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吉林市畜牧业发展总结
时间:2011-01-19
来源:江城日报
日前,记者从市畜牧业管理局了解到,2010年全市牧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市牧业产值实现145亿元,同比增长14.5%;牧业人均收入实现2175元,同比增长16.3%;全市生猪、肉牛、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750万头、223万头、1.34亿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1万吨、19.2万吨、13.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16.9%和12.9%。畜牧业产值已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一半,成为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牧业项目建设大提速
由吉林天一牧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天一昊宇肉牛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是我市2010年开工建设的一个大型畜牧业项目,填补了我市高档肉牛屠宰及深加工的空白。目前,该项目屠宰车间的主体工程和办公楼等配套工程已经完工。
包括这个项目在内,2010年,广泽乳品综合加工、永吉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等一批大型畜产品加工项目相继建设和投产。全市新建、续建、扩建牧业重点加工项目46个,完成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17%。在全省确定的50个超千万元牧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中,我市占了17个,位列全省第一名。
2010年,我市从转变发展方式入手,加大了具有战略性项目的畜产品深加工、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开发力度,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春光集团、蛟河天晟肥业有限公司利用禽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开发了有机肥和燃烧块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都已建成投产。
标准化、产业化大提升
投资90万元、刚投产不久的永吉县兴牧肉鸡养殖园区,是我市2010年新建的标准化牧业小区。这个小区采取了新型保温玻璃钢材料建设鸡舍,具有建设速度快、防火防腐防震功能强、保温隔热性能好等特点;同时在养殖方式上采取了立体式笼养、夏季水帘降温的半自动化等新模式和新技术,节省了生产成本。
2010年,我市紧紧依托“牧业小区建设提升年”这一活动载体,落实小区建设事先审核、建成备案等制度,用饲养环境的标准化带动其他环节的标准化,全面提升牧业小区建设水平。全市新建、续建、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80个,完成投资近3亿元;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已经达到80%。
同时,我市加快构建良种繁育体系,新建了20多个生猪原种场和扩繁场,加快了19个肉鸡、奶牛等畜禽场全程标准化建设,改造了110个省级标准化畜禽改良站(点),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市牧业标准化发展的三级配套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防疫成果领先全省
不久前,在全省动物防疫考核中,我市动物防疫工作多项指标名列全省首位,其中蛟河市动物防疫工作排名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2010年,我市共免疫猪300余万头、牛200余万头、羊20余万只、禽5000余万只,重大畜禽疫病强制免疫密度和抗体合格率均达到100%,全市实现了连续7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在2010年的防疫中,我市进一步强化了市、县两级政府与牧业部门间的双向双轨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动物防疫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动物疫情一票否决制度。同时,我市创新免疫模式,按照乡镇地域、村屯大小、养殖量多少,抽调县、乡、村三级防疫人员组成免疫小分队,包片开展拉网式集中免疫,逐村逐户整体推进,保障全市动物防疫质量。
优质服务助推快发展
眼下,即使到了数九寒冬,龙潭区金珠乡金刚村的种鸡养殖户刘永成,却再也不用为低温威胁担忧了。入冬前,市畜牧业管理局牧业服务小分队来到他的养殖场,帮助他给鸡舍加了一层苯板防寒。
这是2010年全市畜牧业部门加大为畜牧企业和养殖户服务力度的缩影。针对农民缺少养殖技术和科学防疫知识的实际,市畜牧业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科技兴牧大讲堂活动,共举办大讲堂45场,培训规模养殖大户10800多户,培训人数达12000多人次。
同时,针对当前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实际,我市组织开展了牧业担保公司的试点工作。永吉精气神、桦甸宝信、龙潭九江潮等大型牧业企业建立的担保公司纷纷成立。市畜牧业管理局与市建行还共同举办有全市500余户企业和养殖户代表参加的支牧贷款银企(养殖大户)对接会,全市有56个养殖大户获得了建行贷款4775万元。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