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十条”看干旱威胁下的中国粮市
时间:2011-02-11
来源:新华网
干旱威胁下的我国粮食市场,正处于风口浪尖。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扶持粮食生产的10条措施。当前旱情对粮食市场有何影响?“国十条”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后市粮价何去何从?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相关权威人士。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彰显物价调控“有保有压”
“含金量高,针对性强,覆盖面广;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出乎预料。”针对促进粮食生产的“国十条”,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如是说。
农业部有关人士表示,从扩大抗旱补助,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表明国家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物价的着力点,已从此前单纯北方小麦产区的抗旱,扩大到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扶持,实现了从“单纯抗旱”到“综合促粮”的转变。
“这是一套政策组合拳,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灾害损失,稳定农民种粮的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管粮积极性。”熊学华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说,在政府高度重视稳定物价的背景下,依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这透露出强烈的经济信号:国家不会通过打压原粮收购价来稳定物价。
“这与加息控通胀、限购稳房价的调控是截然相反的。”李国祥说,这表明政府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坚持“有保有压”的思路。
“国务院高密度出台抗旱促粮政策,不是因为粮食生产和供应已出问题,而是为了防止将来出问题;并非旱情已不可逆,而是今年夏粮生产尤为重要。”农业部有关人士说。
“灾后补”变“灾前补” 粮食政策体系更“成熟”
“粮食生产年年重要,今年夏粮生产尤其重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近1/4,夏油产量超过全年油料产量2/5。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
而当前,我国夏粮产区遭遇严重旱情。山东、河南、河北等8省冬小麦主产区旱情严重。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2.4%。
一些地方农业部门调查发现,旱情已造成部分地区小麦次生根减少、分蘖缺位等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对小麦产量造成影响。
9日至10日,北方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降雪。但农业专家表示,此次降水对缓和旱情作用有限。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柯宗建预计,后期这些冬小麦产区气候仍以降水偏少为主要特征,抗旱促粮不能掉以轻心。
李国祥说,由于粮价稳定走高,当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较高,但由于抗灾设施薄弱,农民抗灾积极性较低。这次国家新出台抗旱浇水补助、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有利于提高地方和农民的抗灾积极性。
“与过去灾后救助不同,这次是灾前补助,是真正的未雨绸缪。”专家普遍认为,此次新增的几种抗旱补助,是我国继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之后的新政策,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惠农促粮政策体系,意义深远。
后市粮价“温和可控” 紧防资本借机“炒作”
受旱情等灾害影响,被称为“百价之基”的粮价,2011年走势如何?
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我国北方干旱已引起国内外市场关注。春节前后,国际期货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2月9日,国内期货市场强麦已突破3000元/吨。有关国际组织发表预警称,中国干旱可能对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冲击。
但李国祥等专家认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市场素来隔着“防火墙”,二者之间互相略有影响,但不存在决定性的关系。2010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全年上涨近45%,但国内麦价仅上涨5.1%。
权威人士表示,由于中国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其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和95%的自给率,将力保中国自身的粮食供应。中国粮食产量已首次实现“七连增”,这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砝码。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我国实现夏粮丰收仍有一些积极因素,如政策信号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播种面积略有增加,春灌用水有一定保障等。“冬小麦目前生育进程才到一半,中后期回旋余地较大,夺取夏粮丰收是有希望的。”
“由于国内外粮价均处于历史高位,加之大量粮食库存和抗灾成效的显现,预计今年我国粮价呈现‘温和可控’的波动态势。”李国祥说。
但有关专家提醒,要提防投资客借旱灾炒作粮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炒家拿旱灾当题材,在期货市场大肆炒作,带动现货市场跟涨,从而放大灾害的减产预期,加剧粮价波动。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