超过10万。5.59万户农房倒毁和严重受损,2万多人完全失去生产、生活资料,贫困村由100个增至459个,占全州行政村的34%,长远增产增收严重受阻。
“十二五”时期,拥有6000多万农业人口的中国西部大省四川,如何进一步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大力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对未来五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12月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全国农业农村工作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突出强调的内容。
提到下一个五年的愿望,董仁俊说,希望山里的公路可以修得再宽一些,未来可以开着汽车运入饲料、送出鸡蛋。此外,他希望县里多建些蓄水设施。
“十二五”期间,冉农辉的理想是扶持更多的农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帮助加快汶川县新农村建设。
“在汶川灾区建成 年饲养5万只蛋鸡 的科技示范场10个,直接带动灾区300户农户养鸡;扶持年出栏1万只肉鸡的生态养殖示范户700户,年出栏汶川生态鸡700万只,实现农户年收入2万元以上。”冉农辉告诉记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