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鸡病防控
  3. 其它

禽病诊断:切忌以点概面

时间:2013-03-21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随着养禽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的发展,禽病的发生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改变,禽病种类不断增多,症状和剖检病变越来越不典型,诊断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兽医人员应该有一双“火眼金睛”,但“火眼金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也不是短期就能练成的,必须依靠自己长久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以及不断的思考,分析疾病新情况、新特点。禽病的诊断秘诀是什么?就是“既要看到树木,又要看到森林”。而当前禽病的兽医人员,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原因在于只看到了一个点,而看不到面,以点概面治疗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我接触一些兽药厂和饲料厂的技术人员,他们经常在现场奔波,也是最能了解当前禽病发展情况的人,但这些人多是半路出家,或者仅仅学了一年半载专业知识,很多基础知识他们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没法给养殖户正确的指导。在还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一个人说是什么病,其他就人云亦云,很快传得沸沸扬扬。像现在的临床实践中,一年四季只要看不准的病,很多兽医就把他推到了禽流感上,谁让流感病毒多变呢?但这也是目前无法改变的现状,兽医人员这样的状态很难让他们的技术再提高一个档次。

  一 呼吸道病背后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到冬季,鸡场常见的就是呼吸道疾病,大多数技术人员去了都能看出来,也能给养殖户讲出来是由支原体、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但是在呼吸道疾病的背后,又是怎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给养殖户用药几天后,鸡群情况有所好转,但过几天后又复发,不能彻底治疗,病情仍不断发展。很多情况下,呼吸道疾病是养殖环境通风太差,疾病的发生大多因为管理上的漏洞,冬季需要保温,鸡舍通风减少,粪便排泄量大,不及时进行粪便清理,鸡舍内产生的大量氨气、硫化氢就会刺激鸡群黏膜表面,造成黏膜表面纤毛脱落,这时,存在于气管黏膜表面的支原体就会趁机而入,引发支原体感染,进一步发展,导致一些病毒病和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从而使呼吸道症状表现更为复杂。这时候,仅仅靠药物治疗远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解决好鸡舍内通风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病也就相对好多了。我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鸡场呼吸道疾病较重的病鸡带到实验室,未进行任何的治疗,只给于饲料和饮水,而且在室内温度很低的条件下,发病鸡竟然存活下来,这充分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有这样一句话:“养鸡就是养空气”就是这样的道理。

  二 缺乏问诊

  有的兽医技术人员看病是这样的,到了养鸡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剪子就解剖,很熟练,然后就开始给养殖户讲是什么病,乍一看很像回事。其实是这样吗?这样的诊断程序正确吗?诊断疾病,连基本的问诊都没有,没有问诊何以能断疾病,何以能看明白疾病?因此,看病前必须首先要了解病史,了解越多越有助于分析疾病和诊断疾病,要了解鸡场详细的生产记录、吃料情况、饮水情况、精神状况、免疫情况、发病情况、死亡情况、治疗情况、用药史等情况,据此才能更有利于诊断疾病。

  三 既要看个体,也要看群体

  鸡是群养动物,患病时,有可能是零星个体发病,也可能是大群发病,要分清楚疾病是否有传染性。个体发病后及时挑出,单独冶疗,不能依几个个体的病鸡而去判断全群有什么病。比如,一个蛋鸡场,在产蛋期间,出现了几只如企鹅症状的病鸡,肚子大、无精神、闭眼,剖检后见输卵管内储存大量透明液体,虽然鸡群中有几只发病,但毕竟是个例,原因在于发病前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后出现的后遗症,已没有太大的治疗意义和价值,只能尽早淘汰。所以,看病要看大群,看共性问题。

  四 尸检后处理

  不论是在剖检临床还是在实验室诊断,对于发病禽,其尸体必须高压处理、火化或经过其他处理,使其对实验室人员或其他人员失去感染性。在处理带有禽病原体强毒感染的尸体时,必须采取类似的措施,一般疾病诊断后,应将尸体深埋,防止病原扩散化。有些鸡场到处乱扔死亡鸡,或者解剖后随地而放,造成病原扩散,这也是目前禽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禽病诊断其实也没有什么重要的秘诀,只要兽医人员遵从科学规律,遵从诊断程序,尽力找出鸡群中最为重要的、共性的问题,加上正确的实验室诊断即可有效诊断当前生产中的一些禽病。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公司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我公司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我公司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