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关于消费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时间:2011-02-18
来源:商务部
(一)2010年消费市场运行
2010年,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作用下,国内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3%。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区域消费协调发展。从省市来看,消费增速在18%以上的省市占83.9%。其中,天津、海南、安徽、江西、贵州、黑龙江、湖南等中等发达地区消费增长较快,增速均在19%以上。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城乡居民对交通通信、住房、教育、文化娱乐等需求明显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010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金银珠宝零售额达1261亿元,同比增长46.0%,比上年加快30.1个百分点。汽车需求稳定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汽车销售1806万辆,同比增长32.3%。
三是大型流通企业销售旺盛。随着流通企业发展环境的逐步好转,流通企业机制改革深化,中高档消费需求稳步回升,大型流通企业销售快速增长。2010年,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为5.8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7.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另据商务部监测,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年加快10.6个百分点。
四是新型消费方式快速发展。消费群体结构变化、消费理念转变等推动消费方式转变,网络购物、团购、刷卡消费等方式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预计,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5231亿元,同比增长109.2%,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4%。 (2011-02-17 10:14:47.0)
(二)2011年1月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据商务部监测,1月份,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6.6%,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7.6个百分点。1月份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有:
(一)传统年货商品销售红火。受春节因素影响,吃穿类商品销售旺盛。1月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8.6%,饮料同比增长32.1%,烟酒增长51.0%,增速比上年12月份分别加快23.5、17.7和36.2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7.2%和33.2%,增速比上年12月份分别加快18.2和13.4个百分点。年货销售旺盛带动了百货店和超市的销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百货店、超市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7.1%和30.5%,分别比12月份加快17.6个和16.4个百分点
(二)金银珠宝销售持续增长。受传统习俗及国际黄金市场影响,金银珠宝类投资保值商品销售保持高速增长。1月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46.2%,增速较上年12月份加快7.1个百分点。
(三)家用电器、汽车销售增幅收窄。1月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12月份回落11.1个百分点;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6.7%,增速回落25.3个百分点。 (2011-02-17 10:16:12.0)
二、关于食用农产品市场供应情况
近期,在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政策作用下,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势放缓,蔬菜、水产品价格回落,粮油肉蛋禽价格涨幅收窄。据商务部监测, 2月7日-13日,36个大中城市的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4.3%,8种水产品平均批发价格下降0.9%,分别为去年12月、今年1月中旬以来的首次回落。36个大中城市中,27个城市蔬菜价格出现回落,其中兰州、成都、银川分别回落19.2%、15.4%和14.6%。36个大中城市中,27个城市蔬菜价格出现回落,其中兰州、成都、银川分别回落19.2%、15.4%和14.6%。随着气温回升和部分经营户节后返城,预计后期蔬菜价格总体将呈稳中有落走势。
商务部门将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和华北、黄海地区冬旱对农产品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市场监测,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变化,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市场供应。
一是根据天气变化和市场供求特点,制定蔬菜、奶制品、成品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应急专项预案。二是通过产销衔接等方式疏通供应渠道,积极组织货源。三是发挥骨干企业队伍和包括1600多家重要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内的重点联系企业作用,提高应急调控能力。四是适时收储投放肉类、食糖、蔬菜等商品,保障群众生活基本需要。五是在已确定的全国330多个应急商品集散地和3100多个应急商品投放网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要大中城市应急投放机制。 (2011-02-17 10:20:31.0)
【姚坚】: 三、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初步统计,2011年1月,我国进出口2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43.9%。其中,出口1507.3亿美元,增长37.7%;进口1442.7亿美元,增长51.0%。进出口顺差为64.6亿美元,同比下降53.5%。主要特点有:
(一)进出口快速增长,平衡状况继续改善。1月份,在国际市场需求趋稳和国内企业节前突击出口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口延续去年以来的较快增长态势。同时,受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和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较快上涨带动,进口再创单月历史新高。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顺差规模大幅缩减,我国进出口总体更趋平衡。1月份,外资企业顺差60.7亿美元,下降25.1%,国有和民营企业顺差3.9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逆差183.8亿美元,增长97.9%),由此导致贸易顺差创近9个月来最低。
(二)轻纺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1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5.3%。轻纺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箱包、玩具出口增幅均超过30%。主要大宗产品进口量价齐升,原油、铁矿砂、未锻造铜、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额合计增长74%,其中价格上涨拉动32.8个百分点。
(三)对新兴市场出口较快增长,自部分资源国进口增幅较大。1月份,我对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分别增长25%、34.7%和34.7%。对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好于整体,分别增长62.1%、49.7%和43.4%。自部分资源生产国进口增幅较大,其中自南非、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进口分别增长212.5%、146.7%、95.4%和83%,高于整体增幅161.5、95.7、44.4和32个百分点。 (2011-02-17 10:23:39.0)
【姚坚】: 四、关于利用外资情况
2011年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43家,同比增长20.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4%。主要特点是: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6.9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6.8%。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占同期全国总量比重分别下降0.1、1.78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增速远高于东中部地区。1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1亿美元,同比增长81.1%;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8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亿美元,同比下降2%。
亚洲十国/地区对华投资明显增加。1月,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等亚洲十国/地区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777家,同比增长24.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5.2亿美元,同比增长32.4%。
外资来源集中度高。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新加坡、台湾省、日本、英国、美国、韩国、法国、卢森堡和澳门,上述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92.8%。
有关服务外包情况。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756家,新增从业人员78.1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48.6万人,占新增从业人员的62.2%。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74.0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98.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0%和43.1%;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98.3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4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3%和43.1%。截至2010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12706家,从业人员共232.8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165万人,占70.9%。
【姚坚】: 五、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489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7.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9%。截至2011年1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615亿美元。从1月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情况看,亚洲18.86亿美元,仍是我国对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占到同期投资额的近七成;对大洋洲、欧洲、非洲的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1.1%、253.3%、105.4%。从投资的行业构成情况看,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仍是中国企业投资热点行业。 (2011-02-17 10:28:19.0)
【姚坚】: 六、陈德铭部长访非及中非经贸合作情况
2月13日至17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应邀访问摩洛哥、赤道几内亚和加纳三国。此次出访是在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合作55周年以及全面实施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8项新举措的背景下进行的,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访问期间,陈德铭部长拜访了上述三国领导人,与三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分别举行了对口会谈,实地考察了一些正在建设的重大项目,走访了不同档次的当地市场,在加纳还与当地媒体、西方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代表进行了座谈,达到了“推动落实、广泛交流、增信释疑、深化合作”的预期目的。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十年来,双边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双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0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269亿美元,2010年中国对非投资约10亿美元,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跃居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中国对非援助力度不断加大,援助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中国对非援助额比2006年增长1倍。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为非洲培训3万多名官员和各类技术人员。
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中非经贸合作。一是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为双方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贸易环境。从2010年7月1日起,中国开始对26个非洲国家减免60%关税,涉及4700多个税目。二是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并引导投资向农业、制造业、金融、商贸、环保等领域拓展。三是全面提升经贸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对非援助进一步向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减贫、清洁饮用水等民生领域倾斜。四是推动商签和落实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见的商业环境。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